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湘绣像一卷画轴,浓渲淡染,举世无双;有人说,它更像一首诗歌,高叹低吟,回味无穷;也有人说,湘绣就是一幅湘女图,以女子之指,绣女儿之情。低眉敛眸之间,针起针落,不觉已过千年。
我们的故事,就从千年前说起。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南方,人们用文身的办法立定盟约。有一次,一个名叫女红的姑娘在缝衣时,不小心针扎破手,血色沾衣。她灵机一动,对照文身的图案,在衣服上一针一线绣了起来。她还用上五色染丝,又模仿自己辫子的结构,埋头做了七天七夜,一件缤纷的五彩衣在她手中诞生,光彩夺目,比刺绘在身上的更好看。从此以后,人们用这种方法代替了文身,并把这种锦绣针刺的工艺称为“女红”,代代相传,以此来纪念她。
没想到,在若干年后的湖南,这个美丽的传说奇迹般地复活了。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了两件绣品:在极细密的丝绢上,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地刺着一对活灵活现的游龙惊凤,一时震惊中外。经专家考证,这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的刺绣实物之一,它来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汉墓,41件带有10余种图案、18种色相的刺绣衣物重见天日,湘绣的美名从此天下传扬。
中国四大名绣中,“苏猫、湘虎”是不争之说。真正的绣虎绝技,是数代湘绣艺人不懈钻研的结果。绣虎之难,难在皮毛。为了表现猛虎皮毛的质感,湘绣艺人在毛针的基础上创制了鬅毛针。它的绣法极其讲究:丝线排列成聚散状撑开,一端粗疏、松散,一端细密,使之如同真毛一样。一端入肉,一端鬅起。经过艺人层层加绣后,虎毛力贯毫端,毛色斑斓,生动逼真。
除了针法,配线也堪称一绝。为了生动地表现虎的凶猛性格和神态,要用上粗、细、浓、淡各色丝绒线,其中,虎眼的配线尤是精细。一只眼睛,要用黑、白、暗绿、棕、蓝、黄等八九种颜色,又以黄色为主,使色调浓淡混合,利用丝线的光泽反射,使眼睛晶体透明,闪闪发光,极具真实感。
今天,绣虎又有了新突破。工艺最精的要数双面全异绣,即在一块薄如蝉翼的底料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经典的作品是一幅题为《狮虎》的坐屏绣。它的一面是一只仰天长啸的上山虎,另一面则是一只低首夜行的下山狮。正面的虎头转到反面变成了狮尾,巧妙的设计与变化的针法相结合,惟妙惟肖,令人瞠目。
斗转星移,传统的湘绣悄然焕发着生机。今天的绣品店里,各色杰作精彩纷呈:从大红大绿的牡丹,到清幽淡雅的玉兰,可见审美走向多元;从写意居多的国画,到浓墨重彩的油画,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从名画摹帖,到个性定制,则展现出湘绣开始走下殿堂,踏入寻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