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在秦风、幽风、唐风中曾有三处歌颂了华丽绣裳的色彩,刺绣艺术与服饰早就融合,注定了其密切而悠久的历史,刺绣在服饰中被高度重视。《尚书·虞书》中所记述“予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绘与绣并用于服饰的造型和设计中,所谓“衣画而裳绣”就是形制规定。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在华夏民族中归纳出现了享誉胜名的四大名绣,它们分别是湖南的湘绣,江苏的苏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各种刺绣针法技艺有所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各异,构成不同的艺术欣赏风格,离我们最近,也最熟悉的首称湘绣。湘女自古多情,用其灵巧的双手述说和刺绣着人间之美,使湘绣珍情于服饰的审美之中。
一 湘绣艺术自身的鼎盛
追忆湘绣的起源,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刺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相差无几。从一九五八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刺绣在湖南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一件刺绣衣服绣线均为未加捻的彩色散丝,色相多达18种,在针法上采用连环针,齐针,接针和打子针等,绣品针脚整齐,线条洒脱,图案多样,其绣工十分娴熟。其中包括“绢地长寿绣”、“绢地乘云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的汉代刺绣。
在光绪丁丑以前,湖南还没有“湘绣”这一专门的称谓,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楚绣和马王堆汉绣是湘绣最初的发源地,到宋代民间刺绣的针法日趋丰富,在图案的写实风格上,与现代湘绣基本一致。直到清朝末期,约1877年后,湘绣才以一种独立的风格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它的发源地是长沙,长沙自古为文化名城,“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山川形胜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历来为蕴秀滋华之地。近代湘绣掺针的发明人是出生湖南平江的李仪徽;第一家长沙湘绣庄吴彩霞的主人叫胡莲仙,1898年长沙市司门口出现的“吴彩霞”绣庄,标志着湘绣正式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她以苏绣为基础,吸收粤绣的优点,经过长期辛勤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对传统的民间湘绣技术的操作方法进行改革,使湘绣具备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一,湘绣首先运用了参针来点缀色的阴阳浓淡,使表现的形象近隋合理;其二,湘绣是多彩的,同时又能理性地注意到没色的素净,要求能适合物象的本色,适得其度;其三,湘绣很早采用图案装饰形态推广到日常用品中,扩大了服务的范围;其四,湘绣善于运用材料,不但不为材料的限制,而且发挥它运用的材料——主要是绒线的性能,达到优美的效果,使湘绣进一步形成独立,完整的风格。在1913—1935年湘绣产量逐年上升,根据湖南实业月刊第三卷第五期五页调查统计,长沙一地绣庄数与绣品件数,由1913年细绣绣庄8家,粗绣绣庄13家,共产绣品1000件,至1935年细绣绣庄25家,粗绣绣庄40家,共产绣品24000件,由此可见其增长速度。在二十世纪,湘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苏绣,在中国刺绣业中独占鳌头。“湘绣”随着绣品大量销于国内外而享有盛名,用湘绣来装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二 清末湘绣熔于服饰的靓丽风姿
“素纱婵衣”重仅49克,精美绝伦,薄如蝉翼,它向世人昭示了古代荆楚大地灿烂的服饰文化,在出土的文物中,湘绣制品以其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而享誉海内外。从服饰中冠帽,上衣、下裳、群襦、手套、鞋袜、肚兜、配件中都采用湘绣进行装饰,无处不在,湘绣运用最多的是在服装的云肩、1袖口、衣摆处,其题材以花卉、人物、动物图案为主。在清朝末期,已经达到衣服上无处不是刺绣,无绣不成衣的境界。清代近三百年服装款式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是湘绣的图案和色彩,湘绣的身影布满了生活的空间,反映湘绣已深入到湖湘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湘绣在尽情地展示自己靓丽的风姿。清末服饰中湘绣运用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湘绣独具魅力的针法:以彩色散丝作绣线,除运用“齐针”“接针“‘打籽针”等针法外,独创“掺针”法。掺针针脚参差自如,使不同色的线相互参合,逐渐变化,其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是针法含蓄柔和的魅力所在。
2.湘绣服饰绣线运用的魅力:湘绣的绣线用丝绒线(无粘绒线)绣花,这种绣品当地称为“羊毛细绣”。湘绣绣工劈线,是一种特殊技能,湘绣的匀薄细腻与这技能的日益进步分不开。以手指劈线,可劈至2开,4开,8开16开等,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达到明暗的自然变化,阴阳浑然一体,使原本单调的服饰层次丰富,变化万千。
3.湘绣服饰绣线的色彩魅力:湘绣绣线色彩的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根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色),绿、赭、紫、交、葱(以上间色)共9类,88种原色,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所以湘绣用色基本上可称为“有色皆备”。
