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土家族武术文化价值阐析
徐泉森;卢俊

  土家族聚居在山高坡陡,峡谷幽深,岩石遍地的武陵山区。以姓氏为单位组成大大小小的土家山寨,山寨与山寨之间相隔遥远,交往十分不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交通闭塞,必然造就勇敢沉稳的民族心理素质。原生态的自然居住环境也孕育了土家人浪漫乐观的天性。土家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与天地的顽强较量中,土家族武术随之萌生。经过土家人不断丰富及创新,形成了今天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土家族武术。

   

  1土家族武术的溯源与发展

   

  1.1生存的需要,促使了土家武术的形成土家族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括拳术、器械、和散手三大类,土家族武术的起源是广大的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积累出来的。最基本的说,是为了生存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土家族自古居住在地形复杂的深山密林地区,生存环境恶劣,有时要面对猛兽的袭击,所以习练一些防身的技能是生存的本质需要。在土家族叙述族源和发展的民间文学史诗中《梯玛神歌》的迁徙记一章中明确的描述了土家先祖通过器械、徒手格斗打败妖魔的情节,这时候土家族武术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

   

  1.2土家族舞蹈是土家武术的前身在古时,土家族的先民打猎归来后,大家为了消遣寂静的长夜,大家围坐在篝火旁一边烧烤着打猎回来的食物,一边敲打手中的武器,模仿着和野兽搏斗、打猎中的各种动作。人们手舞足蹈地跳起来、吼起来、歌起来、舞起来,土家族这种最原始的舞蹈就是茅谷斯。所以大多武术研究者都认为茅谷斯是土家武术的活化石。流行于土家山寨的十二埋伏拳就是由茅谷斯演变而来的。

   

  1.3武术起源于并发展于战争的需要,土家族武术亦是如此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土家武术的发展。土家族历来以骁勇善战,民风彪悍著称,自古以来部族内部,与外族之间的战事不断,武术成为获得军事胜利的重要手段。从将领到士兵,人人都要习练武艺。战争刺激了土家族武术的积累和继承,也可以说土家武术是在连年不断的战事中发扬的。在将士解甲归田后,他们又把在军队里学习到的武艺带到了民间进行传播。在民间传播中,去掉了军营里为应付打仗而采用的大劈大砍的特点,加之以较为实用或者较为优美的技击动作,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土家武术。

   

  2土家族武术的文化特征

   

  2.1 鲜明的民族特点

  土家族武术是土家族人民所独创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土家族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产生于本民族,又流传于本民族,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在土家族武术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些与外来武术文化的融合,但是从套路演练、技击、武德传承等无不透露出浓郁的土家族文化。在土家族内部,把土家武术视为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正是土家族武术所独有的民族特性才使其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土家武术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增进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2独有的武德特征

  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是中华武术的重要表现特征,同时又是武术文化的一个显性表现形式。在土家族武术里,其武德文化占了很大的部分。土家拳术,拳劲力猛,几乎招招致命。所以武师都不轻易传授武术,首先要考察学武者的德行如何,再加以传授武术,在土家族的武德文化中,流传着“五不授与四教”的说法。一般有五种人不在传授之例:不是习武材料者不授,心狠手辣者不授,随便卖弄武艺者不授,狂妄自大者不授,女子不授。四教既忠实老实者、谦虚谨慎者、讲仁义重礼节者、重武艺勤奋好学者授。从“五不授与四教”中,可以看出土家武术独特的武德文化内涵与重视武德修养的本质特征。独特的武德文化是传承与发展土家族武术的重要因素。

   

  2.3 独特的文化信仰

   

  土家族和其他南方的少数民族一样,都有着对英雄人物极度崇拜的特点。对英雄的崇拜,加深了人民习练武术的热情,同时也加速了武术的传播。在土家族的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对本民族历代的英雄人物,奉若神明。对武艺高强的酋长,敬为“八部大王”。至今现在的土家族还能看到“土王庙”的存在。土家人民把六月初六定位“晒龙袍日”就是为了 纪念反明起义的民族英雄。还有些地方的土家族,以虎作为本民族的文化图腾,虎乃百兽之王是最凶猛的动物。土家族武术,深受其虎文化的影响,每招每式都凶狠异常如白虎拳,白虎掏心等等。一些常年行走江湖的武林人士的刀剑上面,都雕了虎的图案,剑刀的把都做成了虎的形状。从文化信仰的角度来看,土家族武术文化有很明显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武术。

   

  3 土家族武术的文化价值内涵

  3.1 土家族图腾文化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传统信仰的民族, 这些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有白虎图腾崇拜和祖先信仰、神与灵物崇拜。土家族相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灵魂,它们可以知晓人们的行为,并且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褒贬。图腾是原始民族的标志,也是神话了的祖先。图腾标志是象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腾的作用在于区别群体、增强民资凝聚力、巩固社会地位等。土家族的图腾崇拜主要是白虎崇拜,土家族的始祖“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故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上祀焉”,因而土家族视白虎为其祖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白虎文化,白虎文化作为一种象征文化表现在土家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中,特别是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因子镶嵌在人们的意识里。白虎作为一种民族的图腾,受到了整个土家族的敬奉,使其成为了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土家族先祖能在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不能不说与白虎的图腾信仰有关。白虎的勇猛影响到民族性格的形成,土家族勇敢、沉着、刚毅的性格就是白虎文化的深层次反映。正是对白虎图腾的共同崇拜,使巴人和土家人凝聚在一起,与自然抗争,开发中国的中部山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属于自己的文明。也凭借白虎图腾这一共同的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文化。也正是依靠白虎的图腾文化,在土家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时候,使土家人团结一心,共抗外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保护了民族的发展。总之,土家族白虎图腾是土家族民族凝聚力的表现。虎的精神,虎的力量,深深地刻画在每个土家族儿女的潜意识里。这种虎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土家武术的发展。白虎图腾也是土家族武术的文化内在核心。在土家族武术里面,从拳术、器械演练到技击对抗,都能找到和白虎有关的影子,如土家武术中的白虎拳,猛虎掏心等招式,特别是土家习武者在其使用的兵器上,大多都有白虎的图案,把刀把都铸成了白虎的形状。在白虎图腾文化的影响下,土家族武术形成了凶猛、彪悍的技击特点与独有的武德文化。白虎有着凶猛、顽强、刚毅的特点,土家武术正是对这些特点的继承。土家的武术家们或者习练者都有供虎、敬虎的习惯,这是对白虎文化的一种传承。土家族武术在今天的发展,也使更多的人通过土家武术来了解白虎图腾文化。可以说土家族武术是反映土家族对白虎图腾崇拜的一个重要载体。

