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菜篮子”期待更多的政府调控
    一、前言
  近年来,没有什么比“菜蓝子”更能挑动国人的神经,从去年下半年来“蒜你狠”、“姜你军”、“逗你玩”等的价格飙升,至吟年的“4分钱1斤没人收的贵州永乐大白菜”、“一斤仅卖六分钱的河南中牟斧菜”、“8分钱一斤还只得喂猪的山东卷心菜”和“低至几分钱1斤都少有人问津的郑州惠济莴笋”等价格迅速下跌,无一不在挑战老百姓的承受极限。而更让人费解的是,在这轮价格下跌中,消费者并未感到菜价的下降,“菜篮子”仍是越拎越沉,“卖菜难,买菜贵”同时存在。究其原因,有流通环节不合理、金融资本的投机、“大小年”等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产销之间信息不对称、传递不畅,生产缺少计划,使菜农无所适从,导致商品供给总量中的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剩余。而这些反映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市场调节机制的失灵。“种菜不赚钱,买菜不省钱”,“菜蓝子”期待更多的政府调控,需要更多的“计划”。
  二、政肩•调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后,“菜篮子”也逐步放开,现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其结果不尽人意。“菜篮子”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不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简单市场关系,无法完全由市场来进行有效调节。同时,由于“菜篮子”产品本身的特性和生产经营主体的弱小性,使得政府调控显得十分必要。
  1、“菜篮子”地位的特殊性
  “菜篮子”一方面受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法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直接调节,又受气候、季节、运输、储存、市场以及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的直接影响,客观上决定了“菜篮子”商品的生产、供应和市场价格具有相对的波动性[1]。另一方面,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也是群众最为关心、最敏感的焦点。“菜蓝子”的价格就像市场形势的“晴雨表”,它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而且牵动着整个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全局的稳定,主观上又要求“菜篮子”商品的生产、供应和市场价格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菜篮子”不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简单市场关系,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的复杂社会关系。不仅要解决“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两难选择问题,平衡消费者利益与菜农收益,而且还要解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小小“菜篮子”牵动着整个社会,它要实现的是“多赢”。因此保持“菜篮子”的基本稳定,十分重要。市场调节一方面以利益作为主导,难以平衡多方面的利益,保证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它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反馈到产品产出存在一定的时滞,容易造成市场的波动。
  2、 “菜篮子”产品本身的性质
  “菜篮子”商品生产受到鲜活性、季节性、相关产品比例性、区域局限性以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且难以长期储存,不像工业品,供给难以保持平稳,往往时多时少,弹性比较大。而在同一市场,同一时期内人们对“菜篮子”商品的需求除了国庆、元旦、春节等几个重大节日相对集中,以及受到消费人口的增长和居民购买力水平高低稍有影响外,一般需求较为平衡,弹性比较小,从而形成了产品供给和需求在量上的不一致性[2]。同时,“菜篮子”商品一般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期间规模不能轻易改变,其供需难以通过市场调节达到均衡。这也为金融资本投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形成垄断。如去年的生姜、大蒜、绿豆等产品价格的暴涨,就主要是由于金融资本投机造成短期内的垄断而导致的。
  3、 “菜篮子”的生产经营主体的弱小性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独立自主、理智、具有完全竞争能力、条件和市场经济观念、能承担一定风险的市场竞争主体。而作为既是“菜篮子”的生产主体又是经营主体的农户,分散弱小,势单力薄,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缺乏适用技术的更新与推广;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和正确地分析市场信息;生产经营比较粗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对等的弱势地位;风险承受能力弱,稍有不慎就会倾家荡产,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保护和逐步地培育。
  所以,当前我国的“菜篮子”还无法完全依托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调节,多方面存在“市场失灵'易造成产销沟通不畅、信息传递受阻、流通成本过高、投机容易、波动过大等问题,不能合理配置资源。这要求政府在不断地培育“菜篮子”生产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在现阶段应加大对“菜篮子”调控力度,通过一定的“计划”调节分配、指导生产,在产消之间构筑一条更加通畅的渠道,增加“菜篮子”稳定性。
  政府调控是必要的,而且从“菜篮子”商品消费弹性极低这个特征而言,进行宏观调控和实行计划生产,也是可行的,这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并不鲜见。例如,日本是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它们对蔬菜的产销却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菜农严格实行“三指定”,即种菜的品种、面积和销售区域均由国家统下达计划[3]。 '