湘绣自身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服饰上借用湘绣体现品位和个性,穿着古朴典雅的湘绣服饰,不但体现个人的艺术品味,更将服饰的艺术魅力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清末湘绣已真实地熔入于服饰艺术的靓丽风姿中。
三 现代服饰因湘绣而醉人
湘绣用它独具的特色,带给人们无限的震撼,它用一针一线叙说着时代的故事和传奇。当少年女子怀春时,会用灵巧的手绣一个荷包或一块手绢,用绣者的心情和愿望,叙说着情感;当一位新娘上轿时,满身的服饰都飞龙点凤地绣满了美丽的图案,就连摇摆的轿子也用湘绣装饰得五彩缤纷。在湘楚之地这种来自民间而来有回归民间的刺绣技艺,已熔于服饰之中,湘绣与服装合二为一,服饰之花在湘绣的装饰下尽情开放,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的出现,手工业逐渐被机器生产代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缝纫机代替手工绣制的“机绣”产品,这给湘绣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但湘绣凭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传统技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还占有一席之地。
服饰中的改良旗袍是湘绣发挥的最佳场地,漫步于长沙街头,总能发现数家店面内有旗袍的身影,在那一丝一缕的绣线中,可零星地看到湘绣的辉煌。众多的店内首选“嫁衣坊”的旗袍最具有代表性,有着传统风味的中国红,约带典雅的黑色,温柔婉约的粉色上都点缀婉绣着丝丝情怀,既可以将湘绣装饰在服装领口,袖口,衣摆等作小面积的运用,也有在肩部,胸前作大面积的喧哗,只要恰倒好处就能惹人喜欢。
现代服装中追求个性的服饰美,只要留意,会看到头饰上的湘绣,它在服饰中虽不起眼,但还是散发着湖湘文化的韵味,展示着湘绣的醉人美。在婚纱礼服中,湘绣是大面积运用,湘绣作为一种装饰技巧在礼服中找到了展示美丽的空间,而且大量的礼服服饰也因湘绣的存在而身价倍增。
在市场经济中各大品牌服装开始寻找独特的装饰手法,很多女装设计选择了湘绣,湘绣也在这些摇曳生姿的女装中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时尚的款式设计,加上湘绣的精巧工艺,使服装达到了点睛之笔,大放奇彩,时尚服饰在加入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后,更加的令人陶醉。如粉绿色的连衣裙上绣着黄色的二方连续图案,米色的上装绣着土黄色的角隅纹样图案,白色的肚兜绣着蓝色的四方连续图案,都是那样的美不胜收,此刻的湘绣已摆脱了在清代旗袍上的单调,真正与时装融于一体,淋漓尽致地在留“湘”绘“绣”中展示服饰的风采。每一季新款上市,都能在时尚前沿的服饰中读到湘绣的风姿,品尝到湘绣在服饰中的醉人之美。服饰文化中尽情抒发湘绣的艺术魅力,使湘绣有了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 湘绣艺术带来湖湘服饰文化的繁荣
湘派服饰自成一格,身处内陆省份,既无南方沿海的夸张和大胆,又比北方的保守和稳固多了些妩媚,以湘女特有的风貌,尽情地展示自然之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湖南的服装业开始出现分化,部分老牌国有、集体企业逐步衰退,一些新型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如益鑫泰、中国虎、圣得西、忘不了、派力斯、风景缘、依柳、超世、博雅、天剑等新品牌的出现,尽管湖南的服装工业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突破,但与全国先进省比较,湖南的服装工业发展明显滞后,一向自负的湖南人不得不身着“京派”“南派”“海派”“汉派”等不同风格的服装招摇过市。湖湘人是最不甘落人之后的,但由于面料上没有自己的特色造成服装企业开发产品选择面料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广东、上海、江浙等地去进货,这样导致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无力竞争,再加上很多品牌在款式上没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更加降低湘派服饰在市场的竞争力。湘绣能够很自然地代表湖南民间艺术,代表湖湘风土人情的文化特色,它除了能运用到服装款式上外,还能很好地运用于开发的面料中。湘绣自身有着光辉的历史,有着曲线式的发展过程,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在“楚乡依影”的依柳服装发布会上,推出的时装系列中,湘绣运用很多,依柳服饰品牌作为湘派服饰的代表,在服装中加上湘绣的描龙绣凤,带着浓厚的民族地方风情,带着古典神韵的品牌风格,立足于服装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服装与湘绣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湘派服饰的个性魅力,表现独特的地方特征,还能很好的提高湘绣的知名度,有助湘绣的发展。西洋人知道,中国的原词义是瓷器,也将会知道湘绣,它是湘派服饰的灵魂。
如今,湘绣是否依然能绽放它与生俱来的魅力呢?在发展过程中,湘绣已不单是以欣赏品的姿态出现在市场,它也将走进生活领域,在服饰文化中唱着独特的音符,展示它靓丽的风姿。今日的湘绣在服装中已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概念,随心所欲地在设计师大胆的设计中,为服饰文化增添光彩,湘绣“以针为笔,以纤素为纸,以丝绒为颜色。”巧妙地以各种原色花线在质地上参互调和,创造了各种绚烂和谐悦目的色彩,为湘派服饰树立起独有的艺术魅力。作为民间美术工艺的湘绣,在其优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艺术力量,满足广大人们日益增长物质和精神的生活需要,这古老的传统工艺通过一定完善后与时尚的服饰艺术相结合,合奏出一首独特的袭人心怀,润人心扉的新曲,在湘派服饰文化中突出湘绣的艺术价值和个性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