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非遗 “花瑶挑花” 图案的文化特质 及传承创新
吴余青;李晓晓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uayao Cross-stitch” and I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WU Yu-qing12 LI Xiao-xiao1

  (l.Schoolof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2,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Image Infomation for Hun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hangsha, Hunan 410012,China)

  Abstract The Huayao cross-stitch of Longhui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i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eature of Huayao cross-stitch from two aspects of culture and art.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ther culture can be found in the color, pattern, design and subject of Huayao cross-stitch,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methods of its design mainly focus on the objectified emotion, the changeable rhythm and the beautiful vision for a happy life.lt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redi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ts patterns,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 inherit “livingly ”and also shows Huayao cross-stitch's pattern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s by some practical design cases.

  Keywords The Huayao Cross-stitch, Atistic Feature, Inheritance, Innovative Redisign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独特人文精神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得到抢救与保护。200512月,国务院发布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的保护”。这标志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进人整体性、活态性保护的新阶段。

  许多研究者在提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时都用到了“抢救”一词,宋建林认为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相对滞后,缺乏保护文化自觉性;在传承人的方面重在申报,忽视传统技术;过度商业化运作给人留下的低俗印象w。李荣启提出,造成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临失传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外来文化的挑战;传承后继缺乏人;传统艺术创新不足,以及自然灾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毁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不能依靠单纯的记录与传承,而是需要进行深度的创新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花瑶挑花及其保护与传承现状

  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瑶族祖先“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3]在湖南省隆回县隐居着一支瑶族分支,仅有万余人,因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以及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而被称为“花瑶”。2006年,花瑶挑花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在花瑶挑花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学术界对花瑶的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以及传承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花瑶挑花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

  学术界的研究、政府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帮助,使花瑶挑花的挽救性工作与历史文化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如在保护工作方面研究的系统性不够,认识不充分,经验不足,宣传力度弱等。尽管有许多成熟的研究理论,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没有针对“活态传承”做出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如何创新设计以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研究非常少,甚至有学者认为花瑶挑花纯粹作为民族工艺品不适合当前的消费主流。目前对挑花图案的运用也有很多的不足,对传统挑花图案的文化意义并未真正挖掘和重视。

  二、学术界对花瑶挑花的研究进展

  (一)花瑶挑花的文化价值研究

  花瑶挑花文化价值研究目前有几种:有认为是传承着浪漫的、远古的巫傩文化的;有认为是记录了对英雄的抠歌和对先祖崇敬的;也有认为是记录了花瑶历史和民族迁徙;还有认为花瑶挑花图案是图腾崇拜,是花瑶女性心中勇敢的男性形象。

  (二)花瑶挑花的艺术审美价值研究

  桃花是抽纱的一种,也是刺绣的一种针法,被称为“挑绣”或“十字挑花”。花瑶挑花艺术中寓意性很明显,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对英雄的歌颂以及对繁衍的愿望,是少数民族女性意识的思想构建。花瑶挑花是整体美,花瑶挑花受到了传统儒家和谐美学的影响,在构图上以整体为美,在布局上讲求“圆满”、“完整”、“和谐”的整体意识。

  (三)花瑶挑花图案文化特质研究

  花瑶挑花的材料一般用平粗黑色布料做底,然后用白色线挑成,不现底色。在主图案两侧一般会配以红黄绿等彩色丝线挑绣出彩色花饰,整体黑白分明,色彩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花瑶挑花以“五色”为常用色彩,:红、黄、绿、黑、白,瑶语分别称为:“告”、“拔”、“桂”、“茂”、“巩”。花瑶挑花传承人奉雪妹曾介绍,一般花瑶夏装色彩搭配为红、橙、黄;冬装为红、橙、黄、青;新娘装为红、橙、黄、绿。

  花瑶挑花花纹种类较多。花瑶挑花常用的纹样有杯嘎约、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也叫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旅叶纹、勾勾藤等。一般使用的手法有:简化法、夸张法、几何法和求全法,在画面的组织形式上会用到反复、连续等手法,使画面拥有节奏感,也有“满”的充实感。花瑶挑花的图案主要分为4类:一是动物:以蛇、虎、鸟、鱼等最为常见;二是植物:以花草树木为主;三是历史:有关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四是日常生活:有关民俗民风。

