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绣工
杨世骥

       这个时期的湘绣无疑达到了最成熟的阶段,可惜保存下来的作品极少,主要原因是外国帝国主义者曾经在湖南进行过无数次的搜购和盗运;反动统治时期的历年战争,更把留下来的一些绣品摧毁无遗;而解放后我们对这方面的搜集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深入,也是无可推卸责任的。

       今日,不仅我们对当时的绣品保存得太少,就是当时许许多多优秀绣工的姓名和事迹也都湮没不传了。根据近年来在几个重点湘绣产地访问的结果,知道当时有若干忠实于自己艺术的民间艺人。她们过去一向是被“上层社会”所轻视的,但今日仍在绣工或群众口中称道着,她们的事迹和成就,不论或详或略,是值得我们记载的。

       宁乡朱石桥有肖詠霞、杨佩贞、杨厚生等最为著名。

       萧詠霞:即“麻山杨蔚青之妻萧氏”,是杨世焯多年培养出来的最著名的绣工。她擅长刺绣山水、人物、花草。湘绣一度以人象著名,也是从她开始的。

       我们现在还可以看见她早期所绣诗人樊增祥的肖象。她把这个颓废的老年诗人的神态,突出地表现了出来。这幅绣象特别可注意的地方,还是她当时创造的针法,绣工俗称“开脸子绣”亦称“开针”,其法是以面部鼻梁为中心,按照肌肤组织,一针一针铺开绣去的,故线路的趋向,完全等于肌肤的组织。这种绣法,其优点是可以借丝绒的纤细,颜色的深浅,更真切地将所要表现的主题刻画出来;其缺点是如果用到平面的色泽单纯的事物上去,便会因丝绒趋向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在反光时发生亮色与黯色的差别,只宜远看,不宜近观,近观便感到有丝绒一线一块拼凑的痕迹。但这一针法,为当时湘绣所特擅,亦即当时湘绣所以清丽细致的地方。后来新进的绣工多已不知绣制。这一针法,在刺绣花草虫鸟或多彩的图案方面,其效果还是很好的,今后的湘绣,仍有斟酌事物参考采用这一绝传的针法的必要。

       萧詠霞先后曾在宁乡、长沙、衡阳等地传授弟子很多,在湘绣的推广方面,有很大的成绩。

       杨佩贞:佩贞为世焯堂孙女,年十八岁曾从世焯学绣。

       今所见她于1905年(光绪乙巳)所绣山水人物小斗方,上有世焯所题“野塘牛涉水,柳坞燕含泥”诗句,无疑是世焯设计并亲自绘稿的。绣面为一个牧童跨在牛背上,牛正缓缓地泅泳于浅水中。牧童头顶有一圈毵毵的短发,赤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他正回头反顾天边的燕子,不着眉目,而注视的神态则凝然入神。牛毛是紫褐色,毛的纹理完全是以“开针”展布的,针脚短而邃密。牛尾上复于脊骨。水波呈银灰色,施线不多,而有潆洄之致,一看即使人意味到牛的笨重和它泅行时的迟缓。绣面上左角题字下有洲渚若隐若现,右下角为青色垂柳一株,衬托出主题的时间。就整个画面的布置来说,它以牧童为中心,将牛和燕子贯串起来,构成了诗句所揭示的主题。施针在有无间,针锋发挥了它特赋的效能,这一效能是画笔所不易表现的。丝绒通过作者的手指,具备了有力的或刚或柔的线条的美,同时用线既匀且薄,浓淡得宜,选色清新,这又代替了绘画所难于描状的色彩。因此,这一绣品不只是绘画的再现,不只是依附于绘画艺术的,它自有其独立完整的艺术生命,允为湘绣最上乘之作。

       佩贞现年六十九岁,仍健在。

       杨厚生:杨厚生为佩贞之妹,十四岁时与佩贞同向世焯学绣,现存旧绣有猫、狮、兔等枕档数方,虽然都是当时的习作,但是以现实的手法,抓住了这些动物—顾盼间的活生生的动静。厚生现年六十四岁,仍健在。

