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长沙弹词

       弹词是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曲有白、曲白相生、以弦乐伴唱的说唱文学,南方各地均有流布。用长沙方言说唱的弹词,称为长沙弹词。长沙弹词源于古老的“道情”,流行于长沙、益阳、湘潭、岳阳、株洲等地和娄底、常宁等周边县市,在港、台、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华人中也有着忠实的听众,台湾发行的“十八般曲艺”系列碟中,即收录有彭延昆演唱的长沙弹词《东郭救狼》,20世纪80年代彭延昆演唱的长沙弹词磁带曾传至新加坡地区。长沙弹词是湖湘曲艺四大演唱曲种(丝弦、弹词、渔鼓、小调)之一,是湖南现存的古老曲种。清代戏剧家杨恩寿在其《坦园文录》中记载,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子在清同治二年(1863)演唱《刘伶醉酒》时“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在其《坦园日记》中还有三处同样的记述,可证长沙弹词在清末时已由早期的街头流动演唱进入堂会演唱。到20世纪20年代,长沙弹词开始进入书场、茶馆,依托着长沙市民的生活而逐渐枝繁叶茂。

       自古至今,长沙都是民间文艺的养料库和发祥地。长沙弹词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历史虽然只有100余年,但其源头却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形成的楚文化,战国时期楚国的民间歌舞就包含了曲艺文化的萌芽。爱国诗人屈原流放长沙时,亲见楚地沅湘之域流传的祭祀歌舞而创作诗篇《九歌》,其形式已含有曲艺的某些因素,说明楚地民间歌舞对文艺的强烈影响,沅湘之域的“乐鼓”萌生着湖南的民间曲艺。

       史载,长沙在南宋时即存在着曲艺演唱活动。淳熙七年(1180),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曾和友人在长沙湘江的船上听过曲艺艺人的演唱,以《贺新郎》词牌写有词句云:“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句中所说“黄陵祠”在长沙城北30公里处,是祭祀娥皇、女英的庙宇;“么弦”即月琴、琵琶的第四弦;听到的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沉入湘水殁而为神的故事。这首词说明了此时中国南方的弹词曲艺已趋成形。有学者认为,弹词的直接源头应是宋、金、元时的说唱艺术形式“诸宫调”,而诸宫调、鼓子词等说唱艺术形式是由唐代的“说话”、“变文”演变而来。到宋末,有了弹词《西厢传奇》,但只谱词曲,尚无说白。董解元作《西厢搊弹词》始有曲有白。明代杨慎作有《二十一史弹词》。清代盛行章回体大部头弹词,著名的有《天雨花》、《笔生花》、《再生缘》、《凤双飞》、《珍珠塔》等,衍生出多种曲调。

       长沙弹词在清代民国间曾风行一时。清人杨笃生在1903年出版发行的《新湖南》中著文描述清康熙甲子年(1684)湖南兵祸连年,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昔日遗黎所著有《下元甲子歌》托于青盲弹词,以写岳祸之惨黩。首尾数万言,读之令人痛心酸鼻,所谓呕起几根头发者,村农里妇妪,至今能呕吟”,说明长沙弹词艺人说唱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曲目,最晚也有323年的历史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浏阳人张新裕创作的长沙弹词《三荒记》,真实地记述了当年浏阳县境内迭遭春荒水祸,地主武装又对农民残酷镇压,逼迫农民揭竿而起的事实。是时,颇多进步的知识分子,运用长沙弹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如陈天华散韵夹杂的弹词作品《猛回头》,就用极为通俗、鲜活的唱词痛陈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据杨源浚《陈君天华行状》记载,湘赣之间,三户之市,“虽目不识丁者,闻之皆泣下”,“稍识字者,即朗读《猛回头》。至有小学少年,募资广刷,其感化力之深类是”。