  (一)花瑶挑花图案的“母型文化”特质

  花瑶挑花的题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历史故事、动物和植物,其中动植物题材的特别多。从文化的本质上看花瑶挑花图案,有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即带有“母型文化”的特质。张道一叫人为“母型文化”特质具有原发性、自娱性、地域性和进取性。花瑶挑花图案的原发性在于它是花瑶妇女自发设计产生的,可说是自生自灭,顺其自然。它是作为一种需要,如打扮自己和家人、表现风俗仪式、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等需要时,用这种最直接、最实际、最真实的挑花图案来表达。花瑶挑花图案创作的自娱性表现在,图案中有一些龙凤、鲜花、猛兽、神仙、英雄等,其中隐喻了美好寄托与向往,还有善良。在挑花过程中,花瑶妇女一边绣一边想,自娱性表露无遗。其地域性则表现在,它只在湖南的隆回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着独特的挑花艺术;其进取性表现在,花瑶挑花图案表达了积极向上,追求和美,善恶分明,歌颂爱情和人间美事的含义,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积极作用。

  (二)花碟挑花图案的艺术表现手法

  (1)  以物寄情,浪漫率性

  花瑶挑花图案是花瑶妇女内心的表达,在图案创作过程中飞针走线赋予事物不同的寓意,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质。从图案取名“凤凰牡丹”“喜鹊含梅”“鲤鱼跳龙门”“鸳鸯戏水”“双蛇比势”“双龙抢宝”“双狮滚绣球”“双凤朝阳”“双虎示威”“雄鸡报晓”等,不难看出其图案题材是就地取材。比如:用鱼与水为主的来创作图案,在图案创作过程中,花瑶女人心中所想的是“鱼水之欢”,来寄托与有情之人的亲密和谐的情感生活的向往或者朴实的描述。选择蛇为创作图案时,取意蛇的生命力与繁衍能力,表达花瑶人希望自己可以和蛇一样有着生存能力和绵延子孙的美好愿望。龙凤是龙凤呈祥,鸟为比翼鸟,鱼为比目鱼,连理枝等等,借物抒怀,以物寄情,皆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这些图案在艺术观念上无拘无束,情感至上,心到手到,无需描摹草图。

  (2)  几何构成,节奏多变

  花瑶挑花大多在深色织物上以织物的经纬纱交叉呈“十”字形,纵向和横向的织线形成一个个的小格子,行针方式为“X、#、十、口、回、V”等,这种针法将所有自然的不规则的形状归纳为规整的几何图案,相比于其他的绣花种类更具有装饰性,且不乏生动性。在图形的组织形式上重复、连续和对称三种方式比较多。将同一种图案重复排列,可使图形产生一种有秩序的节奏美,而这种重复的节奏美也是人们劳动中获得的感受,有节奏的劳动、运动、声音都能让人感受到愉悦,这种重复性的手法在挑花图案组织中经常出现。连续性组织形式也在挑花图案中反复使用,其中水平式二方连续使用最为频繁,此外,还有波浪式、直立式等。挑花图案中对称或均衡构成方式的使用,让图形的自由和随意性变得整体统一和谐起来,在程式化中求变化,寓于程式又不拘泥于程式,这无疑是花瑶妇女对花瑶图案了然于心,以及对美的诠释手法得心应手。

  (3)  生活气息浓郁,追求圆满幸福

  张道一先生[4]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美与好是分不开的……因而研究中国人的审美,实在不能割断与好的联系。”花瑶姑娘常常随身携带绣品针线,经常是利用劳动的间歇进行挑花,既没有特定的时间,也没有特定的地点,通常看到什么绣什么,因而挑花图案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原始美。比如奉雪妹的代表作〈0师啸山林》,狮子形态各异组合在一起,所在位置也超出常规,看起来却是相当和谐统一,狮子代表勇往直前,满地起花的适合纹样,表达了要勇敢追求人生目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花瑶挑花图案中将绣者心中美好愿景尽数描述,其感染力超过了任何一种文字语言。一直以来,花瑶人民一直都视和谐安康、人丁兴旺为最大的愿景,因而可从花瑶挑花图案中看出“大、美、满、全”满地起花的特点,充分表达了花瑶人追求圆满、完美的幸福生活的愿望。