  三、政府调控的主要措施
  1、 统一规划,增强生产的计划性
  目前,“菜篮子”最核心的问题是通过市场机制难以进行有效调节的产销之间的不平衡。所以,政府调控不能仅仅是短期的价格补贴、限价、增加政府购买和储备等治标不治本的行政干预措施。应该将重点放在沟通生产和消费上,从宏观层面通过计划来促进产消之间的平衡,保证“菜篮子”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全国各城市地理区位特征、消费特点,对“菜篮子”基地进行统一规划,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在相应城市和基地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生产,专业化生产。从生产地点、种植面积、均衡上市等方面实行宏观计划指导,以保证供需总量上的平衡,促进产销之间的沟通。一方面,要求各城市根据各自消费结构、总量和需求时间等情况与相应各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为基地提供科技、政策、管理等相关服务,建立信息网络,共同搭建“菜篮子”产销信息平台,参与到基地生产中去,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基地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各城市“订单'以销定产。
  这样,通过计划分配和实行“订单式”生产,既能够平衡总量,从宏观上解决“买难”、“卖难”问题,保证“菜篮子”生产和市场的稳定,更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和标准化,有利于“菜篮子”生产和经营主体的成长和壮大,形成良性循环,也能够有效降低流通和营销成本,防止非法囤货、哄抬物价等投机行为。
  当然这里所说的计划生产,并非需要对所有的蔬菜品种全都实行计划生产,而只针对主要大宗蔬菜品种,对于众多小品种蔬菜则完全可以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同时,强调增强生产的计划性,也不等于重走过去指令性计划经济的老路,计划的目的是从宏观层面平衡总量,沟通产销。
  2、 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提高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
  争我国目前“菜篮子”的市场主体主要是菜农和农产品经纪人。而无论是菜农还是农产品经纪人都是十分弱小,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这不仅增大了交易成本,得不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菜篮子”中市场调节机制的失灵。“菜篮子”迟早还得全面走向市场,所以必须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通过实行计划生产,保证市场的稳定,能给他们一个壮大发展的机会和环境。另外,还得加大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具备必要生产经营能力;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技术支持和引导,加快推进“菜篮子”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生产协会,提升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与抗风险能力,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3、增加流通渠道的公益性,降低流通成本
  “菜篮子”不是简单市场关系,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的复杂社会关系,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解决“菜篮子”的流通问题,应从公益性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加大流通环节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应加强“菜篮子”流通和零售公益性网络建设,发展冷链物流系统。另一方面应清理蔬菜流通领域中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大幅降低菜市场的入门费直至免费,降低税负,尽可能地少收、免收,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对鲜活农副产品运输实行普惠制政策抉持,明确规定凡鲜活农副产品运销一律免收过路、过桥费等。只有真正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让农产品经纪人赚到他们应该赚的钱,“菜篮子”的流通环节才能活起来,菜农的种菜积极性才能得到保障,城市里的老百姓也才有可能吃到便宜又新鲜的好蔬菜。
  另外,应努力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依照市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菜篮子”商品供给的假冒伪劣、短斤少两、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的行为,彻底解决制止产销过程中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
  四、结论
  当前,“菜篮子”需要更多的政府调控,这是由“菜篮子”地位和商品特殊性,以及当前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政府调控不是直接干预菜价,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增强计划性,实现产销对接,“订单”生产,以平衡产销总量。“菜篮子”需要更多的政府调控,并不代表所有的“菜篮子”商品都一样,对于有些可以完全依托市场调节的应尽量实行市场调节;也不是政府调控一直实行下去,当相关条件具备时,应逐步放开交给市场去调节。“菜篮子”需要更多的政府调控,但政府调控应有针对性和差异性。
  参考文献:
  [1]黄文星.“菜蓝子”产销矛盾及解决办法探讨[J].计划与市场探索,1997,(09):16
  [2]包宗顺.“菜篮子”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N].新华曰报.2011-5-24
  [3]日本的“菜篮子”工程□.河南农业,1998,(01):32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