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菊花石礼赞
聂茂

       是谁,芒鞋青杖,阅天地以自遣,登东皋以舒啸?

       是谁,命车棹舟,乐情书以消忧,临清流而赋诗?

       是谁,踏月逐星,于高岩仄宇中触石吐云、炼丹淬菁?

       是谁,骑鹰播籽,在峭壁万寻中追风振岩,逸响动谷?

       啊,菊有魄,石有魂。菊石合二为一,天地为之动心。及于此,山与山俱没,水与水全涸,人与人混沌。惟菊花之石清静独慎,我行我素。青天不坠其志,鼓角不攻其城,血火不拂其洁,钟鸣不改其心,巧夺天工,美轮美奂。

       菊花石,远古的守望者,先祖的光荣!我在尘世中触摸你的耳语,我在谛视中熟悉你的容颜。你以沉默的方式诠释倾诉,你以蓄敛的方式讲述精彩,你以隐忍的方式张扬个性,你以宁静的方式抒写生命的淡泊与永恒。

       菊花石,一个神奇的名字,一朵神奇的花骨,一片神奇的灵石。它携鸟兽草木之美,挟灵药万物之奇,沛然独美,其间,花与石,柔与硬,动与静,疑为天籁,化为辞章。但这样的修炼,并非钓声名、取利禄,而是慧灯僧舍,幽雅出尘。故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苟凝眸一稔,当浊念尽逝。

       当我捧着沉甸甸的《菊魂》,我的心在战栗,我的灵魂在洗礼:一片原初的石,带着菊的野性生殖力,以女娲补天的韧劲飘然出世,它不张不狂,不闹不躁,默然礼赞着文治武功,悄然流溢着奇情异彩,在山与水、风与云、雅与俗、出世与入世、寂寞与喧嚣中磨砺成一首千古绝唱。

       收在此书中的一百多幅图片,是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因材施艺,成竹在胸,运筹帷幄,追求卓越。构图有加减,品性有雕有刻,风格有张有弛,体魄有形有洞,内蕴有容有颜。全书行云流水,气韵生动,若为流者,则喷血呐喊;若为停者,便毓黛静默。如此格调高远、错落有致,实为难得。

       这里有大智慧和小技巧的结合,有心灵和趣味的融通,有东方儒教道教和西方日神酒神的兼顾。换言之,他们开创了一个神奇与幻想、空灵与飘逸的艺术王国,把古朴粗糙的菊花与顽石磨砺成稀世珍宝,显示了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和艺术珍品的永恒魅力。

       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菊花石千姿百态,魅力四射,或楷或草,或隶或篆,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优美的线条,分明的棱角,奇幻的色泽,淋漓尽致地演绎着天人合一的高贵境界:有的如水洗千荷,日浴万壑,或流或停,从容有度。有的像喷雷奔雪,腾空震荡,让人一看,耳目为狂喜,身心为之激越。有的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有的气势闲定,把酒临风。有的一如千年追日,罢舟踏月,感沧海巨变;有的则如万年抒怀,焚膏继晷,历九死一生。更有甚者,在风雨中时时闻钟焚声,孤芳自赏,悠然自得,或窈窕,或崎岖,或幽岫穷崖,或人兽两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是美不胜收的菊花石!它是花,又非花;它是石,又非石。若为花,它可为花中之后;若为石,它争做石中之王。因为——

       它是一座沉默的古堡,用哲学筑城,用记忆关门;

       它是一首开花的诗歌,用宗教抒怀,用宁静灌溉;

       它是一曲凝固的音乐,用天地文身,用山水弹唱;

       它是一段风化的历史,用时间的真诚记录着人世间的兴衰更替、荣辱得失。

       菊花石出于浏阳,出于湖南这片热土,浏阳出了个谭嗣同,湖南出了个毛泽东。在湘风楚雨的沐浴下,这片神奇的土地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似乎昭示了:只有湖南,只有浏阳能够出现这样的宝物!

       行文至此,菊花石给了我灵感,让我的思维张开了翅膀:倘三五好友,携菊把石,远离市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闻鸡啼,听涛声,浮声尽去,宠辱皆忘。若雅兴来尽,可踏花揽香,仿魏晋风韵,煮酒盈樽,邀月对饮。无论是花言草语,无论是石呤月影,均壶觞增饮,秀包怡颜。这是何等的气度,何等的境界!这样的气度、境界岂可富贵帝乡相比拟?陶潜采菊东篱未识,五轼拔剑赤壁未见。一菊一壁,一花一石,竟能让人梦魂缠绕,历千年而不去!当年陶公渊明息交绝游,修心养性,谱《归去来兮》以昭志:“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恒。”而苏轼追梦至庐山,却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帐然感叹。风景虽美,但只有人才能读懂啊。

       庐山如此,菊花石何尝不是如此?再美的菊要人赏,再美的石要人雕。菊石之所以有魂,皆人之魂灵也。

       是为序。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