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常德丝弦的艺术魅力
罗君

    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土壤深厚,在湖南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常德丝弦就是湖南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的一朵璀璨奇葩。

    常德丝弦的雅韵新声,根植于湖湘文化沃土。她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并能与时俱进;她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演形式载歌载舞,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受;她来自生活、表现生活、雅俗共赏、服务娱乐大众,表现了常德人民勤劳朴实、含蓄细致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常德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山川秀美家乡的赞美。

    我在近十几年的常德丝弦艺术表演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常德丝弦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作为常德地方曲艺,不仅深受常德人民喜爱,而且正在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受到更广大范围曲艺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喜爱和重视,深刻印证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道理。

    常德丝弦具有的独特韵致与感人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她内容与时俱进、音乐结构完整、演唱方法独特、表现灵活自由、伴奏丰富多彩等方面。

    一、剧本创作,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文化作品离不开艺术创作,一个好的艺术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引发广大艺术受众的艺术共鸣。贯穿常德丝弦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孟姜女寻夫》、《刘铁嘴算命》,到近代的《扫盲运动到了乡》、《新事多》,到现代的《洞房悄悄话》、《瓜中情》、《生在潇湘多自豪》、《待挂的金匾》等,剧本内容无一不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常德丝弦历史悠久,但又具备强烈时代气息和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著名剧作家黄士元先生是常德丝弦剧作家的典型代表,近二十年来,我们所表演的常德丝弦剧本大都出自他的笔下。作为一个为常德丝弦默默奉献的农民作家,他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写新时期农村生活题材的现代喜剧为主,自成一格,做到了以情动人,以喜悦人,创作出了不少人们喜闻乐见的常德丝弦艺术作品。

    如常德丝弦戏《旋转的钞票》,通过描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生活和人民价值观念发生嬗变等社会现象,写出了现实社会对金钱的人生百态,使人们在欢愉的笑声中感悟到了比金子更为可贵的东西。

    《特别新娘》更是一部以尊老敬老为题材的好剧本。在30出头的儿子大喜的日子里,新娘一反常态提出“婆婆不出门,媳妇不进门”的忤逆条件,几经波折,结局出人意料,深刻反思了“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婆后,才知道当婆婆的滋味”的生活现实,发人深省。

    还有《枕头风》、《特别党委会》等剧本,宣传“三个代表”,描写当代农村生活,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带头致富脱贫等,题材紧扣时代脉搏,教育意义深远。

    常德丝弦剧本与时俱进,来源于生活,反映了时代要求,达到了艺术创作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和谐,反映社会发展主潮流,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是常德丝弦强烈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主要内在源泉。

    二、音乐结构完整,演唱方法独特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常德丝弦现存有300多首曲调,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音乐结构自成体系,非常完整,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剧情需要,大致可分为曲牌体、板腔体和混合体。例如有《元宵歌》、《剪剪花》、《谓腔》、《越调》等等。

    常德丝弦旋律委婉动人,必须是用常德方言来演唱,演唱方法独特。如果用普通话来演唱的话,那么演唱的风格和表现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在演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咬字行腔的技巧,做到“腔从字出,音随韵转”,首重传情达意。艺术工作者在多年的演唱中总结出“咬字千金重,听者自动容”,在强调口语化的同时,当然更注重旋律的俏丽、抒情和音乐性,使行腔或柔和、秀丽、婉转,或轻快,跳跃、诙谐。

    “星儿含笑,把眼眨,晚风有情弄窗纱……”这是常德丝弦《洞房悄悄话》里面的一段唱腔。那种丝弦特有的优美曲调,从词的含意中自然地流溢出来,与词的情感那样吻合,那样和谐,那样富有艺术感染力,把我一下子就迷住了,演唱起来也就非常悦耳,朗朗上口。自然观众也就被带进了那个诗情画意般的意境。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常德丝弦,我对丝弦的认识和热爱也就从此开始。

    在常德丝弦《待挂的金匾》中,书记有这样一段经典唱腔:“鱼水深情今冲淡,难道说此时怨民不怨官?想往日车轮常为富乡转,忽视了山民饥与寒,赞扬声中心飘然心飘然。”此段唱腔运用了越调,婉转优美的旋律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三、表现形式灵活,伴奏丰富多彩

    如梅兰芳先生所言,戏曲舞台艺术的特点就是以演员为中心。常德丝弦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载歌载舞的民间戏曲艺术形式,它的成分主要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体现出来,包括表情丰富、形体优美、肢体灵活以及动作准确等。

    常德丝弦传统的演唱方式以坐唱为主,演唱人数有严格限制,演出时很讲究坐的位置,有“扬琴对鼓板,高胡对二胡,三弦对琵琶”之说;表演者要能自拉(奏)自唱,一人多角,用声腔塑造生、旦、净、丑各类人物,说唱故事。

    现代常德丝弦逐渐放弃了一些传统的严格限制,更加追求演员的自由、轻松、俏皮、唯美等舞台表演效果;演唱形式逐渐多样化,有一人演唱、双人演唱、群唱、表演唱等,表现形式更加灵活自由,变化多样。这些在《生在潇湘多自豪》、《枕头风》、《土地官赴宴》、《常德是个好地方》、《洞房悄悄话》等剧目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如备受专家好评的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就采用了表演唱的表演形式,身着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女性神韵和气质的紫色旗袍,手持檀香扇,高贵典雅,导演在编排上借鉴了戏曲里面的文小生和青衣的表演风格,潇洒、稳重、温婉秀美。舞台效果大气磅礴,激情奔放,彰显了湖南俊杰的英雄气势,体现了湖湘儿女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枕头风》是以风趣幽默较欢快的主旋律为基调,其中还大胆地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一小段摇滚给古老的丝弦艺术增色不少,倍受年轻一代的喜爱。歌颂家乡的常德丝弦《常德是个好地方》采用了群唱的演唱形式,舞台气氛十分热闹,不仅表现了常德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常德丝弦在伴奏上除了继续发扬传统丝弦的弦乐音乐伴奏优势外,还更多引进采用了电子音乐的形式,这样既能紧跟时代的节奏,使传统的丝弦音乐更加丰富多彩,也利于演员的反复练习领悟,达到表演与伴奏的协调和谐。

    常德丝弦的发展已经跨过了数百年的悠长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通人和,百业发达,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趋增长,群众性演唱活动更为广泛,常德丝弦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1997年,“常德丝弦艺术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常德丝弦艺术跨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历史步入新的世纪,常德市委、市政府把振兴常德丝弦作为常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常德丝弦在新世纪必将向人们展示出新的风采,散发出更加诱人的艺术魅力。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