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渔鼓声声话沧桑
颜家庆

  渔鼓,生长在澧水流域沃土上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为九澧一带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临澧,澧水流域的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县,在传承、发展楚文化的同时,也传承、发展着九澧渔鼓。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九澧渔鼓一直受到临澧县委和政府的重视,曾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渔鼓既能演唱长篇故事,更以演唱短小精悍的小段子见长。因其具有一人多角、能自由地进出角色和自己伴奏自己演唱的特点,便于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1954年,根据党的文艺方针,临澧县文化馆把居住分散、流动各地的几十名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定期集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清除旧书中的迷信色彩和黄色情调,增强思想政治性和格调健康的内容。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成立了临澧县民间曲艺协会,开始系统整理改编传统书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粉妆楼》、《九打华府》、《朱砂印》、《说唐》等书目,都请专人用钢板刻写,油印出来后分发艺人进行背诵,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演唱。当时活跃着一批艺人,如段训友、李长松、苏文昭、李大禹、谭金成、许国成、陈小彩、张宗昆、丁家春等,他们唱念俱佳,受到群众好评,可惜已经先后辞世。其中的佼佼者当推新安镇艺人李大禹,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天赋聪明,唱腔优美动听,特别是悲腔颇有特色,具有穿透性的感染力,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1963年,李大禹赴常德地区会演,他改编自演的新书《夺印》获得奖励。李大禹的另一个特点是创作能力强,能快速将故事情节改编成渔鼓唱词。徒弟给他读小说,他边听边记边运神。一个章节念完,他就能口述编出的唱词,让徒弟及时笔录下来。又再读再听再编下一个章节,如此循环往复,一本新书目的初稿便问世。然后经文化馆干部在文字上予以疏理、润色,就大功告成了。当时,艺人们改编了一批现代题材的书目,如《夺印》、《红岩》、《杨立贝告状》、《逼丁装哑二十年》、《烈火金刚》、《武陵山下》、《孤坟鬼影》等。上述书目,由艺人组成四个曲艺小组到各地演唱,特别是在“社教”地区的巡回演唱,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革”后期,在揭批林彪反党集团和声讨“四人帮”祸国殃民罪行时,艺人们斗志昂扬;在歌唱改革开放重大成就时,艺人们心花怒放。经常性地自编自演短小粗悍的宣传节目。如:生长在我县官亭乡的农民的好儿子肖绍平,成为我国对越自卫还击战斗英雄之后,艺人们纵情歌唱,有力地配合了全县“学英雄,见行动”活动的深入开展。1981年由县文化局发出《临澧县民间艺人管理条例》,全县137名艺人重新登记、发证。县文化馆内设立曲艺茶社,成立直属曲艺组,由艺人徐亮楚负责具体管理。各社镇成立16个曲艺小组,其中太浮艺人刘茂孝、肖业武在衍嗣庵办的曲艺茶社有声有色。艺人自编的节目中不乏精品,如: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渔鼓词《盗妻》、《李彩云》、《柜中谜》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柜中谜》参加全省会演获奖,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彭佩云的接见。临澧县多年成为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县,民间艺人也有一份汗马功劳……总之,在各个时期的各项中心工作中,渔鼓艺人都是热心的宣传鼓动者。

  为生产建设服务

  在如火如荼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渔鼓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大显其能。1969年和1972年修建青山水轮泵站工程的大会战中,处处都有艺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既是民工的一员,又担当工地宣传员的重任,为响应县委“十万军民大会战,手牵澧水全县转”的号召而奔走、呼号。从主坝到副坝工地;从水轮泵机房建筑到扬水管道铺设:从船闸开挖到发电站施上;从建设横跨道水的江家坡渡槽到染铺湾、林家垭、重阳垭隧道;从横穿沙溪河的牯牛坝到范家咀的倒虹吸管道铺设;从修建总干渠到纵横全县、密如蛛网的北干渠、中千渠、南干渠……哪里有工地,哪里就有广播;哪里有战场,哪里就竖起高音喇叭,播送工程进展情况,表彰新人新风。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渔鼓节目,仅望城民兵营就有徐亮楚、田家声、丁家春、周乃忠、邓继柏、李光明六名艺人,他们生活在民工中间,从采访到编词到演唱一条龙服务,生动的身边的感人事迹,风趣的语言,使群众倍感亲切,使铁人王瑞堂、杨板营跑马连铁姑娘战斗队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动人事迹广为传颂,为工程又好又快的建设擂鼓助威。