  四、花瑶挑花图案创新设计研究

  一种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发展不无关系,许多民间的艺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难以生存而无声无息地消亡。对于民间非遗传统艺术的传承方式无非三种方式:利用、转化和创造[4]。如果将它在形式上、内容上转化,从装饰品变为实用品,其存续才能得以进行,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的案例,如青铜鼎的功用,从食器转化成香炉。花瑶挑花所面临的困境与许多非遗艺术一样,时代审美的变化、外来文化的侵蚀、市场经济的冲击,都要求传统文化要顺应“适者生存”的时代潮流。因而花瑶挑花图案的创新设计势在必行,而创新设计应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顺应现代审美需求予以变化。

  (一)提取挑花图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1)挑花图案纹样元素提取及再设计花瑶挑花图案种类丰富,动物、植物、人物和景物都囊括其中,纹样也是观物取象,以方格为单位横竖水平发展,图案创造随意自由,造型与现代审美观念略有差异,因而导致挑花产品接受的人群不多,实用性降低。若能将图案元素提炼出来再设计,使之成为具有现代审美的特点图形,对挑花的传播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花瑶挑花图案中有许多可以进行再设计的图案,其再设计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运用传统图案的设计手法,另外一种是使用现代的图形构成设计手法,再设计出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具象和抽象花瑶图案。

  每个花瑶挑花的图案都有着相对应的美好寓意,这种寓意带有明显的地域崇尚,是创作者所在群体具有的共同意识。为了让花瑶挑花走出地域局限,对图案进行提取与再设计,甚至赋予新的寓意,仍然需要依照民族禁忌喜好,不能违背民族常理*12345)。同时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中,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传播作用。

  (2)创新图案重构组合

  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是生活中最为常用的图案,可使用到纺织品、服装件料、饰品、包装、墙面等,运用广泛容易被人接受,因而对于推广花瑶挑花有着积极的作用。

  图案重构时,将再设计的花瑶挑花单独纹样组合起来,运用二方连续的散点式构成、折线式构成,与四方连续的几何连缀式构成,既有直线的刚劲,又不失活泼;既保留了花瑶挑花的几何特性,又有现代纹样的细腻,两相结合颇具装饰性和时尚性。运用现代的图形构成方式设计出来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可提高人们对花瑶挑花的认知度。

  (二)挑花图案应用设计

  (1)直接运用传统的挑花图案进行应用设计

  直接运用传统的挑花图案,即从挑花图案中节选出部分图样,并非完整的图形,取其美好的表意,将之用于现实的生活的装饰中,如钱包、钥匙扣、背包等等,也可以使用于现代室内软包装设计中。装饰性的民族特色图案及色彩,让现代室内空间充满了文化的归属感,激起人们对花瑶挑花的好奇、探究与喜爱。如以花瑶女艳丽的帽饰为创作灵感设计雨伞,可借助帽子与雨伞的相似性进行巧妙地移植,直接使用花瑶挑花的连续纹样,既实用又彰显了花瑶独特的民族文化。

  ⑵挑花图案的创新应用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审美开始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标准化生产线下的商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与众不同的心理追求,民间传统艺术成为设计师灵感的另外一个源泉。挑花图案的地域性,以及创新图案的现代性,恰好吻合了当前的独特与个性的审美需求,与此同时,挑花图案通过创新从传统中嬗变,在流行中得到延续。如运用再设计的创新挑花图案,使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挑花图案设计成适合的抽象图形,用于丝巾、包装设计等,其极具文化符号的图案,可吸引更多的人,其文化就可通过这样的广告效应而得以传承。

  五、结论

  花瑶挑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人的历史信仰、风俗习惯、伦理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花瑶挑花图案的艺术源泉、精髓与灵魂。花瑶挑花图案只有摆脱了封闭和程式化的传统形式局限,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开放的艺术,而开放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虽然它以表现自我为趣旨。对花瑶挑花艺术特质的研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而对花瑶挑花图案的创新再设计则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创新开发与应用是传承最有力的一种方式。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对花瑶挑花图案进行重构、创新和应用,使独树一帜的花瑶挑花图案在现实生活中浪漫地存续着,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也使花瑶挑花图案在现实生活中承载着文化繁衍的希望,而不仅仅是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同时也向世界展现花瑶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发展着。

  参考文献:

  [1] 宋建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6):122-129. 

  [2]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J].中国文化研究2015,3):14-24.

  [3]乔健,谢剑,胡起望.瑶族研究论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179.

  [4]张道一.张道一文集,下册[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张岚.少数民族服装设计创新的“变”与“宗”[J].贵州民族研究2015,(9)108-111.

  (责任编辑:李霞林  

  (责任校对:冷非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