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动态消息
桑植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讨会举行
省非遗中心办公室

    6月23日,“桑植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举行,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振平、省艺术职业学院书记易介南、院长鲁雁飞、张家界市文广局和桑植县政府的领导,以及来自省内艺术界专家、学者和音乐界人士60多人,共聚一堂,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对桑植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省非遗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徐美辉也应邀到会发言。

    在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以地方政府和专业高等艺术院校联姻的方式对桑植民歌进行传承和保护,意义非常重大。它揭开了湖南高等专业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序幕,也标志着湖南民族民间文化在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中真正开始起步。

    专家还认为,像桑植民歌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具备有得天独厚的传承条件,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师资力量,可以提供充分的专业指导,而且在人才培育生产机制方面,对于从根本上保障和解决传承人后继乏人的问题,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桑植民歌走进校园和课堂就可以让它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可以让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学习和研究,有利于桑植民歌文化品质的提升。

    专家建议,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走进校园和课堂。除了桑植民歌这一类民歌之外的表演艺术,如戏曲、曲艺、舞蹈等等项目都可以走进校园,要让学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孵化器。同时也提醒大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进校园的。有一些只适合养在民间。要真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还需要回到其遗产生成的民间去学。离开了其民族特征、语言特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无法学到精髓。而走了样的所谓“传承”,无论如何都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桑植民歌,走进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种新途径,这种传承的模式,必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成功范例。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