       1927年后,长沙弹词开始进入书场、茶馆,说唱中长篇故事。1933年长沙市渔鼓弹词业工会有会员61人。20世纪50年代初期,长沙市仅有一处供民间艺人演出的火宫殿书场,散居全市的百多名艺人,多在车站、码头、公园、轮船或走街串巷流动卖艺。1956年,人民政府号召艺人组织起来,舒三和、欧法林等组织了长沙市第一个曲艺艺人自愿结合的曲艺演出团体“长沙市弹词说书组”,并以此为基础,于1958年建立了第一个全民所有制的曲艺演出团体长沙市曲艺队,并在黄兴中路大众游艺场内新建一处专供曲艺队演出的、百余座听席的曲艺厅。随之,散居市内四区的零散艺人也组织起来,成立了东区红光曲艺队和西区湘江曲艺队等自负盈亏的民营曲艺团体。到20世纪60年代,长沙曲坛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说新书、唱新书的高潮,艺人们争相说唱《烈火金刚》、《桥隆飚》、《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类长篇书目,给旧书场赋予了新内容。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所有曲艺团队均被解散,大众游艺场曲艺厅被撤销,著名弹词艺人“开口笑”欧法林被迫害致死。从此,长沙市曲艺界结束了自己的演出组织和有国营书场的历史。“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长沙曲艺艺人纷纷重操旧业,其时,长沙城内出现了燕子岭、水月林、坡子街、贾谊祠、三王街、东站路、砚瓦池、识字岭、湘春街、劳动新村、马益顺巷、解放四村等20多个书场。每至下午晚上,各书场门庭若市,聚集品茶听书者不下百人,被称之为长沙曲艺界的第二个春天。20世纪80年代中期,歌厅、舞厅、录像厅等新起的娱乐场所遍及长沙大街小巷,人们的欣赏和娱乐兴趣均发生很大变化,弹词说书业无法与种种新起的文化活动相抗衡,一度兴旺的20余个民间书场,顿时门庭冷落,数十名艺人不得不停腔歇板,从而结束了长沙民间曲艺在书场演出的历史。尽管如此,刘银华、彭延昆等少数弹词艺人坚持不放下手中的月琴,努力寻找着适合自己演出的机会。19969月,彭延昆在湖南有线电视台举办的“湘音俚语”曲艺比赛中,以传统曲目《武松怒打观音堂》和新编曲目《游长沙》再现于荧屏,将久疏于听众的长沙弹词送进了千家万户。

       长沙弹词是艺人自弹自唱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弹唱艺术,主要由曲目脚本、弹琴指法、唱腔音乐、表演技艺四部分组成。

       一、弹词曲目:长沙弹词曲目极为丰富,因清末时盛行于市井,曲目多由章回小说改编,如《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榴花梦》、《白蛇传》、《珍珠塔》等,内容以爱情故事为主。也有“西妓”所唱淫词《七八摸》之类,但并不入流,为上流社会所鄙弃。据彭延昆老先生自云,其腹本中传统曲目可达2000余万言。弹词的创作在民国期间,著名者当属长沙的熊伯鹏(19031987),他在1931年至1948年间,分别于《市民日报》、《晚晚报》等10多家报刊上,共发表长篇两部,短篇215部。有组织有系统的弹词创作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9月,长沙市曲艺界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曲艺艺人学习班,挖掘整理了一批第沙弹词传统曲目,1956年后,又改编或新创作了一批曲目。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

       1.长篇传统书目:《月唐演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演义》、《隋唐演义》、《施公案》、《包公案》、《乔公案》、《彭公案》、《刘公案》、《天宝图》、《地宝图》、《八美图》、《九美图》、《十美图》、《四义图》、《岳飞传》、《狄青传》、《水浒传》、《济公传》、《杨家将传》、《薛家将传》、《三湘英雄传》、《水陆英雄传》、《五代残唐》、《龙凤再生缘》、《三门街》、《万花楼》、《五虎平西》、《五虎平南》、《罗通扫北》、《七剑十三侠》、《三侠剑》、《三合明珠剑》、《大八义》、《小八义》、《七国志》、《春秋剑》、《钦差印》、《李三保打擂》、《乾隆游江南》等。当家曲目有“二案、三图、四义、五传”之称。

