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浅谈凤凰扎染技艺
李佩琼;谭鹏敏
 1 历史渊源及地理分布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以丝、带状物缝缀、捆扎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防染方法,分布于每个地区的扎染在主题、纹样、技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植根于凤凰这一区域的扎染是湘西传统苗族的手工技艺之一。据《尚书·益稷》记载:“染人染丝帛。”这说明在周代就出现了专职“染人”。染布业的发展衍生出了扎染业,据凤凰扎染的传承人回忆,凤凰县的扎染艺术开始于明清时期,《凤凰县志》中也提到:“清代以前……男女头戴各式包

头帕,有方格花帕、横格花帕、青丝帕、狗脚印花帕等。”说明那时在凤凰县已有扎染服饰出现。到了民国年间凤凰的扎染手工工艺达到了较为繁荣的时期,其中私人作坊就达到了十多家。直至解放前,凤凰的扎染工艺广泛分布于凤凰县的山江、腊尔山、麻冲、勾良、千工坪、落潮井等地,解放初期扎染被传入沱江镇。1958年,凤凰县成立族工艺美术厂,许扎染艺人相继入厂。1993年,工艺厂被迫解体,这些从事扎染的民间手工艺人都各自回到自己家里,或继续进行扎染创作,或从事其他行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凤凰古城开发了旅游事业,许多民间手工艺人在古城开店,从事扎染工艺品制作和销售,随着现代化机制品的出现,传统手工艺已慢慢淡出人们视野,近几年在凤凰县专门做扎染的艺人已越来越少,大都集中在凤凰县沱江镇。20141月和8月,笔者一行在凤凰县进行了民间印染工艺田野

调研,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凤凰县内的几位扎染传承人并对其技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2 现有艺人及销售模式

 

据了解,凤凰县位凤凰扎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州级传承人吴花花(原名吴景连),出生于1955年;州级传承人张桂英,出生于1941年;县级传承人向云芳,出生于1949年,目前都居住于凤凰县沱江镇,三位传承人从小都深谙能熟练制作扎染的家人影响,喜欢并会制作扎染,学成后又对扎染的表现题材及技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她们的扎染作品多次获奖,如1999年,张桂英的《鹿鹤同春》与吴花花的《回归大自然》同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中获国际荣誉金奖;20089月,吴花花的作品《凤凰啄牡丹》在第二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中获金奖;2014年,向云芳的双面异彩扎染《福寿平安》获首届“湖南省民间文艺奖”优秀奖等。三位传承人都曾在凤凰古城开店,将自己的扎染成品摆满整个门面,主要包括扎染门帘、被面、床单、包头帕等生活必需品。随着传统扎染市场的萎缩,如今的专卖店已改头换面,但她们仍没有停下创作作品的脚步。张桂英与向云芳的少量作品挂进了自家儿子的银饰店,张桂英将作品挂进了“傅记银号”,更是在儿子主营银饰的网店里卖起了自己的扎染作品,在凤凰古城的“刘铭记银号”挂着向云芳三幅名为《福》、《禄》、《寿》的作品,偶有熟人会来购买或订制扎染作品。吴花花则关闭门面,潜心在家里制创作扎染,除了买家上门购买,她还曾与长沙的一个做服装的工厂合作,为其布料扎花样。用她们的话说,如今除了一些专家以及十分爱好扎染艺术的人外已经没人购买手工扎染作品。在市场需求量的大前提下,她们正在尽她们的努力完善并且改变她们的作品种类,在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的前提下,使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日常生活必需品并使普通大众接受并购买。

 

3 纹样区别及技术特点

 

3.1各有异同的纹样特点三位凤凰扎染传承人都擅长用苗族喜欢的大自然风景、动

 

植物以及传统寓意吉祥的纹样创作扎染。如“凤凰”寓意和平吉祥,“蝴蝶”代表“福气”,“鸟”代表“喜气”,“牡丹”寓意“富贵”等,而她们又都喜运用扎染的传统花纹“狗脚花”来装饰画面。相同的题材,每个人的表现会有所不同,这或是她们在制作作品时所参照的已有艺术作品不同,抑或是她们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所为之。吴花花的扎染作品的图案多为张维良设计,张维良是吴花花在凤凰县工艺美术厂工作的同事,张维良无学画经历,但却能根据扎染的针法设计扎染初稿,再经过吴花花简单修改,便成了一幅扎染作品的线稿,二人配合默契,创作了许多赋有个人特色的扎染作品。

 

