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以擂茶文化为主导 深掘桃源茶叶潜值
周艮平;袁乐成;揭桂元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千百年来经世人品饮,蕴藏其独特的文化,成为了一种附加值极高的农产品。桃源产茶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就盛产茶叶,形成了以桃源擂茶为主流的茶的品饮文化。桃源擂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传诵,从汉代马援平南溪蛮,乌头村老妪献茶除疾的传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茶文化学会上“天下擂茶桃源正宗”的结论,充分说明了桃源擂茶文化之渊源,体现出了桃源茶叶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桃源这片茶香飘溢之沃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老独特、绚丽多彩的桃源茶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并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为此,如何将桃源茶文化发扬光大,对于提升桃源的对外知名度、做强构大茶叶产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发掘桃源擂茶的文化底蕴

    喝擂茶是桃源南部山区特有的风俗。无论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季,这里的百姓一般是喝擂茶替代午饭。如果家里来了贵客,也往往要摆上一桌丰盛的擂茶,以示热情,客人往往也以能喝得一餐好的擂茶为幸。

    擂茶由来已久,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命大将司马措攻楚,屯兵沅水之南(今湖南桃源、沅陵一带),当时有一种“苦羹”流传,这种苦羹即是“擂茶”的前身。东汉建武23年(公元47年)马援出征五溪蛮,奉命进击武陵壶头山,路过乌头村(即桃花源一带),时值盛夏瘟疫流行,将士病倒了数百人,马援下令在山边的石洞屯兵,派士兵寻医问药。这里的一位老妪见马援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自愿献出了祖传秘方:用生姜、大米、茶叶擂制成浆,然后冲上沸水让士兵每日饮用。染病的将士服此汤后,病情大减,慢慢就好了;健康的将士服用此汤后,也避免了瘟疫的传染。后有“马援凿石室以安民,民间献擂茶以报德”之佳话(康熙年《桃源县志》、《辰州府志》均有记载)。有马石(室)、伏波洞、马王庙、马王溪等历史遗迹和纪念性山水名称可作佐证。

    相传,三国时张飞率军取武陵郡,兵至乌头村(今桃花源一带),军中中暑者诸多,酿成大疫,土人献“三生饮”(擂茶,俗称“三生汤”)治之便愈。喝擂茶的习惯也就世代相传下来。

    现在擂茶配方仍然遵循古方,主要成分是生姜、大米、茶叶。但其功能得到了创新,配方根据不同季节辅以花生、芝麻、陈皮、藿香、白芍、甘草、金银花等。喝不同配方的擂茶,保健效果有所不同,春天能生津止渴,夏天能去热解暑,秋天能壮阳补肾,冬天能驱寒提神。

    桃源擂茶倾倒了中外茶道行家,1992年5月“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桃花源喝擂茶时,赞誉“秦人擂茶是对世界茶道的特殊贡献”。与会专家学者称“桃源擂茶”是世界茶道中的上乘之作,并一致认定桃源是我国正宗擂茶发源地,有“天下擂茶桃源正宗”之说,其他擂茶亦本源于此。因擂茶主料中茶叶可以提神去腻,生姜能散寒温胃,大米等能润肠去火,故即使吃得过饱,亦无大碍。日本友人多田侑史先生在饮过擂茶后曾深有感慨:“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并说:“我终于找到了日本茶道的源头”。

    桃源有其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如擂茶文化、桃源大叶茶、乌云毛尖、桃源杉针、川陵银毫等系列名茶文化,还有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野茶王”文化,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然而“酒好也怕巷子深”,以桃源擂茶文化为主流的茶文化有待得到系统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

    2  用擂茶文化助推桃源茶业发展

    以桃源擂茶文化为主流的桃源茶文化资源,已被世人所公认。挖掘和整合擂茶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桃源茶品牌,将有力助推桃源茶产业经济发展。

    2.1  挖掘桃源茶文化内涵

    由县政府组织茶叶专家、文人学者,深入桃源南部茶区走访,收集民间茶故事、茶传说、茶技术等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创新,完善以擂茶文化为主体,情节独特、相互关联的系列精品典故,编成册子,制成光碟进行宣传推介。

    2.2  创新桃源茶文化特色

    在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后,总结提炼创新出独具桃源特色的擂茶、名茶品饮方法,使其茶文化深度渗入茶产品之中,达到桃源茶叶产品既是优质的农产品,又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馈赠礼品,更是桃源的文化产品。使各届人士以喝桃源擂茶、品桃源名茶为乐。

    2.3  普及桃源茶文化知识

    一是搞好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县茶业协会会员、茶区乡镇干部、茶区中小学生、职业技术学校师生、茶馆(楼)(社)服务人员,以及茶叶销售人员等。让茶区人人会喝茶,会讲茶,会宣传桃源茶。培训办法是将桃源茶文化内容纳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纳人职业技校的职教课程,纳入以就业培训为目的“阳光工程”的必学课程。茶业协会会员、茶区乡镇干部、涉茶服务人员等每人发放一本桃源茶文化的小册子。二是组建桃源茶艺表演队。县城内规模较大的茶社(馆)要配备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窗口,展示桃源茶文化魅力;乡土文人要为民间艺术说唱团写出更多更好的茶业“剧本”;职业技术学校、茶业协会和涉茶企业联合打造出一流的茶艺表演团队,在全省乃至全国宣传桃源茶文化,展现桃花源里种茶人的精神风貌。三是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茶文化不仅需要经常挖掘,而且需要不断培育和不断创新。借助互联网整合桃源茶文化资源,把独立的、零散的、无序的茶文化整体打包,用统一的主体对外宣传;借助名人效应,嫁接包装品牌茶,放大茶文化效果;县委、县政府和县茶业协会要充分利用桃花节、茶博会、农博会、展销会等公共会场,组织专门力量推介桃源茶,为桃源茶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桃源茶人始终坚持以桃源擂茶文化为主导,在充分挖掘文化对茶业经济促动潜力的前提下,把桃源茶叶打造成深含文化的产品,积极向市场推介,扩大市场知名度,为提高茶叶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培植特色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