       2.中篇传统书目:《五美图》、《六美图》、《七美图》、《五女兴唐》、《瓦车蓬》、《鹦哥记》、《宝钏记》、《赵申乔访长沙》、《陶澍访江南》、《彭玉麟访广东》、《彭玉麟访南京》、《彭玉麟访汉阳》、《雕龙宝扇》、《珍珠塔》、《刘中举访苏州》、《三打黄花院》、《花亭会》等。

       3.短篇传统书目:《东郭救狼》、《武松打虎》、《悼潇湘》、《武松怒打观音堂》、《岳母刺字》、《林英自叹》、《湘子化斋》、《茅庵度妻》、《姑嫂贤良记》、《鲁达除霸》、《野猪林》、《闯王斩弟》、《三婿拜寿》、《太白赶考》、《蠢郎买梳》、《十八扯》、《赵申乔四案》、《长坂坡》、《琴谏记》、《杨娥恨》、《拜塔》、《食酒糕》、《碧玉簪》、《九度文公》、《紫玉》、《小菜歌》等。

       4.新创现代书目:①短篇:《雷锋参军》、《骂男人》、《中流击水显风流》、《霹雳一声春雷动》、《妇女革命歌》、《文市大捷》、《抗日救亡歌》、《真情烈火》、《猪油变麻石》、《智斗南霸天》、《春光到了南洞庭》、《筑路歌》、《我们的今天》、《一线禾种》、《游长沙》、《游湖南》、《颂歌献给党》、《贺庆莲》、《党的好女儿》、《百岁老人话今昔》、《南方烈火》、《引水记》、《一支钢笔》、《三块假光洋》、《鲁迅藏稿》、《赞笑星》、《新三笑》、《铁监传书》、《悲欢离合美姻缘》、《红军进长沙》、《神兵天将》、《翠花遇难》等。②中篇:《爆炸性事件》、《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等。③长篇:《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桥隆飚 》等。

       二、弹琴指法:长沙弹词艺人弹拨月琴的技艺,归纳为“滚、轮、弹、拨、搓、按、扳、揉、打、滑”十字诀。将双手十个指头,分工合作,灵活运用,或内扣外旋,或左滑右打,或连弹滚拨,或轻揉重搓,艺有独到之处。

       三、声腔音乐:长沙弹词以弹腔中的“八板九腔”为主曲体,具有“平板”、“慢板”、“快板”、“散板”等曲调板式。吸收民间小调和地方戏唱腔后,成为板式变化和曲牌连套相结合的上下句结构的板腔体,有九板九腔。九板是平板、慢板、快板、散板、流水板、消板、抢板、快弹慢唱、哭头;九腔有平腔、柔腔、柔带悲腔、大悲腔、哭腔、欢腔、怒腔、烂腔、神仙腔等。不同的腔调 灵活运用在各种板式中,增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平腔是平板中用途最广的腔调。老艺人彭延昆根据曲目中人物职业、性格、情绪变化,运用穿、索、挂、犯的技巧,吸收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小调之长,重新编配有“十八套曲”,克服了腔、板无变化的呆滞现象,使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四、表演技艺:弹词演出讲究“说、噱、弹、唱、表、演”六路精通。“说”指说白,是代言,以人物的口吻对话;“表”是艺人用第三人称叙述人物故事,与评书相似。弹词说表细腻,细致描写人物行动与各种景物形象,注重人物心理表现。“噱”是噱头,即笑料,演出中插进喜剧性噱头,用以调节气氛,增加趣味。“弹”与“唱”是艺人的基本功,自弹自唱,曲调优美,颇具艺术魅力。“一人多角”是长沙弹词表演的核心部分。艺人借鉴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不同发音,出出进进说唱曲目中不同人物的白口和声腔,使男女老少的区别更明显,官绅学贾的特点更鲜明,喜怒哀乐的情绪更生动。在表演中,运用指扣共鸣箱发出的有轻有重的声音,表示扣门、拍案;运用口技,表示飞禽走兽的鸣叫,如《周元招亲》的鸦鸣,《武松打虎》中的虎啸,增加听众亲历其境之感。

