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研究
研究评论
论文专著
戴清升菊花石雕技艺精要
袁耀初

       一代菊花石雕宗师戴清升,浏阳市人,工艺美术家。从事菊花石雕85年。1956年以来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95710月受朱德等中央领导接见,19797月又受到邓小平、胡耀邦、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和湖南省工艺美术掌会名誉理事长。为我国工艺菊花石的制作、发展和保存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戴老的名字和艺术成就被录入《中国艺术家辞典》、《工艺美术辞典》和《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在他98岁寿辰和从艺85年庆祝大会上,湖南省文联主席康耀赞誉他“菊花石雕巧夺天工,赢得五洲传国誉”。

       戴先生的一生成就卓越,造诣高深。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宝贵财富。从理论上对戴老的菊花石雕技艺进行全面总结,对菊花石雕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对他所创立的高超技艺的发扬光大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继承与发展

       戴清升13岁从师于有秀才之称的浏阳永和镇人氏黄家权。黄擅刻砚台与假山,刀法精细、平整,色薄有质感。砚台基本上保持天然形态,线条流畅、古朴大方;假山多用圆雕,借石造型,稳重而朴实,配枝叶则伴石而行,依其自然,顺势而变。形态完整,刀法厚重、光洁。对戴影响颇大。

       菊花石雕艺人贝时栋的技艺也影响了戴清升。贝的作品造型实满,刀法清秀,色厚重,黑白分明,端庄清雅。其代表怍是《花屏》,多用浮雕,为求实满,甚至采用嵌花方法。其他民间木雕大师也对戴清升影响颇大。

       戴清升从艺以来,有但继承了师傅及前辈们的传统技艺,而且融各家技艺之长于一体,不断探索、求新,发展了平雕、浮雕和圆雕技艺。

       1.使平雕从简单的线结构、花纹和石料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纹饰,变为在高低不平的石面上利用石纹的不同走向,运用流畅的线条和纹样,增加了作品的体积感;

       2.将浮雕原有的线面结构、花和纹饰高出基面以及随形一致的方法,变为根据石料厚薄形状按雕饰的前后关系处理,增加了作品的空间感;

       3.以往圆雕是有体积、层次,正面直观,前后景物不分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层次上,一般正面主体写实细致,背后只有外形变化,而表面平整只起烘托作用。戴清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前后景物之间的装饰结构,强调饰纹本身的转折变化关系,纹样按对象原结构处理,真实感强。视觉上以左、前、后三面观看为主。

       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创新了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雕刻技法:

       线刻:犹如“白描”。其特点是:起刀无痕、下刀有锋、刀锋稳健,运刀流畅、转刀有势、深浅均匀;布局讲究,图案合理、完整,同所雕器型协调、统一。

       镂空刻:在圆雕基础上,对各层次之间的部位进行镂空,并深入细致的雕刻,使作品细腻、薄透通灵。

       立体刻:利用花形自然放射的球形特征,将花雕成瓣蕊分明的主体状。这是戴老晚年对菊花石雕技艺的重大突破。其代表为《秋菊傲霜》。

       综合刻:根据不同题材、不同造型的特点,在不同作品中同时运用线刻、浮雕、镂空刻等多种技法进行雕刻,使作品更丰富、更生动,艺术形象更突出、更完美。

       二、相石原则

       “相石”即选材。相石是菊花石创作过程中极重要的步骤,所谓“一相能抵九天功”。通过相石摸准石料的优劣、花形、纹理、石质等情况,然后再确定恰当题材,运用适当技法进行造型,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戴清升在这方面有独到见解,他常说要“胸有成菊”。他的作品均经过深思熟虑、周密思考才动手雕琢。在他手中,无论大材、小材,都将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在不断探索中,他为菊花石雕“相石”确定了以下原则:

       花为主:菊花石雕不同于其他石雕之处是它有洁白晶莹的石菊花。作品必然受自然花形的约束。在创作中巧妙运用“花为主”的原则,做到“以花定型,依花设计,按花估工”。花在作品中应摆在最显眼的恰当位置。

       形为主:即“借形就势”。石料形体千姿百志,有特殊美感。在造型中,要尽可能保留材料自然美的形式,根据石形、花形的大小、朝向和分布,合理地安排景物位置和形态设计,同时注意充分发挥石料的有效面积,使大材、小材甚至废材都能做到物尽其用。

       质为主:在创作时,对材料进行一次性清理,去掉石料中的杂石,尽可能避免裂纹。区分石质硬软、粗密,以扬长避短;对石料的缺陷,如白筋、凹凸纹等,处以掩饰和利用,化瑕为瑜,从而保证作品质地。

       以上三原则有机结合,综合利用,相辅相成。

       三、严谨合理的雕刻程序

       先外后内:大坯,先打外沿边角、皮层、再清理内面裂纹、杂石;细刻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同步进行雕刻,先粗打后细刻磨光。可保持效果一致,便于修改、防止损坏。

