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音乐特点及其发展的思考
蔡多奇;王文笑

  目连戏缘起于敦煌变文(唐代说唱体文学作品之一)。经不少艺人口头传唱,在南方广为流传。目连戏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百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等几个重要时期,因其历史积淀厚重,剧本规范,曲牌丰富,表演形式干姿百态,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一切手法,目前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剧目最多,保存最为完整、内涵最丰富、规模最为宏大的宗教戏剧,其类型包括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尤以辰河目连戏最突出。辰河目连戏主要流行于我国湖南省的沅水中下游一带(古称辰州,地域范围大约是现在的怀化市全市、张家界市与湘西自治州的部分县)。辰州是历史上这一带的政治中心,古时辰州被称为五溪蛮地辰河成为沅水中下游一带地域的泛指,辰河目连戏也因此冠名。据史料记载,两干四百年前,辰河地区属南方巫官文化,巫风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目连戏的流传。

  辰河目连戏成戏较早,现存剧本比较齐全,能完整演出四十八本目连戏。1989l0月,在中央、省、地各级宣传及文化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促进基金会的赞助下,湖南省怀化市成功地再现了停锣已久的四十八本日连戏四十八本目连戏不只是《目连》一出戏,而是包括《目连》《粱传》《香山》《封神》《金牌》五大高腔连台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辰河目连戏融沅水流域艺术、宗教、民俗为一体,形成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在唱腔上借鉴了弋阳腔,曲调高昂,故通常称之为辰河高腔。辰河高腔的形成有多种说法,据专家考证,明朝初期,大量江西移民进入辰河怀化一带,由此也带来了江西弋阳的南戏声腔,它形式灵活,音调高亢,与辰河地区的荆楚巫乐傩堂腔以及民歌、方言、号子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辰河高腔。辰河高腔目连戏兼容了当地各种不同的宗教习俗,生产民俗和生活民俗。如:酬神祭祀、渔模()耕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一台辰河高腔目连戏自开始到结束,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辰河地域的民俗画卷。不论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还是道教的罗天大醮,都必须结合目连戏的演出进行,已相沿成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辰河高腔目连戏延续时间之长,人民群众喜爱之深,在湖南地方宗教剧种中之所以罕见,与五溪文化的影响,推动密不可分,其中特别与它的音乐曲牌密不可分。辰河高腔属曲牌体,有多种不同腔调,曲式结构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了解其历史价值及传承的必要性。本文意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其声腔曲牌的特征与艺术特点,并根据我们的初步调研,对如何传承辰河高腔目连戏提出了若于建议,期望被采纳,为继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努力,使其发扬光大。 

  一、辰河高腔目连戏的音乐特点 

  1.声腔曲牌的曲式结构特征 

  辰河高腔目连戏现有音乐曲牌两百多支,一部大戏,拥有二百多支曲牌,加上历代艺人在演唱方面有着特殊的处理方法,使唱腔更加丰富,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更为准确。据说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可以创造出一千多种变体唱法。每支曲牌都是由板数腔句两部分组成,所谓板数是无管弦伴奏而是以尺板或课子击拍,字多腔少,较为灵活的吟唱形式。腔句就是唱腔,以唢呐帮腔、加上锣鼓等打击乐配节、旋律很强的乐句。这些腔旬板数是构成曲牌的基础。以宫调为依据,将相同音高、相同腔调的曲牌分为一群,辰河高腔曲牌有八种不同腔调的腔句,它是派生和发展各群曲牌的母调。包括[风入松][驻云飞][锁南枝][红衲袄][锦堂月][汉腔][新水令][甘州歌]为各群曲牌的代表。下面我们将从调式调性、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三个方面,来逐一分析这些曲牌的曲式结构特征:

     

      

  以上我们对八种曲牌的曲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辰河高腔目连戏是唢呐伴奏,它的音域f1至C3,所 以只能吹F调、降B调、C调,为了准确突出人物形象,对人物心里某时段刻画准确,音乐曲调运用各种转调手法,称为“合宫拌调”等。也就是转换调式调性,如:同宫系统转调、离调 等。

  2.辰河高腔目连戏的艺术特色 

  辰河高腔目连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板数唱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曲谱,沿用乡土习俗,借用本地乡音,吟歌而之,富有地方特色。 

