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水府席习俗
   水府席(字音相同又名水浒席)习俗,因流行于水府庙周围地区而得名。
   水府庙地处娄星区与湘乡市毗邻地段,系湘江支流涟水、孙水交汇地,旧时十年九涝,农田被淹,人畜遭殃。人们以为这是对水神欠恭所致,便以块状猪肉、和(合)菜、护男汤、米粉丸子等菜肴祭祀水神。这些菜肴名称和寓意,符合人民求和谐、盼丰收、祈团圆的愿望,又简便易行,人民将其扩充与完善,传承和发展,广泛用作喜庆宴席,逐渐固定为该地区的一种饮食习俗,称之为水府席。
   水府席萌芽于宋元,清代形成习俗,后被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引作军宴。湘军撤裁后,其将士回原籍又将该宴席习俗带回家乡,扩大了传播范围。人民因地制宜,加以改进,普遍用作红白喜事宴席,在湘中约200平方公里的民间世代传承,在湘军将士较多的娄星区等地尤为盛行。
   水府席菜肴有十,依次上桌,席前上瓜籽、炒骨,相当于现在的冷盘,随后是合(和)菜、旗帜(棋子)肉、木耳红枣瘦肉汤、黄花菜合猪肝、护男(糊蛋汤)汤、肚灿汤、米粉丸(药膳丸)。鲢鱼煮萝卜(豆角、茭白、蕌头)、时鲜蔬菜。前八道菜是下酒菜,后两道才是下饭菜。如果是寿宴,席前加寿面,办丧事则加豆腐,婚宴可加全鸡或海参,称之为“加头”。
  水府席习俗事象由席前、席中和席后3部分组成。席前宰牲祭祀敬奉水神和祖先,准备菜肴原料、桌凳和餐具;席中尊席、安席和用膳;席后留宿主宾,送别众客。
  水府席习俗内涵丰富,注重孝道与和谐,讲究节俭,避免浪费。菜肴营养丰富,利于身体健康。
  近2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延续几百年的水府席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许多宴席已经被更高档的珍稀菜肴所取代。水府席习俗逐渐淡化,濒临消亡。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