  1972年官亭公社天星大队开山造田是县委部署的一场激战,在工地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走进展室便听见“乓乓”声响:

  渔鼓一拍笑开言,欢迎同志们来参观。

  见面首先作介绍,我就是本馆的讲解员。

  四句开场白后,便唱起来了:

  为把临澧建成大寨县,全县人民斗志高。

  俺天星开荒把田造,喝令荒山献珠宝。……

  整个展览由三个部分组成,共有1200句唱词,挑选了佘市艺人刘茂右和文家艺人杨书文担任讲解员,这是个创举。讲解员不用白话文,不说普通话,而用朗朗上口、顺畅押韵的渔鼓唱词取而代之,观众们一边看照片、看图画,一边听艺人用唱腔解说,而且有鼓声、钹声、牙板声伴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印象特别深刻,鼓舞了群众开山造田的士气。

  1976年至78年,艺人们紧密配合了县委“苦战三年,建成大寨县”的运动;1981年,创作、演唱的《生产责任制好》,参加常德地区庆祝建党60周年曲艺调演荣获创作、演出一等奖,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后向全省多次播放。此次会演结束后,段训友、金行文、邵朝质、颜昌春及创作员颜家庆5人,被湖南省曲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活动中,在修水库、修铁路、修国道线、搞园田化的工程中,锻炼和成就了又一批艺人如金行文、颜昌春、徐亮楚、刘茂孝、吴佐炎、邵朝质、周百顺、刘茂右、杨书文、陈焕全、陈景云、辛业友、徐雪春、肖业武、李和香、明兴烈、许宏煜、陈明柏、徐进山、于进松、李明泉、刘章煜、江时云等。

  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服务

  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渔鼓赖以生存的基础。老百姓婚姻嫁娶、添丁祝寿等喜事临门,就请艺人说唱,以图个热闹,增加喜庆气氛,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世代沿袭。艺人有请必到,因为有较丰厚的报酬,必然会怀抱渔鼓,登门去送恭喜。

  茶馆酒楼是艺人靠本领挣钱的地方,在一家茶馆住下来,唱上十天半月,甚至一月两月,以说唱长篇书目为主,一回接一回地唱;听书的人大都是常客,一场接一场地听。比如说唱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书中的内容听众耳熟能详,唱书人既不能胡说,又要有新意,所以要求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绘场景都要环环相扣,有悬念,有包袱。1970年,修梅艺人吴佐炎曾在白洋湖一带“跑红”,就是唱腔好,“九腔八调”优美动听,红遍了石门、临澧、桃源几县交界的那一片地区,忙得他不亦乐乎。

  出色的艺人除了上门服务、茶馆座唱之外,其佼佼者后来走上了广播电台,走上了文艺舞台,登上了大雅之堂。陈二乡艺人金行文,艺高胆大,别看他清瘦的身材,却精明得很,是个革新派的艺人。善于借用小品、相声的幽默,荆河戏的唱腔,运用到渔鼓演唱中来。他脑筋灵活,爱搞创作,爱看书学习,爱拜师求艺,眼睛几眨便出来个新词儿,嘴巴几撇出来个小段子。他先后创作了《党的政策暖人心》、《生产责任制好》、《柜中谜》、《红娘媳妇》、《过渡》、《人间真爱》等节目,有的参加文艺演出获奖。1982年,他应邀到临澧县广播电台演唱《杨家将》,连唱48次,都是实况播放,轰动时。他为渔鼓登上文艺舞台也是第一人,学化妆,着服装,做表演动作,都作出有益的探索。