三位传承人的扎染作品体现了她们平常的个人喜好,吴花花喜欢从其他类型的民间艺术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大阿福”是江苏的民间艺人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泥人,吴花花将“大阿福”这个形象进行概括,再加以改动便制作成了具有扎染作品艺术风格的《大阿福》。使其运用于扎染作品中以扩展扎染作品的题材范围。吴花花尤其喜欢制作成套的扎染作品,由其先生设计、她制作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一共有12幅。除此之外,《越剧脸谱》、《苗娃》都是她创作的成套作品。张桂英则尤其擅长于创作苗族民俗风情题材的图案,如《放风筝》(图2),画面的主体一位苗族妇女带着小朋友正在草坪上放风筝,通过增添蝴蝶、牛、草等其它形象,使画面构图更加饱满,谙合了民间艺术“求全”的造型法则。除此之外,张桂英还创作了《打糍粑》、《耍狮子》、《打花带》等苗族民俗风情题材的作品。她喜欢临摹画像砖上的图案,通过调整原有艺术作品的元素,创作出适合扎染技艺的表现对象,如《耕耘图》、《采桑图》等。她以著名画家黄永玉的作品为底稿所创作的扎染作品也在三位传承人的扎染作品中显得别具一格。向云芳的图案多为自己创作的传统题材作品且构思新颖,如《福寿平安》、《富贵平安》、《鲤鱼跳龙门》、《荷花图》、《瓶花》、《锦鸡》等。同时向云芳还创作了以民间神话人物形象为主体的扎染作品,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

相同题材的作品因每个人在制作扎染时的习惯不同导致最后呈现的图案特点不同,而不同题材的作品则更使她们扎染作品的图案特点与她人区分开来,同时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爱好扩展制作扎染的题材,使凤凰扎染的题材更加丰富。 3.2 不断丰富的技术手法

 

传统扎染作品中,仅有“狗脚花”这一单一花纹,旧时人们将布拿到染布匠处去染布,因为染布的颜色基本相同且布料也相同,每个人为了区分自己的布料,便都在布脚处放上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纸条,再用布把纸条包起来随意捆扎,染后出现的花纹十分漂亮,这给了扎染艺人灵感,往后便在创作花纹上积极探索,目前在三位传承人的扎染作品中,常能见到针扎“菊花”、捆扎与针扎结合的“梅花”等扎染花纹的出现。传统扎染作品的色彩以蓝底白花居多,而现在张桂英、吴花花、向云芳三位传承人的扎染作品中有了许多灰底白花的作品,整个画面出现了大面积的灰块,区别传统扎染黑白灰全部依赖形象线条表现,而将其扩展为灰色色块,进一步拓展了扎染表现具象形象的空间,也使扎染作品所能呈现出的效果更丰富。《福寿平安》是向云芳创作的双面溢彩扎染作品,图中所示的效果为灰底蓝花效果,整幅作品多使用针扎技法,画面中的“蝴蝶”和“蝙蝠”寓意“福气”,“寿桃”寓意“长寿”,“花瓶”寓意“平安”,“牡丹”寓意“富贵”,其他空余部分加上其他花纹进行点缀,其中画面的边框部分还加入了许多中国传统纹样“中国结”对整幅作品进行装饰,画面构图饱满,通过精心的扎制使图片呈现出了多个层次的灰面效果,体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

 

扎染传承人在保留传统凤凰扎染技法的同时,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创造出了能呈现出不同艺术效果的绝妙技法,使得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有了更多种的表现形式。

 

4 坚守技艺与努力传承

 

扎染传承人正尽自己的努力将这门古老技艺传承下去并为其添砖加瓦,张桂英已经年过古稀,本可不用再创作,安享晚年,可她仍坚持创作,一则使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二则希望扎染技艺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按她的话说“不走就落伍了”。吴花花在制作作品的同时,经常去外地去做展览,推广这门技艺。凤凰县职业技术学院已将吴花花与张桂英聘为客座扎染教师,将扎染技艺推广给更多的人。吴花花因时间少,只担任教授学校教师为主的工作,而张桂英则是去学校亲自给学生上课。向云芳的个人名片上印有她的扎染作品图片,旁边写着“因为喜欢而执着,不断探索和追求”,这表达了她对扎染的喜爱与展望。

 

结语

 

扎根于民间的凤凰扎染手工艺,因一代又一代扎染艺人的坚守与传承流传到了现在,她们把自己设计创作的图案与各类题材的图案都运用于扎染作品中,同时探索研究扎染技法,为扎染技艺做出了贡献。但后继无人的窘境使扎染技艺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如今国家正对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进行着保护与宣传,201255日,凤凰扎染技艺入选第三批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机制品泛滥的时代,我们不应让传统手工艺成为记忆的碎片,我们仍要守住那一份传统,守住手工扎染技艺。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