       先上后下:底面确定后,从上部开始雕琢,往上而行。这样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以校准结构,便于修正。

       先清空后通眼:通眼方法是先按设计线用凿圈围,从相对的两面清空,不要定位后再通眼,可保作品不损坏,并能凿通小而深、弧度大、间距长的洞。

       内径小外径大:孔洞雕刻时保留设计线。雕内孔,琢面小于设计线;雕外沿,琢面大于设计线。刀路留有一虚线,以防不准和损坏,并保留修光用的石料。

       内厚外薄:内质厚可保证作品有坚实质地,外观薄使作品看上去玲珑轻巧。这样既不易破损又便于保存。

       四、艺术形式与风格

       戴清升先后创作两各件作品,无一雷同。他的作品题材新颖,内容丰富,造型别致,技艺精湛。无论是神、形、情、技等方面,都给人以舒适精美之感,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神:所雕枝干苍劲有力,叶片婀娜多姿,花朵生机盎然;所雕虫、鱼、蟹等,准确抓住其瞬阃的最具特征的部位,活灵活现,有时也用夸张的手法;雕山石,有山之磅礴,石之气势。

       形:充分发挥石料的自然形态美,讲究自如多变。如《石菊假山》在似与不似之假山上镶嵌着平面的石菊花,山形依石形而变,似行云浮动飘忽,似流水奔腾倾泻,白菊似在行云流水间漂浮,气势磅礴,浑然天成。

       情:他的作品情景生动、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如《螃蟹戏虾》落叶装饰的水池之间,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只双钳高高擎起挣扎小虾的螃蟹横行霸道的生动姿态,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技:雕刻中巧妙运用各种技法,以粗细对比、方圆结合、刚柔并举、主次分明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作品真实、生动、完美。

       上述形式和风格又表现为四大特色,即放、细、精、巧。

       放:造型奔放,伸展自如,构图新颖,放而不乱。

       外形处理:不定型,按石料特点自然发挥,有舒畅自由、生动活泼之气。雕琢物象,依石料的走向向前发展,每个纹样的前方似有无限空间,任凭施展。他的作品,直立的上大下小,平卧的前窄后宽,有足够宽阔的视野空间。水纹、云纹气贯势连,给人以头无源、尾无尽之感。

       纹样处理:山石整体大块的,注意走向;局部小块的,注意多变,并注意不影响整体芙系。每组纹样,各有其源,但又有机地结合在整体之内。

       枝叶处理:三株不并列,两株不横排,有前有后,间距合理;嫩叶直挺有力,老叶粗壮多变,翻转自如。

       动物处理:周围留有一定空间,有活动余地。

       细:主题突出,层次清楚,虚中有实,粗中有细。

       细的各种手法,在均匀对比之中产生。集中与分散,远简与近繁无不为之求。

       在追求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强调对象个性,以丰富画面,不是繁杂,而是格调雅致和精细。远看形体优美,气势妖韵;近看主题突出,精致细腻,圆润光洁。

       山石都以孔洞、怪石形和奇石瘤表现;枝叶则茂密、层叠,新老枝干交错穿插,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精:刀法讲究,简洁洗练,动转分明,精雕细刻。

       根据不同对象,合理运用不同刀法。如:

       雕山石,大刀阔斧,简练概括,从具象到抽象,粗犷豪放,一气呵成,意在气势;雕枝干,刀法苍劲有力,淳朴厚重,刀路洁净,稳健,意在精神;雕叶片,用刀婉转,圆润清秀,平整光洁,运用自如,意在姿态;雕云水,运刀均匀流畅,行云流水,淋漓洒脱,意在动势;雕动物,随形变刀,抑扬顿挫,整体概括,重点刻画,意在造型。总之,其作品既有倒砍斧劈之势,又有穿针引线之工。

       巧:依花构思,借形就势,妙俏玲珑,巧而传神。

       巧依形:即因材施艺、取势造型。其形天然,不呆板,不费料,有特殊自然美意趣;巧布局:突出石花,突出主题,避开裂纹和杂石,充分利用白筋。白筋易破坏花的完整性和材料结构,若利用不当,则天工受损,弄巧成拙。巧雕枝:常使用平顿对比、阴阳对比、动静对比等手法来表现质感、层次、动态。巧配座:菊花石的配座十分考究,它对作品起到固定、协调和完善作用。戴老配座有比例精当、内容统一合理、形体协调等特点,其方法为:大件,底座约占15;中件,底座约占13;小件一般不大于作品。植物配树根盆景底座;山石配水纹、盆景或成型底座;文案用品配典雅底座;花瓶等配图案底座;水池、小摆件配座小巧玲珑;变形动物配几何形座;砚台配盒座。作品实而底座虚,作品多变则底座规整。底座颜色:大件作品座色稍深,小件则座色稍浅。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