  在改革开放时期,艺人们切磋技艺,各显其能。如刘茂孝、揭祖怀擅长改编;邵朝质的“半边道白半边唱”;徐亮楚的字正腔圆、合乎规范;周百顺临场发挥的风趣幽默。后起之秀如澧北的邵丹、谢坤,澧南的熊波涛、肖守国,女艺人夏彬香、潘道梅等,先后脱颖而出。社会上流传着“金活”(金行文神气活现)、“颜俏”(颜昌春风趣俏皮)、“文邵”(邵丹表情唱腔感情充沛)、“武谢”(谢坤出口成章激昂奔放)之说。青出于蓝,后来居上。

  198210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丁玲,回到她阔别60年的临澧故乡访问,县里为她举办了专场文艺晚会。丁老看了几位艺人演唱的渔鼓、说鼓、对鼓小节目后,她用临澧话连声称赞:“我今天进了土菜馆,尝了家乡味,蛮好,蛮好!”

  为未来重现辉煌服务

  我是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虽退休多年,但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年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经济的选择,渔鼓渐被冷落,我很茫然。老百姓富裕了,办喜事或唱草台戏、或唱围鼓戏,茶馆唱书也被大鼓所取代。我以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始于唐宋的渔鼓的艺术魅力源远流长,决不会泯灭。一名渔鼓演员,左手拿一小钹和一副云板并抱鼓筒,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一根竹筷子击钹(有击钹心和击钹边两种击法,以击出两种不同的音色),另三指同时敲击鼓面,配合云板,击节为拍,“三响”伴奏,是很奇妙的。真所谓一鼓多响,一曲多用,一人多声,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多少代艺人的智慧结晶,共同创造,怎会消失,怎会被长期打入冷宫昵?渔鼓的伴奏技艺是无以伦比的。

  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县文化馆负责同志相约五位老艺人到一起,座谈九澧渔鼓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我有幸参加。大家以为:要进一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要录制和保护名老艺人的音像资料;要重点培训青年艺人,推出新秀。老友重逢,我提议大家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题,各唱八句过把瘾,大家欣然接受。

  63岁的金行文自告奋勇,开口便唱:

  震魔狂吼乌云卷,天崩地裂降灾难。

  今年五月十二那一天,八级地震祸汶川。

  房屋倒塌人遭难,灾区废墟惨人寰。

  黄河愤怒掀巨浪,长江哭泣化云烟。  

  58岁的颜昌春,他接过渔鼓边拍边唱,声音仍然清脆嘹亮:

  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决策大救援。

  号召全党全军和全民,抗震救灾援四川。

  温家宝即刻到现场,察看灾情把民心安。

  抢救生命争分秒,与灾区人民渡难关。  

  64岁的吴佐炎,接过渔鼓把节奏放慢,他的唱腔深情娓婉:

  电视机前我把废墟看,有人手腿被打断。

  有人身上压着预制板,多少生命受伤残。

  一方有难八方齐支援,捐款捐物齐争先。

  全球友人都把爱心献,万众伸手共撑天。  

  66岁的徐亮楚,拍打渔鼓时,还惯用他的一手绝招,时而击钹,时而用筷儿头敲打筒子的上端起花样,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行腔。

  地震无情人有情,同舟共济血肉紧相连。

  公安武警排万难,解放军奋勇冲在先。

  飞行员空投冒风险,白衣战士上火线。

  为灾民送去急需品,把自己的生死抛一边。  

  50岁的周百顺,抱起久违的渔鼓,依然得心应手,他放开金嗓,纵情高唱:

  胡锦涛亲自到现场,慰问灾民泪盈眶。

  亲吻获救儿童的脸,抚摸老人疼痛的伤。

  他对着乡亲话激昂:“黑夜过去就天亮,

  克难兴邦齐努力,重建家园迎曙光。”

  啊!宝刀不老,余音绕梁;渔鼓悠扬,永葆馨香!

  我们要为九澧渔鼓的重现辉煌,尽心尽力,献热发光。

  这正是:

  你方唱罢我登场,纷彩异呈韵味长。

  老调新词歌盛世,为民送乐永流芳。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