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我的渔鼓情结
邵 丹

  听过唱渔鼓吗?……我听过,蛮有味!

  我听过的渔鼓,就是九澧渔鼓……我家就在九澧一带,爸也是个演唱渔鼓的艺人,也许是基因作怪,我打小时候就喜欢渔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冬季,九里、合口、新安三处合办一届渔鼓大比赛(民办的),地点就在合口镇黄大妈茶馆,时间定于冬月初八中午开赛,那时我上四年级,为了观赛,旷课一天早早赶到赛场,前台有我爸(也参赛),怕他老人家发现,只能靠后边坐着,本当只能容纳百十来人的茶馆,硬是挤得满满当当,约有两百多人,那场面,那热情,掩盖了严冬的寒冷,随着门外鞭炮响过以后,比赛开始了……十几个艺人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乓乓的渔鼓声,悠扬的歌声,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掌声……我爸上去了,在台上得的掌声最为火爆,那阵式,比起现在的明星大腕毫不逊色,观众称赞不已,我听着,心里美滋滋的……下一个参赛者:郑启松,啊!这名字一报,喧闹嘎然而止,整个茶馆鸦雀无声,我还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忍不住问旁边一个老者“怎么了”,那老者一脸专注,右手食指压在嘴上,“嘘,小声点,上来的可是个大名人,郑启松,平时想听他演唱可不容易”。嘿,神啦,也许是受了别人的感染,我也变得专注起来。

  不大的台上(就几块木板)慢条斯里走上来一个身材修长的中年汉子,中分头下一张帅气的略显三角的长脸,薄薄的嘴唇搭配的是一个小而圆润的精巧的鼻子,特别是那双调皮而有神的小眼睛,眨着眨着,开合之间不时地朝观众放电。似乎打着招呼,“我来了”,呱呱叫,未曾开言先有情啊!郑师傅拍着、打着、唱着,满台转悠着,略带沙哑的歌喉,浑厚委婉,海阔天空的唱个不停,那种巧妙的语言嫁接,将方言俗语与排比成语拿捏得恰到好处,每唱一段除了笑声就是掌声,那真是绝了,我直楞着双眼,调动着全身每一根敏感神经,努力地感悟着,生怕漏掉一个字……(尔后我仔细琢磨他老人家直截了当那种在全场细细漫延开来的思维模式,发散式地、形散而神不散)。

  一阵婉转唱腔过后,转入了极快的连巴句,好家伙,又急又快又清晰,不知他老人家是怎么练成的,一口气百把句,就像一个短跑运动员,从起点到终点,牢牢地控制着你的大脑思维,吸引住你的眼球……场上的热情爆了……“好哇”,“再来一段”,“郑师傅不能下去”,高潮迭起,几乎失控,观众们喊着叫着,我也大声地吼着,那忘情的一吼,爸发现了,那还得了,吓得我急忙逃离比赛场,晚上,无论我如何向他老人家解释,旷课听渔鼓,得到的是一餐狠揍,躲在被窝中,摸着身上的疼处,想起白天渔鼓王(郑启松当之无愧)的连巴句……嘿嘿,有味!值!

  尔后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外颠簸,转悠着,也叫扩大眼界吧,看了些明星大腕,无论他(她)们的演唱如何如何的卖劲,可就是找不到渔鼓那种巴肉的滋味,外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老家的渔鼓。人到中年,也许是怀旧吧,那种恋童情节愈来愈烈,我回家了……可怎么啦!渔鼓呢?费了好多力气,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就连那个渔鼓王(郑启松)也下岗了,听说卖老鼠药去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千多年的沉积啊!怎么说沉寂就沉寂了呢,唉!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