       月琴,是长沙弹词艺人使用的主要乐器。在过去“打街”时多为双档说唱,一个怀抱月琴,一个怀抱渔鼓执筒板和一个小钹(俗称三响),后因双档卖唱入难敷出,老艺人改为单档,怀抱月琴自弹自唱。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某些现代题材曲目演出时,运用对唱或联唱形式,与之相适应,遂采用二胡、三弦、扬琴、琵琶、月琴、简板为伴奏乐器。

       现存的长沙弹词出版物计有:

       1.长沙弹词木刻本:光绪二年(1876)刊刻的《拜塔》,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刻的《食酒糕》,光绪三十年(1904)刊刻的《紫玉》、《九度文公》。

       2.长沙弹词单行本: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从1951年至1985年出版了《党的好女儿》、《春光到了南洞庭》、《东郭救狼》、《柳兴救难》、《百岁老人话今昔》、《贺庆莲》、《陈英向仙》、《筑路歌》、《岳北风云》、《宝钏记》、《南方烈火》、《鹦哥记》、《雕龙宝扇》等13个。

       3.湖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湖南十年曲艺选》和1979年出版的《湖南三十年曲艺选》共收入长沙弹词曲目《贺庆莲》、《引水记》、《一支钢笔》、《雷锋参军》等17篇。

       4.唱片: 1959年中国唱片社出版长沙弹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964年出版长沙弹词《三块假光洋》。

       5.长沙市文化局、长沙市曲协1980年合编《长沙弹词传统节目选》,收入《太白赶考》、《赵申乔四案》等20篇,全书18万字。

       6.音碟:1996年潇湘电影制品厂出版了《新三笑》,2001年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出版了《赞笑星》。

       7.声腔曲谱:新华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曲艺志·湖南卷》收入了彭延昆等演唱的柔腔、柔带悲腔、烂腔、神仙腔、怒腔等曲谱。

       8.电台录制曲目: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长沙弹词《郭亮》、《鲁迅藏稿》、《雷锋参军》等11篇;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长沙弹词长篇《三湘英雄传》,中篇《宝钏记》,短篇《武松打虎》、《东郭救狼》、《鲁达除霸》等5篇。

       9.电视台录像曲目:湖南电视台录制了《游长沙》(都市频道),“谁是英雄栏目现场点评”11期、《歌唱长沙新面貌》(湖南卫视),以上录音录像曲目均由彭延昆演唱,并制成影碟。

       从古至今,长沙弹词艺人尊奉唐代韩湘子为祖师爷,其行会组织古称“湘子会”,后易名“永定八仙会”。长沙弹词一直采用艺人个体收徒、口传心授的方法进行传承。收徒时,要举行拜师会。其程序:设香案,师傅上坐,徒弟叩头,师傅训诫:“埋头苦干勤学练,字正腔圆韵口甜。他年得道成名日,无愧师傅授真传。”同时,鼓励徒弟博学:“树大根深山又高,人要从师井要淘。井淘三道出好水,人从三师艺更高。”最后授以口诀:“曲不离口,琴不离手”,“字正腔圆,气贯丹田”以及“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生而不紧,熟而不油”等。

这种师承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四大流派,即由廖福兴所创的廖派、由周寿云所创的周派、由舒三和所创的舒派;现在著名长沙弹词盲老艺人彭延昆先生(艺名彭延昆),在精心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规范整理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在唱腔上融会了湘剧高腔、昆曲、小调、山歌等多种演唱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长沙弹词的演唱艺术。在演唱技巧上,彭延昆的“现场问答”更是独树一帜,堪称一绝,使长沙弹词与时俱进,贴近民生。在长沙弹词听众的口碑中,齐推舒三和、彭延昆为名气最大的长沙弹词艺人。

