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巨大工程,是一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性文化运动。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笔者思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衡山影子戏,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呢?是否能够因为政府保护“非遗”的政策而得到转机与更大的生存空间呢?并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呢?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湖南衡山影子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衡山影戏的实地考察,走访影子戏传承人,对“非遗”管理部门官员专访,来了解衡山影子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生存现状,为我国影子戏的保护工作提供现实参考依据,利于“非遗”保护的成功经验和缺失。
一衡山影子戏概况
湖南省湘中南地区是戏曲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湖南影子戏的发源地。据1980年代统计,当时活跃的戏曲剧种多达二十余种,衡山影子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剧种。在思想家王夫之的《念奴娇•影戏影》词中可看到,早在明代晚期,南岳衡山地区就有了影子戏的踪迹。衡山影戏在当地方言里称“纸影戏”,旧时称“灯影戏”,起源于清顺治(1644年),主要流行于南岳衡山地区,衡山县福田铺乡、衡东县及周边衡阳市、耒阳、常宁、祁东等地。它综合了湖南众多的地方戏曲如祁剧、湘剧、衡阳渔鼓以及南岳衡山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口技、剪纸、窗花等艺术形式,汇集文人写作、民间戏曲演唱与道佛教艺人绘画为一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资源,是流传于湘中南地区独具特色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娱乐艺术形态之一。衡山影戏艺术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它的唱腔体系十分丰富,演唱形式独特、常以两人包揽唱的形式演出,同时,两人还要手脚并用操控笛、唢呐、胡琴等弦乐和打击乐,绝妙的技能,显示出影子戏艺人高超的才艺技巧。它因地域、生活习俗、方言和艺术特点等不同,又分为上河派、中河派、下河派和上衡山派四大派系。绝无仅有、粗狂雄浑、韵味十足、独具特色的道情腔、九腔十八法的音乐体系,体现了衡山影戏独有的音乐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型继承了宋代“素纸雕簇”的传统,“用彩色透明纸代替颜料上色、刻镂、最后涂蜡而成”,是衡山影戏影型最大的亮点。与大部分人影的“五分侧脸”相比,衡山影戏的人物是八分侧脸,人影的三分之二面向观众。因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纸影艺术体系,在我国民俗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衡山影戏以原生态的形式保存完整,影型、表演、唱腔几百年都未曾改变,为人类考古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等领域提供了很多可追溯和借鉴的信息,被学术界视为宝贵的“活态文物”。2006年,衡山影戏人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08年,衡山影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4年,衡山影戏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也是湖南省衡阳市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项目。
二、衡山影子戏的生存境遇
2016年5月笔者在衡山县福田乡云岭镇拜访了衡山影子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冬林先生,王先生出生在皮影世家,父亲系近代名师彭德章的高徒之一,在其父的影响下学习从事影子戏六十余载,全面掌握了影子戏的各种演唱技巧,整理改编即兴唱本一百三十多个,自编唱词八十余篇。2007年为国家领导人李长春来衡阳视察作专题汇报演出。谈到已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衡山影子戏生存现状,王冬林先生忧心忡忡。
笔者:王先生,您觉得衡山影子戏从入选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生存的状态有明显变化吗?王冬林:变化不是很大,镇上的年轻人基本都南下广州等地去打工了.小孩子也不感兴趣不愿意听,观众群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早十多年前,每年还能演出二百多场,现在一年到头也就演出几十场吧。但是从2009年起省里每年给我2500元补贴。70岁就涨到3000千元了,我现在是影子戏的省级传承人。
笔者:您作为影子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对影戏的传承保护有什么想法呢?