  第二,声音高亢、嘹亮,风格粗犷、豪放,感情朴实、真挚,音域较宽,可在高、中、低音区回旋。声音高亢时,响彻云霄:柔和时,则细若游丝,婉转别致,幽雅动人。男声用大本嗓演唱,给人以粗犷奔放之感;女声唱腔的高八度花腔委婉清亮,悦耳动听。

  第三,腔调丰富可塑性大,以高腔为主,兼唱低腔、昆腔、和弹腔。高腔音调高亢、风格粗犷、豪放,旋律与当地山歌、号子相融,自成一体。唱高腔时,常用人声帮腔和琐呐帮腔,很有湘西地方特色;低腔较为奔放、热烈、有气势,用唢呐伴奏;昆腔较为典雅、文静、清新、优美,用竹笛伴奏。一支曲牌,各种行当的人物都可以用,可塑造各种人物的形象,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 

  第四,一人开口,众人帮和,唢呐帮腔,伴奏乐器以效果强烈的打击乐器为主,其末节以鼓,不用管弦。辰河高腔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唢呐、备予、京胡、二胡、三弦和大鼓、小锣、云锣、钹、小鼓、大桶鼓、旗子鼓、谋子、尺板等。本地特制的高腔唢呐,声音高吭,发音柔和,音色优美,近似于女高音,能与唱腔溶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作用重要,特色非常浓郁。

  二、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困境与对策

  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它以其千百年的积淀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辰河目连戏古老的形态及其传承的相对稳定性,使它较多地保存了南方戏曲的初始特征。辰河高腔目连戏两百多支音乐曲牌上千支的变体音乐,加之它在辰州大地有近数百年的传承积淀,使他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艺术文化价值较高。基于此,20064月,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来,相关部门在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研究以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从目前状态来看,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承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与困难,处于濒危状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护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开展辰河高腔目连戏理论研究和考察,不仅抓好辰河高腔目连戏的研究,探索辰河高腔目连戏独特的文化价值,研究其音乐本体,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编集成册,予以出版,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前些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刘祯、黎建明、石潮生等先生对目连戏全局进行了研究,怀化市李怀荪等先生对辰河高腔目连戏也进行了研究,他们的优秀成果对后来研究者有很大的启迪。这说明氛围很重要。 

  第二,文化主管部门及所属研究单位要全面、细致收集民间的各种与辰河高腔目连戏相关的乐谱、音像资料及撰写的戏曲著述、服饰、道具等实物,以及图片资料为主要保存对象。其陈列品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还具有历史文物的收藏价值。 

  第三,举办辰河高腔目连戏文化节、艺术节邀请四川、贵卅f、福建、江西和本省的自治州、邵阳等地的艺人参加,交流演出,使外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辰河高腔目连戏,增加他们对辰河高腔目连戏的兴趣,这将有利于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传播与发展。 

  第四,重点保护传承人,火力扶持辰河戏剧团,恢复原有的辰河戏班,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目连戏的传承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政府有关部门,从继承文化遗产,使之弘扬光大这一目的出发,有效地投入资金。 

  第五,保护辰河高腔目连戏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开发目连戏旅游产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完全可以吸引无数游客。我们可以在怀化建立目连戏文化村,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接触到辰河高腔目连文化(包括音乐文化)。这对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都是有益的。 

  第六,可根据怀化的特点,目连戏剧进学校、进课堂。编辑包括辰河高腔目连戏在内的乡土音乐教材,开辟学校教育传承渠道,采用讲座、课外活动的方式,在高校亦可试开目连戏声乐课,培养目连戏表演人才。使我们的后代熟悉民间戏曲音乐语言和音乐思维方式,使目连戏得到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刘祯.中国民间目连文化(M).巴蜀出版社2000 

  (2)黎建明石朝生.目连戏·南戏渊源与声腔形态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 

  (3)李怀荪.古老戏曲的活化石”[J]1989 

  (4]湖南戏曲音乐集成(M)1992     

  (5)刘惠群.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掌研究资勖项目《辰河高腔“耳连载”的音呆研究》,顼目编号:07C509

  蔡多奇(1963一),女,湖南人,怀化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从事声乐教学及音乐表演艺术的研究。

 

  王文笑(1981一),女,山东人,怀化学院音乐系教师,从事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