       舒三和(19001975),出生于长沙市一个手工业者家庭。14 岁时随父学篾匠手艺,18岁正式拜师鞠树林学唱弹词。抗日战争期间,曾组织曲艺艺人参加“长沙市杂剧抗敌宣传队”,任副总队长,深入街道、农村,宣传抗战救亡。抗战胜利后,在被“文夕大火”焚毁的火宫殿废墟上开设书棚三座,供曲艺艺人白天说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长沙市戏曲改革讲习班学习,先后被聘为长沙市和湖南省戏曲改进委员会会员,积极配合肃反、土改和抗美援朝,自编自演了《斗倒恶霸金松》、《美国活饭桶》、《空军英雄张积慧》、《共产党员张宝桐》、《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曲目,随中央赴老区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深入茶陵、修县等山区演出。1952年至1954年间,曾三次赴南洞庭湖整修工地等地慰问演出,累计达8 个月之久,创作了《万子湖》、《驾排英雄》、《王家河堵口》等弹词曲目,受到民工的称赞和政府的表彰,荣立一等功。1954年后,舒三和致力于弹词曲目的整理、改编和创作,先后改编了《十五贯》,创作了现代曲目《贺庆莲》。他整理的传统曲目《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野猪林》、《太白赶考》、《宝钏记》等,均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3 月,长沙市曲艺队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支国营曲艺队,舒三和任队长。同年,他演唱的《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19666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舒三和的演出活动停止。1968年底,他领导的长沙市曲艺队被解散,他被强迫退职。

舒三和演出的弹词作品多次获得大奖。他以演唱《东郭救狼》于19522 月获“湖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观摩会演”一等演员奖;以演唱《贺庆莲》、《武松打虎》于19585月获湖南省曲艺、木偶、皮影艺术会演的一等奖。舒三和曾先后担任湖南省文联一、二、三届委员,省曲协理事、副主席、主席,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8010月,中国曲协湖南分会、长沙市文化局、长沙市文联联合举行“已故著名曲艺家舒三和诞辰八十周年座谈会”,纪念和表彰他为发展曲艺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彭延昆(1936—),生于长沙,少喜曲艺,常去坡子街火宫殿书棚听说书和弹词 10 岁双目失明后,就师承盲艺人胡兆林操练弹词艺术。19401960年间,彭延昆的演唱技艺日臻成熟,他在火宫殿的表演形成了独自的经典形象:怀抱月琴,戴着墨镜,操着长沙方言,伴着板韵说古道今,既说唱传统曲目《岳飞传》,又编创新曲目《野火春风斗古城》和《烈火金刚》。彭延昆对长沙弹词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博采众长,融化运用,自创“滥腔”,使长沙弹词的韵味更为深长;二是极大地发扬了长沙弹词即兴演唱的功能,他在许多场合,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将正在发生的事进行即兴弹唱,很有现场感,更可以现场嘉宾为题,即兴清唱一曲,博得满堂喝彩,有弹词“活化石”之誉。

       彭延昆创作演唱的弹词曲目多次获得各项大奖:19585月,他以曲目《曹大嫂》获湖南省曲艺、木偶、皮影艺术会演二等奖;195911月,演唱的弹词曲目《我们的今天》、《武松怒打观音堂》在湖南省盲人曲艺会演中双获一等奖;19803月,由他配曲的弹词曲目《骂男人》,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南方片)”中获编曲二等奖;198712月,由他配曲的弹词节目《一块马肉》在“湖南省青年曲艺会演”中获二等编曲奖。

