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绣工,用针多为苏州所制,取其锋端尖锐而鼻底圆钝,不致伤手,也容易拈燃。
一般绣工拈针,只用拇指与食指,两指相曲如环形。运用针的力量,全赖两指,余三指曲蓄,不可着力。开始学绣的人容易断线,即因不习惯专用两指使力的原故。
绣针下刺,针尖宜稍偏,应照准界线,针针如一,以免参差出入。
抽针也是用食指、拇指使力。用力须在距离针鼻三分之一的地方,但又略加轻微腕力上拔,掌心稍向外转动,另伸小指将绣线牵引。用力不可过重,过重则绣线过紧,过轻则绣线松浮。
用针使力的轻重疾徐,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看来很容易,做来实难。湘绣匀薄平整,全在能够适当地用针。
湘绣表现形象生动自然,是因为绣工们认真学习了苏绣、粵绣的多种先进的针法,在刺绣中自已也改进了并创造了一些独特的针法。各种针法并没有一定的名称,沈寿雪宦绣谱载有普通针法十三种:即齐针、抢针(正抢、反抢)、单套针、双套针、扎针、铺针、刻麟针、肉入针、打子针、羼针(长短针)、接针、绕针、刺针,这就是古代刺绣传统的针法。又有特别针法五种:☆针、施针、旋针、散整针、虛实针,亦即沈寿自己所创造的针法。这些针法,由于经过张謇笔述,所定名称既不通俗,划分区别也不明确。有些根本就是湘绣所讲参针运用时的轻微变化,不应单独列为一种。而最主要的是,并不符合苏绣绣工刺绣时的实际情况。可是湘绣绣工却创造性地运用参针的手法,使苏绣针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同时也参酌粤绣平金的绣法,统一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针法,将刺绣技术推进了一步。
湘绣针法至今尚无固定的名称,根据画工绣工们的实地经验,约可归纳为下列15种:
一、接参针:接参针是湘绣主要的针法。用于同一色采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表达出逐渐变易而又混合均匀的色阶。在用第一号深色线刺绣后接绣第二号深色线时,衔接处须参差不齐,互相交错,又须不着痕迹,色采方能谐和。但交接处搭线不可过长,也不可一线太长、一线太短。这是湘绣与苏绣针法上基本不同的地方。
二、拗参针:拗参针是湘绣专绣树木花草的一种针法。绣线排列成斜纹,以叶筋为中心,向两沿分施,一边自外沿由深至浅,一边自外沿由浅至深,向叶筋处集中,绣成后再加绣叶筋。这种针法,适用于互生筋叶。因为丝的反光强,故叶筋也须成斜向。深色叶肉宜用浅色叶筋。
三、挖参针:挖参针是专绣圆形或曲线形凸体的一种针法,湘绣多用于刺绣重台花瓣和翎毛,着重以色线深浅阴阳表达出物象的真态。参色由深至浅,或以深色线打底填绣后顺序接绣浅色。
四、直参针:直参针是刺绣肖象和人物时专用的针法,绣线必须绝对垂直,不得稍有一针一线歪斜。未下针前,先将绣线在质地上划出较宽距离的垂直虛线,然后以绣线按照质地的直线丝纹牵引比直,再按阴阳浓淡施针。
五、横参针:横参针是绣成绝对水平线纹的一种针法,湘绣多用于刺绣风景或天空色采。其施针方法除与直参针基本相同外,但用满绣的机会很少,大都只是排列成一些稀疏长短不齐的水平线纹。刺绣时针脚不可过长,最长以不超过四市分为度。