王冬林:我荣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对我而言是一种鞭策.传承人的职责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代代传承下去,既不能丢失原本保留的内涵.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我现在每天还坚持制作皮影,抄写整理皮影戏剧本,目的只有一个让衡山影子戏传承下去。衡山影子戏逐渐走下坡路,大家都没什么兴趣看,这不能怪观众,是因为影子戏的陈旧、笨重已经没法与电视、动漫、网络等高科技的东西相比了。大家都不看了,自然也就挣不到钱了.没钱赚就没人学。我现在已70岁了,怕祖传的宝贝失传,现在计划将传承人的位置传给孙子当然,我们会继续尽力把传承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影子戏不致失传。但问题是,我们之后,必须有人跟上来才行啊!从王冬林先生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尽管衡山影戏已经入选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还是摆脱不了当下衰微的状况。影子戏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非常狭小,尽管当地有关部门不遗余力地将影子戏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一定的保护经费,但是并没有制定出具有实际效果的有效措施来保护传承。上世纪80年代初在衡阳、衡山、福田铺乡等地大约有上千个影戏班子在演出,极受民间欢迎,然而近三十多年来,随着影视网络等文化娱乐形式的广泛传播与快速发展和普及,影子戏这一民间古老传统艺术的观众锐减,演出市场加剧萎缩,这种曾经盛极一时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微。笔者从采访调查来看,年轻人普遍对影子戏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兴趣不高,加之艺人的经济收人较低,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有效提高,缺少从艺、学艺的积极性,可以说后继无人,衡山影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十多年前整个湘中南地区还有几百个皮影戏班,现在只剩下十多个,而且皮影的做工也趋向粗糙,可演出的剧目和道具也不多,文武乐队几乎不全,演出时间大都集中在每年二月、七月半和九月主要是在菩萨过生日,酬神谢神时请皮影戏班,其余时间演出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曾经给乡民们带来很多欢乐与童年回忆的影戏文化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断代与失传的尴尬境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2000年5月,湖南衡山福田铺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之乡”。2006年、2008年、2014年衡山影戏先后人选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到现在十几年间,衡山影戏还是没有逃脱逐渐衰微的命运。福田铺乡现在只有影戏班子三个总共就六个人,而且大都年事已高。笔者在走访调查衡山县、衡东县、包括未阳、祁东等当地民众时,正如传承人王冬林先生所讲:“没什么很大变化”。那么,在“非遗”视野下何谈“政府主导”点面结合,突出湖湘特色,创新保护机制的政策呢?湖南省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5人,省级197人。并且制定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及《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资助暂行办法》,建立了传承人档案,为生活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一定经济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形式而世代相传,因此,政府的工作重点核心是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但是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基本都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而且他们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这些民间老艺人仅凭个人的力量来弘扬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局限的,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还是摆在当下。
三、对衡山影子戏生存现状的学理分析
笔者曾走访调查过湖南益阳影子戏班、常德荆河皮影戏班等,从多地影子戏生存现状来看,不管有没有人选非遗,各地情况都没有明显好转。从调查的本质情况来看,笔者以为主要问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程中,当地各级政府并没有发挥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保护机制功能。政府四大建设其中之一是文化建设,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政府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既是组织者也是管理者又是倡导者,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乡镇文化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建设。各级县、市文化馆、乡文化站是政府各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笔者曾走访过几个市文化馆,大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办各种美术、舞蹈、音乐培训班或接洽各种商演活动,把抓收入作为头等大事来做。笔者想了解一下当地影子戏的传承保护情况,当值文化干事说:这方面现在管理不多,如果要了解,建议去当地村党支部书记那里或找某非遗传承人。笔者采访了一些乡镇文化站的“非遗”专干,他们对笔者抱怨说:我们这种基层文化馆不受重视,各种“非遗”的申报工作确实由我们来做,但申报成功与否无所谓,即使申报立项最后经费到我们这里也是所剩无几了,让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怎么办事呢?且Ⅱ便有些什么想法也是经费不到位什么事也做不了。例如影子戏的“非遗”保护工作从挖掘“提炼”资料整理传承人员培训等等事情都需要经费做支撑。保护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保护自然就成了空壳。
虽然衡山影子戏保护经费今年已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但这笔经费用得是否科学合理,都是由当地文化部门的领导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对非遗申报成功后的影子戏怎样进行科学保护,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也不在非遗保护的评价体系之内,所以很少有人问津。致使影子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费开支随意性很大,保护传承工作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我国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方式,并且制定了系列显有成效的保护措施,特别是通过立法形式彰显了国家对非遗保护的坚定态度。但由于缺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相关的实施细则,保护非遗项目必要的奖惩机制及问责机制都未建立,致使很多非遗保护中出现的问题都难以得到实质性约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给衡山影戏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拐点。
当前,衡山影子戏想要走出困境,政府除了要加大经费投入外,一定要把创新保护机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衡山影子戏是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形式,基本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所以影子戏的保护关键是保护传承人。例如:在培养传承人问题方面,政府可以出面协调湘中南地区的高校,使影子戏传承人与高校对接,在学校里开设影子戏社团,让感兴趣的同学报名参与,定期请影子戏传承人在高校音乐系部举行表演唱形式的音乐会与讲座,在美术系开设影人的制作工艺专题讲座,有利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更好的挖掘整理影子戏的原始资料,同时还可以将经费资助和奖励机制作为一个条件,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拔、培养一批学生作为传承人。新培养出的优秀传承人,国家每月如能给一定的经费资助,使传承人生活过得比较充裕,并且制定相关保障法,使传承人真正能够享受到有法可依的保障,影戏艺人自然就能安心工作,果能这样,衡山影子戏后继乏人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衡山影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可以肯定地说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广大民众开始关注衡山影戏的前途命运,当地电视媒体也多次报道、呼吁民众保护影子戏。湖南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56个少数民族,尤其在少数民族居多的湘中南地区,各种戏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湖南省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120余项,此外还有一些珍贵的民俗文化散藏民间,亟待急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湖南社会发展的见证。如何更好地促进这些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建设湖南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湖南省各级政府当前也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相信衡山影子戏会有更好的转机与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跃忠.湖南影戏研究述评….艺海,2010
(1).
[2]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
基金项目:湖南省2015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衡山影子戏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YBBOI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