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南洋劝业会中展出的湘绣
杨世骥

       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湘绣参加了展出。湘绣展品通过张謇和江苏著名绣工沈寿的审查,得到观众一致的好评。

       根据当时湖南派赴南京押运展品的官员韩葆忠所著考察南洋劝业会纪略记述,该会设有绣织部,各省刺绣展品共计二十点,除了沈寿所绣义国(意大利)皇后丽娜肖象也在这次会上展出外,湘绣计展出五点之多,所占比重最大。

       湘绣展品名目及评语原文如下:

       王公大臣象。

       评语:“湖南馆两湖彩霞绣坊出品最多,其中精品,唯妙唯肖。”

       刺绣写意山水。

       评语:“湖南馆彩霞纷坊出品,色晕墨润,浑笔墨于无痕,不审视,不知其为绣画也。”

       绣小行书字屏。

       评语:“湖南馆龙氏姊妹(壬珠、寅珠)出品,字格簪花,迹灭针线。”

       绣水墨竹石画。

       评语:“湖南馆杨季棠画稿,劲节扶疏,墨分五彩,力水墨绣画中之特出。”

       三兔大屏。

       评语:“湖南馆出品,用线配色,允称佳制。”

       以上展品无疑是在当时新兴官僚资产阶级的欣赏观点和单纯艺术技巧的准则之下选择出来的,并不足以代表湘绣的精品;但我们却可以看出,这期间的湘绣已然代替了苏绣的固有地位。湘绣的特点主要还是继承了中国绘画艺术,尤其是水墨画的优秀传统,绣肖象能臻于“唯妙唯肖”,写意山水则“浑笔墨于无痕”,都是说明了它是如何细致的,而所绣小行书字屏,竟于“字格簪花,迹灭针线”,亦足见当时在装饰方面的新的尝试。总之,这个时期湘绣的制作面一定是很广阔的,多式多样的,可惜当时为了投合上层统治阶级的喜爱,象这一类劝业会的举办,其积极意义只是单纯导致了刺绣向美术品一方面发展,相反的后果,便削弱了刺绣为适应广大群众需要的实用装饰的成就。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