六、排参针:排参针又称排针或齐针,是专绣透空花纹的一种针法,主要应使两边的针脚整齐排列,不可参差。这种针法,有用深浅衔接刺绣和不用衔接而以阴阳隔开刺绣的不同区分。这一针法,古代刺绣常用,湘绣以其表现物象过于呆滞,故不用于刺绣花叶翎毛及其他要求生动的绣品,却广泛地用于图案和部分静物方面。
七、毛针:毛针是参差不齐,高度灵活变化的一种针法,为湘绣特有的参色主要针法之一。这种针法能将色采阴阳在毫无例规的情况之下,调和得十分绚烂美丽,而显得自然,使刺绣完成绘画所不能表达的色采。其针向亦无一定准则,不长不短,错综而又有条理。湘绣刺绣各种罕见的奇禽异兽,每每是用毛针发挥了它的特性。
八、隐针:隐针与接参针绣法大略相同,但务必平整光洁,不得线上加绣,绝对避免稍现隆起。隐针多用于绣阴阳复杂的花草走兽,如绣花草,先从花瓣的蒂和叶柄部分发针,分别色采阴阳浓淡,将各部位完全绣满后,再分别阴阳浓淡,按花瓣花叶姿态,顺势填绣花筋、叶筋。
九、游针:游针是随物象的俯仰反侧顺势转折以接参针法转色,利用多种接参针,并顺序相互连贯的一种针法,适用于刺绣走兽、翎毛、人物。接针时须平正,不可稍有偏斜,急转弯的部分,针线尤须掌正,针脚宜短。如走兽的毛路转折、颈项与腿弯相接处,若不以这一针法刺绣,每易成交叉角度。用这一针法,绣前须审察形势,预留地步,尽量避免线路交叉,并考虑丝绒反光影响与绣成后阴阳明暗的变动。如刺绣走兽的白色或其他浅色嫩毛,须盖在深色毛胎部位上方。绣线要细,针脚长短要安排适当,方现得疏松轻软,自然如生。
十、盖针:盖针是依照绣稿物象的阴阳浓淡色采施针,首次不将色彩绣足,只绣八成底层,然后再在底层上一层一层地加绣,托出阴阳浓淡。这种针法,针脚长短参差不齐,多用于绣制走兽翎毛和肖象、人物的须发,务使层层分明,但又极为平薄,看来十分逼真。用线时向例是深色绣在底层,浅色绣在外层。丝绒要极细而密。
十一、花针:花针又名打底针,线路铺展如打鞋底。先以线整齐稀疏而有一定比例地平铺开来,再次第层层加密,线面纹路却仍留有间隙。阴阳浓淡参色与盖针相同。这一针法多用于走兽翎毛毛羽极繁复、部位较广宽的部分。
十二、打子针:以穿线的针,引出质地面相当距离,随以针上的线绕针一周,左手将线捺紧于质地,右手将针抽出,即成一细孔的打子,然后回针靠在子粒边旁刺下,使固着于质地上,再从质地下刺上,依次照前法绕制打子。打子用力须匀称,用大力拉得过紧则打子太小,不用力绕得过松则不成颗粒。湘绣刺绣打子时习用丝线。如用绒线,可就打子大小,或不劈,或粗劈。桃、李、梅、杏一类花蕊,无不用打子,菊花则先绣浓淡底色,然后再加打子,并须自花蕊的外边顺次绕至中心。
十三、钩针:又名套针。钩针是以针引线,刺质地上面,再以针引线,刺质地下面,不使绣线全伸而浮着于质地,然后以针横刺线的中腰,使浮着的线两头凸起而成连续不断的颗粒。钩针要用最粗的线,专适宜刺绣鸡冠和鸡冠花。这是湘绣的一种特有针法。
十四、扎针:扎针是先用直针,再加有间隔的横针于直针之上,直针较松,横针较紧,形成弩出而有折节。以前苏绣多用于制鹤、鹭、鹰、鸡一类翎毛的脚爪,湘绣在清末时曾仿效绣制,后来为了要求绣面平、正、薄,改用色采阴阳表现脚爪的折节,因此这种针法已少用或不用。
十五、刻针:又名钳针。刻针性质实与扎针相近,即用短线刻划边沿。苏绣多用于绣制鱼麟、龟甲或昆虫头腹。早期湘绣曾仿效绣制,后来也改以色采阴阳表现,淘汰不用了。
总之,苏绣的十八种针法,在湘绣中已加以增减,而大部分归纳在参针部门内灵活地运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