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湘绣“新生”
杨湘徽

       烧掉旧思想

       20021026上午10时,隆隆的烈火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生产培训基地——长沙县果园镇上空窜起,价值135万元的历年库存积压残次湘绣品,瞬间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这批被焚毁的霉损残次绣品,既有价值上千元一件的南韩、日本定货山水和和服腰带,也有价值上千元一件的双面绣大屏风,还有巨幅半精品老虎以及一定数量的百子、百鱼、百鸟、百花、百蝶被面。

       这批绣品如何处理?管理人员曾各执一词,过去一般是修补破损削价处理,也有人提出特价甩卖和售给个体户等方式。最后一负责人说:“我们就是要烧给大家看,烧得大家心痛,痛定思痛,固本强身,更好地打造湘绣品牌。”

       这把火烧掉的不仅是这批残次品,烧掉的更是在一些传统手工业中根深蒂固的旧经济思想。

       传统与现代的冲撞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技艺。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墓中,出土的湘绣制品有41件刺绣衣物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绣品采用的图案有10余种,色相多达18种。

       “现在我们仅一种颜色就可分为20多种色阶,品种已多达上万种,我们每年出的中高档产品都可称之为新产品,因为我们现在很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湖南省湘绣研究所的张斌山主任也无法说出每年新产品的具体数据,但眼中对每件产品都充满了自豪与希望。

       个性化产品已成为扩张湘绣利润空间的一种模式。

       湘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技艺不断提高,题材更加广泛。但从古代到上世纪50年代初,湘绣主要用于服饰、地毯等,“直到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成立后才向观赏品市场发展,因为这样可以更加突显湘绣工艺的精妙。”张主任心理明白,研究所五十年代的这一决定成为湘绣在当今新生代经济中能够存活、发展起来的关键一步。

       “过去,湖南人个性明显,所以我们一直突出大红大绿的基调,像这百子、百鸟、百花、百蝶都是最受欢迎的。”张指着湘绣博物馆的展品说,“但现在,人们的欣赏观念和欣赏水平都渐渐发生了转变,根据消费群的这一变化,我们的颜色也变得柔和起来,而且开发出许多新的针法,如鬅毛针,它使颜色渐变过程更逼真。”

       湘绣如果固守以前的服饰领域,那被世界称为“魔术般的”双面全异绣就无处惊现,栩栩如生的立体绣也无法问世。全新领域促进了新工艺的突破性发展。

       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中,毁灭的必将是落伍的。

       继续扩张

       一个企业被称为“老字号”的话,那这个企业一般都已进入成熟期,它必须不断创新以延续它的生命力。天津“狗不理”包子便碰到新世纪的尴尬。新世纪春节前夕,店里连续七天非常冷清。平日来光临的也多是外地的游客。狗不理公司曾实施过复兴计划,如增加新品种,尝试品牌运作,走特许经营的路子,但风声水起一段时间后都收效不大。

       怎样继续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保持百年的品牌价值不会缩水,这已成为许多老字号以及传统手工业共同的问题。

       “湘绣能保持它的活力,这与它现在所走的路有关。湘绣的工艺是精湛的,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它在对人物的活化上更增添了艺术的神似。人们提起‘湘绣’便会想起它是一种技艺,而提到‘狗不理’,人们想到的只是包子;提到“步瀛斋”想到的只是鞋。湘绣比起其它一些老字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专家分析。

       所以,湘绣面对新市场,要做的便是开发新工艺、新品种。湘绣《邓小平》和20022月赠给布什的《布什总统全家福》把湘绣的影响力扩大到极致。“我们去年3月还花大力气专门成立了‘科研开发部’,借以开发出更惊世的作品。”对于具体设想,张主任只笑说是内部秘密。

       其实,湘绣研究所能保持良好的态势继续发展,还与一块看似不相关的地方有很大联系,那就是:中国湘绣博物馆。湘绣博物馆里陈列着从战国到近期的4000多余件湘绣作品。博物馆为企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产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湘绣借新工艺获得新生,借名人、借历史获得名声,这使得湘绣能在一段时期内能继续发展。而其他传统手工业应该想想:我们怎样增强自己的核心产品,有没有办法将自己核心产品的领域加以适当的延伸,使“狗不理”不再只代表是包子,“步瀛斋”不再只代表鞋?

       生产受制?

       当记者提到湘绣作品的生产时间时,“要想做好传统手工业,生产周期都较长。”张主任有点为难,先是总的解释一下,“我们一幅好的作品,很多都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像布什的眼睛精气内敛,颇具神彩,这可花了400多工时!”

       湘绣属手工艺术品,就必须保证它的艺术质量。研究所还没有想出既保证质量、又明显提高效率的办法。“我们只能是每年培养一小批高技能绣工,加强绣工的熟练程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作小规模地扩张。”他们对现今提倡的规模化作业显得很谨慎。

       在湘绣研究所的展厅里,我从去年的新作品看得出,在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他们在不断提高湘绣的档次,希望借此使利润最大化。

       “我们过去也试过用机绣来替代一部分手工刺绣,在五、六十年代时用来绣被面等,那时还收到一定的效果。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欣赏观念还不够高,能满足部分人的需要。但后来市场变化,绣花被面渐被淘汰……毕竟,机绣的床上用品无法体现湘绣的技艺,我们只好放弃机绣,让湘绣向艺术品方向发展。”机绣的尝试让湘绣从业者认识到湘绣的精髓在于它的艺术性,脱离了艺术,湘绣便失去生机。

       在规模化与艺术性的抉择上,湘绣只能保持其原来的手工制作。

       湘绣研究所原来也曾尝试回到以前的服饰上,“我们做过湘绣旗袍等,但收益不是很明显。虽然旗袍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但我们也是花了不少工夫!”但今年2月,湘绣研究所又成立了“工艺服装部”,准备再次进军服装行业。记者问及如何保证这次的成功时,张主任推说是“工艺服装部”的秘密,他们仍在研讨中,他也不清楚。

       湘绣研究所对自己再次迈入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时显得小心翼翼。开发一种新产品,有人会选择适应市场,而有人会选择引导市场。湘绣再次进军服装业,它们会拿出什么更高的谋略?

       远虑,近忧

       湘绣虽然在新经济、新市场中存活、发展了起来,但也存在传统手工业旧的经营模式。沙坪,湘绣的起源地,现虽存在,但许多还是小规模传统经营,技艺作为一种“传家宝”单向流传,市场也多是单向地靠顾客自找上门。记者问及有没有组织过“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时,答案是否定的。

       技艺是湘绣的核心竞争力,就如同其它行业一样有它的专利。但面对世界更强劲的竞争对手,小规模的传统手工业能支撑多久?一些稍具规模的湘绣厂又如何做大自己的品牌?湘绣是千百年流传发展起来的国粹,但许多湘绣厂落后的经营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软肋。一些湘绣作坊是否能放松各自固守的“疆域”,进行重组整合,把湘绣共同做大,形成几个知名的品牌,让大家一起研发更高的技艺、再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