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绣线与色彩
杨世骥

       湘绣用绣线,自清末以来即惯用湖北沔阳、沙溶、河湖一带所产的丝绒绞线,计有下列各种:

       一、花线:花线是纯丝制成,绞合极松,有粗、细两种。粗的俗称“大花线”,一根可劈成数十缕;自廖凯、陈英而后,劈线技巧更进步。细的俗称“小花线”,又称“苗线”,不劈即可应用。

       二、绒线:绒线与花线性质相同,但纤维缺乏韧性,不易劈分,劈分易断,且粗船不匀,只可整用,以绣制粗品为宜。

       三、丝线:丝线是以多数丝缕绞合而成,紧而牢韧,不易回松,用时不必劈分。细的俗称“小丝线”,粗的俗称“扣线”,又有“头扣”“二扣”之分。

       四、织花线:织花线每一线染色由浅而深。如红线一根,自此端至彼端由浅而深,用它绣成花瓣,色调自然分出浓淡,不必参合,是1915年以后湘绣绣工创造性的发明,以后具备多种多类的染色。但这种线只宜于面积小的形象,且有时由于迁就线的一定长短距离之内的色调,绣出来色调显得不谐和。

       五、挑花线:原为棉麻绞成,专为挑花所用。此时湘绣绣工亦有以挑花线钩勒痕界,再在上面复以丝线者,因其牢韧耐久,借用于刺绣,亦有其一定的作用。

       六、金银线:早期湘绣常有用金银线的,后来为了保持湘绣清淡的风格,逐渐递減少用,1915年后遂完全淘汰不用。但偶有绣制人物衣饰需用金色,即以鹅黄闪光丝线代表金线,用得适宜,倍觉新颖醒目。

       湘绣绣工劈线,是一种特殊技能,湘绣之匀薄细致和这一技能的日益进步是分不开的。其法先将绣线理伸,逢中打一活结,线的左端用左手拈紧,右端以右手撚着;再将线身回松,以右手小指逢中拨开,即分为两半;接着用右手拇指食指向外撑离,这就劈为两开了。如此以至四开、八开、十六开,皆同前法。熟练的绣工,劈丝极为迅速,并且从容妥贴,有条不紊。

       劈线时应注意掌握线的开数,务必使之一律,以免粗细不匀。线劈开了,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从反光中便很刺目了。

       湘绣绣线色彩的丰富,是它胜过了苏绣的主要原因之一。苏绣色彩据沈寿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色)绿、赭、紫、交、葱(以上间色)九类,八十八种原色,更因深浅染制而成七百四十五种不同的色彩。湘绣绣工认为苏绣分别色彩过于牵强,因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这七百多种色彩包括无遗。湘绣用线基本上可称“有色皆备”的,而以通常最需要的多备。色线与画稿完全不相同的,可取类似的代替,且不拘于某色必用某色线,但如色彩必须完全吻合的,就临时染制。

       “以针为笔,以缣素为纸,以丝绒为颜色”(丁佩:绣谱语),为刺绣与绘画相通之理。绣工们懂得这个道理,大大地发挥了参针参色的作用。巧妙地以各种原色花线在质地上参互调合,创造了各种绚烂而十分和谐悦目的颜色,成为湘绣的特点之一。

       湘绣绣工迭择色线,画工先预为交代指道。过去画工习惯上以所讲色理、色性,作为向绣工解释颜色的准则。

       色理有四类:

       一、原色:青、黄、红、黑、白。

       二、间色:原色与原色调合而成间色。湘绣所用以橙、绿、紫、赭为主。

       三、相似色:红与朱,牙色与赭,紫与酱色,湖色与浅蓝,浅绿与白,天青与蓝,金黄与赭,淡黄与白,韭黄与绿。

       四、同性色:绿与白、黄,红与紫,香色与黄,月白与蓝。

       色性有四种:

       一、暖色:代表吉祥、喜庆、欢乐、愉快、激扬、兴奋、热闹等感情,习用红、朱。

       二、寒色:代表和平、宁静、庄严、善良、纯洁等,习用绿。

       三、明色:代表春天、秋天、明亮、朗爽、潇洒等,习用浅蓝、浅红。

       四、暗色:代表冬天、昏夜、沉重、悲哀、凄涼、悒郁等感情,习用灰、赭。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