多年来,彭延昆致力于长沙弹词的抢救整理和传承。他一个个地寻找当年和自己一块唱弹词的老艺人,录下一些经典的弹词唱段,制成光碟。他谆谆教诲出一大批弟子,让长沙弹词余脉相承。在这些弟子中,李迪辉(1947—)、任军(1968—)、黎瑞华(1945—)、雷济菁(1980—)等以学习研究长沙弹词音乐理论为主;谢红(女,1962—)、聂晶平(女,1960—)、罗树慧(女,1960—)系近年承师学习长沙弹词演唱,刘淑纯(女,1964—)现在湘鄂边界一带流动从艺。目前,彭延昆正筹备建立一个艺术团,将弹词艺人集中起来,打破弹词只由一两人演唱和只使用月琴伴奏的旧例,众人分角色演唱,配以各式乐器,让表现形态多样,表现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新意,表演技巧在“谐”字上下工夫,以便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让青年观众接受。可喜的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组建了一支长沙弹词表演队,校方精挑细选了12名漂亮的女生拜彭延昆为师,省曲协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大兵主持了这个收徒拜师大会。彭延昆激动不已,即席演唱了新编弹词段子,他唱道:“曲苑小天地,人间大舞台。丝弦小调迎宾客,相声小品乐开怀。湖湘辈有人才出,芙蓉曲韵百花开。”2006年,年届七十的彭延昆当选为长沙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目前尚健在的长沙弹词艺人还有:盛敏安、宋润桃(女盲人)、屈炳炎、陶凤球(女盲人)等。

       大致在清末,弹词已形成较为固定的形式和基本特征,清末徐珂编纂的《清稗类钞·弹词》条有精辟的描述:

       弹词为盲词之别支,其声调惟起落处转折略多,馀则平波往复,至易领会,故妇孺咸乐听之。开场道白后,例唱开篇一折,其手笔多出文人,有清词丽句,可作律诗读者。至科白中之唱篇,半由弹词家自行编造,品斯下矣。

       戏剧有配角,而弹词无之。

       弹词之插科,彼业谓之倏头。倏头之佳者,其必迟回停顿,为主要语作势,一经脱口,便戛然而止。科白之能解人颐,非简练揣摩不可,其妙处在以冷隽语出之,令人寻味无穷。然亦有过于刻画,尚未启齿,而已先局局者,下乘也。

       弹词家开场白之前,必奏《三六》。《三六》者,有声无词,大类三百篇中之笙诗。《三六》每节为三十六拍,不得任意增减,音节紧凑,无一支蔓。自业滩簧者增加节拍,使之延长,弹词家亦尤而效之,古意益荡然无存。或曰《三六》,即丁之《梅花三弄》也。

       善弹词者之唱篇科白,视听客之高下为转移。有名书场,听客多上流,吐属一失检点,便不雅驯,虽鼎鼎名家,亦有因之堕落者。苏州东城多机匠,若辈听书,但取发噱,语稍温文,便掉首不顾而去。故弹词家坐场近城东,多作粗鄙狎亵语,不如是不足以动若辈之听也。然有时形容过刻,语涉若辈,彼业谓之千,则揶揄随之,甚且饱以老拳。

       典型的长沙弹词往往散韵夹杂,唱词通俗生动。如陈天华的弹词作品《猛回头》,其中的一段唱道: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商能,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要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夺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经过长期的发展衍变,长沙弹词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用五字概括为“古、多、广、情、谐”。

       一、古:中国说唱文学始于唐代变文,从敦煌石窟发现的《王陵变文》、《张潮义变文》来看,结构是说白与韵文相结合,内容是叙述故事,写作手法是第三人称,与今天长沙弹词的文字脚本完全相同。长沙在南宋时已有个体艺人用弹拨乐器,自弹自唱,演述故事,与今天长沙弹词的演出完全一致。清人杨笃生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版的《新湖南》,描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湖南兵祸连年,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昔日遗黎所著有《下元甲子歌》,托于青盲弹词”,说明湖南至迟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年)即已有弹词。历史久远,是为“古”。

       二、多:传统曲目多达2000多万言,涉及题材从商朝到清代,历代不缺。现代题材曲目也达200万言。不可谓不多。

       三、广:长沙弹词用方言说唱,称中州韵长沙官话,因而覆盖面广。它已超出了长沙市行政区域,分布扩展到周边地区的13个县、市。台湾电台、网站曲艺栏目中播出节目有长沙弹词;香港不少听众来长沙翻录长沙弹词回港播听。如香港《明报》秘书长孙淡宁来长沙录制了彭延昆演唱的《宝钏记》、《悼潇湘》、《三打黄花院》等,回港播听后,还发表了《弹出儿时梦》专文。这说明现在港、台也有一批长沙弹词的听众。