       任依静:曾绣清政府醇亲王载沣象,以肖象最工,有用线多至十三层者。为吴彩霞绣坊固定绣工。

       陈秀兰: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陈莲: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徐学花: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徐氏: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张美莲: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周四姑: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周五姑:为吴彩霞固定绣工。

       长沙城内则有吴镜蓉、龙壬珠姐妹等。

       吴镜蓉:为胡莲仙之女,自幼学绣。吴彩霞绣坊设立后,曾由她担任绣件收发。绣坊收发是一件重要工作,实际负有指导绣工的责任,因为交付绣件时选择绣工擅长和适宜绣某一品类,必须具有鉴别能力,收回绣件时审查绣工粗细指出缺点,加以修改,必须具有技巧上的修养,才能胜任。当时的湘绣很少粗制滥造,与设有完善的收发制度是分不开的。她由于在工作中所见别人作品最多,因此她自己的绣品能熔冶众长,特多别出心裁之作。她曾发明绣制水墨画肖象的方法,在刺绣上充分发挥线条的作用,为一般绣工所不可及。她的绣品以参加巴拿马赛会者为最佳,但多不传。

       她现年已七十七岁,仍在北京继续刺绣。

       龙壬珠:最工极细致的图案装饰。据说曾在大小不过一方寸的香袋(端午节小孩配带的)上绘绣戏文故事,仔细辨认,其人物动作酷肖逼真,当时长沙称为“龙绣”,争相宝重,并别于绣坊所制。程颂万题龙女绝绣诗序云:“予初闻龙绣之名,以为即近日坊间所绣五彩云龙也,近始知为善化琴齐观察之女壬珠、寅珠所绣,其绣玩赏之品,人物大小,不过分许,体态有神,呼之欲出,叹为绝技。”

       龙寅珠:为壬珠之妹。两人当时有合作绣品,参加南洋劝业会展出,博得好评。

       长沙东乡沙坪众口一致传述的仅有柳敏姑一人。

       柳敏姑所绣多日常生活用品,如小孩鞋帽围兜之类,式样新巧,尤擅长绘制蝴蝶。有见到她所绣百蝶图的,据说,是黑缎质地,白色粉蝶,粉蝶麕集在一簇晕红牡丹的周围,或飞或驻,零乱中自然有序,一百只颜色相同的粉蝶,姿态各各不同,而无勉强拼凑之弊。白黑相配并不单调,且因牡丹颜色的衬托,反而使人感到绚烂。她晚年专剪制蝴蝶鞋样,有数百种之多,由卖针线的“鼓郎”批发了挑到城里及长沙四乡发卖,家庭妇女争相购用。当地有俗话云:“张娭毑麻线,柳敏姑鞋面。”由此可见她的手艺是在群众中建立了信誉的。

       长沙东乡袁家坪有袁买姑等若干人,但其作业事迹不详。

       袁买姑:为清末锦云绣坊固定绣工。

       袁秀娟:为清末锦云绣坊固定绣工。

       袁秀媛:为清末锦云绣坊固定绣工。

       曹氏:为清末锦云绣坊固定绣工。

       袁德英:为清末锦云绣坊固定绣工。

       袁丽云:为魏氏以后传授绣工最多的人。

       长沙东乡东山则以黄氏,喻梅仙最为人所称誉。

       黄氏:首创绣制大幅水墨山水,后来又组织多人集体刺绣,专承接绣庄大幅作品。

       喻梅仙:刺绣不用稿本,因此不为绣坊画工成稿所拘束。承接绣坊订货而拒用绣稿,正当时实为创例,这也就说明了她有创造的天才。她的作品据说都是她生活中熟悉的景物花草,当地有俗话云:“千真万真,抵不过喻娭毑的真”。“真”实为“针”的谐音,可知其绣品一定的现实程度。又据老年绣工说:她主要是最会运用参针作绣,因此当地一般绣工的制作,常常请她修改,她加上几针,所绣的形象就特别生动了。她在民国初年,迁到城内居住,却不再刺绣,专力绣庄画稿。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