   

  3.2 民族精神的反映

  土家族祖先自古以来生活在大山的峡谷里,丰富的动物,与物质资源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来自毒虫,猛兽的威胁。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生存背景下,土家人形成了一种以崇尚勇武为主线的民族精神。《湖北通志·舆地》记载:“务耕猎,腰刀持驽,性虐而悍”。《来凤县志·风俗志》记载:“隶土籍者,悍而直”。乾隆《贵州通志·地理·苗蛮》记载:“蛮人惰耕作,喜渔猎,性犷悍,出入必带刀驽。又石阡、沿河有冉家蛮,俗类偕同”。彪悍、骁勇的民风不仅可以从文字历史的文字中找到,而且从土家族的曲艺文化、图腾文化和对英雄的崇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其民族骁勇的特性,在茅古斯、傩戏、摆手舞当中,都能清楚的找到与军事武术有关的影子、以凶猛的白虎作为民族象征、对英雄人物的极度崇拜等等。勇与武是一个相关联的概念,勇猛是武功习成的反映,武功是勇的基础土家族武术能清楚的展示出土家人们尚武、崇勇的精神。土家武术内容以刚猛、凶悍为主,处处体现了土家人勇武的民族精神。土家武术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最能反映土家族民族特点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传承土家人民骁勇精神的重要物质文化载体。土家武术的价值还体现在增加民族凝聚力的方面。练习武艺,增进了人民的交流与磨合,同时也培养了土家人坚毅、勇敢的性格。让土家人更为团结,抵御外来的侵略,或者与自然界斗争。土家人习练武术,深受土家武德文化的熏染,主要表现在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时候,土家族的勇士们能够积极的响应朝廷的号召,献身为国。如在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一带倭寇横行。土家族的永顺土司与容美土司受命于朝廷的调遣,开赴前线,参加了抗击倭寇的战争,在战争中,土家族的勇士们个个勇猛无比,杀敌无数,令倭寇闻风丧胆,号称“东南第一”。这种民族大义是土家族武德文化的最好体现。土家族武术历来重视武德的培养,土家武德教化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历朝历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习练土家武术的勇者们,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撒热血,用他们的鲜血来捍卫着领土的完整与民族的尊严。土家族武术精神内核正是土家的民族精神的本质反映。

   

  3.3  对表演艺术的传承

  表演艺术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戏曲都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中以摆手舞、茅古斯、傩坛戏最为著名。它们产生于土家族人民生产劳动和斗争生活,在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加工而完善,其本身具有很鲜明的文化历史价值。从土家族武术的演练与传习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土家族武术的原始雏形就是起源于土家族的舞蹈与戏曲。土家族武术的发展,同时也传播了土家族舞蹈与戏曲。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舞姿朴素,贴近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深为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在商周时期,就有摆手舞的记载。《华阳国志·巴志》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巴人的舞蹈为“战前舞”或“战后舞”,《隋书·音乐志》称“巴渝之兵,执杖而舞”。这里说的“杖”是指兵器,意思就是巴人持兵器舞蹈。这里已经指明了舞蹈中带有浓厚的军事气息,其舞蹈的表现形式中有许多的动作都带有了浓厚的武术特征。这些带有武术特征的动作就是土家武术的雏形。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以后,摆手舞从军事活动彻底的回归于民间的娱乐生活,这也促进了土家族武术的发展。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出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戏曲:茅古斯。这是所有表演节目中唯一的一个带有少数民族

   

  特色的节目。这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了茅古斯,都知道了土家族,而茅古斯狩猎的表演动作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土家武术的影子,这也让世界知道了土家武术。茅古斯是土家族人民纪念先祖,与自然搏斗,与野兽搏斗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古老的原始舞蹈。土家武术自古就有起源茅古斯的说法,在土家族武术的套路动作里,与茅古斯的表演形式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因为茅古斯是一项比较原始的项目,所以传承到现在有许多地方已经失传,或无从考证。所以现在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茅古斯表演,很大程度都借鉴了土家武术里面的一些动作,这样,可以使茅古斯更具有民族性与传统性。土家族武术对茅古斯的发扬与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傩坛戏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地方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戏曲。傩坛戏是以感谢傩神而发展起来的戏曲。看过傩坛戏后会发现,在傩坛戏的表演内容里也能看到土家武术的影子。土家武术丰富了傩坛戏的内容,增加了傩坛戏的表演形式。由此,土家武术起源于土家族民间的表演艺术,到今天又促进了土家族民族艺术与文化的发展。

   

  4   结语

  土家族传统武术文化是土家族精神意识和思维情感的高度 浓缩,而这些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使土家族的“形”与“神”达 到高度的统一。正是因为土家族的传统武术文化这种传统文化 和美德的熏陶,才使土家山寨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成为一种义务 和责任。土家族武术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族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土家族武术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