       四、情:长沙弹词曲目特点是浓墨重彩描绘一个“情”字,如君臣情、同僚情、父子情、母女情、夫妻情、朋友情等等。例如《瓦车篷》中安寿宝卖身医父的情节,艺人从词到腔,揭示出母与子惜别时那割肉般的苦痛,不仅表达出母子情深,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又如《悼潇湘》中,宝玉在拜祭黛玉时,艺人用一连串的“十爱”唱词,倾诉宝玉对黛玉的坚贞爱情。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无形中是对旧礼教的鞭挞。说透人情才是书,情揭示得越真越深,观众的反应也就越强烈。

       五、谐:诙谐风趣是长沙弹词的又一特色。艺人利用乡音俚语描写人物。如《宝钏记》中家院向相爷描述落难公子柳文正外貌:“头上帽子开了顶,身上补丁加补丁,一双鞋子穿了底,袜子烂得没后跟。脸上起了铜板锈,虱婆总有大半升。”又如《武松怒打观音堂》描述武松痛打地头蛇的情景:“打不死的被打死,还得阳的还不得阳;三眼枪打成瞎眼枪,活无常变成死无常;搜山狗打得搜不得山,癞蛤蟆再不能浪里翻;九头鸟变了没头鸟,活阎王去见死阎王。”用方言、配烂腔去表述这些诙谐风趣的唱词,赢得观众的满堂彩声和捧腹大笑。

       鲜明突出的特征,构成了长沙弹词的主要价值,可以五个方面来概括:

       一、历史教科书:长沙弹词传统长篇大书,主要演述历朝兴亡史。如《隋唐演义》叙述杨广为帝的隋王朝的腐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和演义。听众在欣赏这些历史演义故事的同时,无形中接受了历史知识,起着“以史为鉴”的作用。由于艺人说书的脚本,是经过对原作再加工的,情节更集中,故事更生动,语言更口语化,这与阅读演义类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二、历史补遗录:长沙弹词大量现代题材的曲目,记录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如1964年的《一线禾种》,记述着长沙县北山黄婆生产队农民李炳生,从发现160粒谷的一线长禾,经4年培育,扩种24亩,亩产从常年徘徊的540斤左右上升到604斤的故事。这段弹词在湖南水稻良种发展史上,留下了农民育种先行者的一段佳话。

       三、人文精神赋:长沙弹词的传统曲目中有弘扬爱国主义的《岳家将传》、《杨家将传》等曲目,有表现男女真挚爱情的《龙凤再生缘》,有宣扬见义勇为的《花亭会》等;现代题材曲目大都是反映社会新风貌、新人物,如《一串项链》、《神兵天降》、《郭亮》、《雷锋参军》、《铁监传书》、《真情烈火》等。从精神思想领域的各个层次全面地进行反映,可以称之为人文精神赋。

       四、一人一台戏:长沙弹词是集弹琴、唱曲、表演于一人的艺术,它的演出不受时间、灯光、舞台条件限制,一个艺人背着一把月琴,就可以在社区的会议室、学校的操坪、农村的晒谷场演出。近30年来,盲老艺人彭延昆背着月琴,在城市和农村演唱长沙弹词,尤其是他的现场编唱,堪称一绝;20世纪80年代,浏阳艺人刘海祥,四年走遍长、望、浏、宁四县的每个村,专唱计划生育好处多。他们都受到农民们的热烈欢迎。

       五、民间文化室:长沙弹词通过电台、电视台制作曲目播出。20世纪80年代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彭延昆演唱的《宝钏记》,连播20天。《三湘英雄传》连播59天,每到播放时间,人们围坐在广播底下收听,风雨无阻,形成了村村听唱《宝钏记》、《三湘英雄传》等节目的盛况。人们反映:听故事,听弹唱,比到文化室看那些翻烂了的书好得多。近年电视台也有选择录播长沙弹词短段,但数量很少,只是长沙弹词服务观众的一个小小的渠道。

       2006年,长沙弹词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沙市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