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湘绣所遭的两次浩劫
杨世骥

       这个时期湘绣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可以肯定是由于专业绣丁、画工的努力和广大农村妇女在耕作或炊爨之余,自由地发挥她们的聪明智慧才获得的。

       但是,在反动统治时期,这许多忠实于自己艺术、经常在昏黯的豆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辛勤工作的刺绣艺人,一向被统治阶级所轻视,经常遭遇着悲惨的命运。更令人愤慨的是,她们辛苦创造的艺术的成绩,也竟有被统治阶级无耻地占夺了去的。

       曾有个别人士,认为湘绣的发展,是由清朝湖南巡抚赵尔巽和端方提倡之功。这是极为谬误之论,我们不可不加以辨明。

       赵尔巽于1903年(光绪癸卯)任湖南巡抚,他是“爱好”湘绣的,曾一度强迫湖南绣工接纳朝廷贡差,但被绣工们拒绝了。他对湘绣的“爱好”,揭穿来看,只不过是要以民间艺人的血汗来讨好他的主子的。他又曾应允英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将长沙红牌楼一带典当业所收藏的湘绣搜购一空,将许多精美的湘绣盗运出国,以致距今不过数十年的艺术成品,现竟荡然无存。据一位老年绣庄老板回忆:1903年冬天,赵尔巽接到湖南美国领事转来美国政府电报,托他收集湘绣,内有“须办多粒粒之珠者”,一语,赵尔巽不解此语文义;和他商量,他悟到即指湘绣上有“打子针”的,这一次,经他多方向各地私家查访,搜购了一百余件运出去。

       端方于1905年(光绪乙巳)继赵尔巽任湖南巡抚,他在长沙巡抚部院修建了一座景桓楼。贮藏着他从民间搜括来的文物字画碑帖,雇用三十多个绣工,为他逐件摹拓付绣,束缚了绣工们的创造才能。尤为可耻的是,他在绣工们制作的绣品之上,往往绣着他庸俗的诗文题识,并绣上“匋斋”“抚湘使者”一类署名和朱文印章,仿佛这些绣品是他本人制作的。因此造成了一种习惯,湘绣绣工从此都不署名了。(顾绣多半画者、绣者皆署名)

       端方离开湖南去做驻英公使前,又曾搜括大批湘绣遍赠朝廷权贵,还盗运了一部分出国去酬赠外国官员,因而当时湘绣中的优秀作品,在外国还偶有发现,在湖南则几致绝迹了。

       我们不难想到,当时统治阶级,他们是如何占夺民间艺人的果实,并如何摧残破坏民间美术工艺的。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