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名录
|
传承人
|
非遗实物
|
非遗机构
|
非遗视频
|
图说非遗
|
非遗研究
|
政策法规
今天是
本 站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献
•
相关图片
•
相关视频
首页
>
非遗名录
>
民俗
白仓高跷
白仓高跷又名踩高脚,是流传于邵阳县白仓镇、五峰铺镇、塘田市镇等城乡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游艺、杂技民俗活动。它在造型上以戏剧化的形式在高跷上表演舞狮、耍龙,以“高”、“险”“奇”的特点吸引观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白仓镇位于邵阳县东南,扶荑水中游,东接五锋铺镇、东安县大盛桥镇,西抵金称市镇,南邻塘田市镇,北连黄塘乡,素有邵阳县“南大门”之称。白仓自西汉建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白仓高跷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据地方志记载:当时白仓连遭旱涝灾害,瘟疫横行,为祈求平安,人们以踩高跷、舞狮、舞龙、扎故事等形式来祭拜神灵,消除灾难。
民国初年,白仓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开始活跃,人员交流日益增多,高跷舞龙、舞狮、扎故事等民间表演活动也多了起来。当时白仓先后成立了以表演高跷为主的“瑞狮会”和“高狮会”,表面上,两会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暗地里却互不臣服,常常有意无意地比试技艺,高跷的高度也慢慢地从三尺发展到六尺八寸,最高时曾达到了九尺九寸。
据老艺人讲述,技艺最好的属曾氏家族。在 “瑞狮会”、“高狮会”成立后,曾氏子弟分别担任两会的“教头”。20世纪30年代中叶,高跷、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形式在白仓城乡及周边地区风行一时,活动频繁,鼎盛时期每个会拥有队员百余人,且不定期擂台比艺,这样,白仓高跷不仅以表演丰富,也以其“高”、“险”、“奇”的特点声名远扬。1949年冬合并为白仓“花灯会”,专门从事“高跷”和“扎故事”表演,并推举高跷艺人曾志玉为会长,高跷、扎故事、舞龙、舞狮、花灯等民间艺术再现当年风采。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被禁锢多年的“花灯会”重新恢复高跷表演,并更名为“龙灯会”。1984年,在政府的协调下,“龙灯会”、“白仓祁剧团”合并成立“白仓民间故事协会”。 2006年,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白仓高跷这一文化瑰宝,“白仓民间故事协会”改名为“邵阳县白仓高跷艺术团”。
1989年国庆40周年,白仓镇庆祝活动上,白仓高跷的精彩表演使白仓镇热闹非凡。
1991年在邵阳蜜橘节上,白仓高跷应邀参加表演,使汇聚邵阳的各方来宾大饱眼福,荣获柑橘节“高脚狮橘城风采文艺展演二等奖”奖旗。
1994年9月17日,白仓高跷应广东省旅游局的邀请参加1994年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演出达20多天,高达2.3米高的高跷,高跷手们精彩的表演,令港、粤游客和外国游客大开眼界,称奇不已。《广州日报》以专栏报道称其为“名副其实的邵阳高跷”。
1994年11月至1995年6月,白仓高跷被广东番禺飞龙世界游乐城邀请,在那里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表演,在演出中海内外游客对高跷高度达到3米多高的惊奇和惊险,富有杂技水平的表演称赞不已。
1998年 “邵阳市城建2500周年” ,白仓高跷为国内外来宾和数十万市民进行了出色的表演。
白仓高跷是集民间戏曲和民间竞技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其表演节目非常丰富,有高跷舞狮、舞龙、耍大刀、土地戏狮、寿仙财神、阔佬取亲、西天取经、八仙过海等。
白仓高跷的主要道具有:
高跷服装:高跷表演的服饰主要以色彩鲜艳的戏曲服装为主,颜色以黄色和红色为基调,以大红大绿来表现喜庆的场面。
高跷:制作高跷的材料以油杉木为主(油杉材质细腻、轻巧、不易折断),跷身不能有疤。制作工艺要求也非常严格,跷身要求“圆”、“直”,直径根据高度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5寸到2寸之间),跷身直径上下误差不能高于一分(3毫米),高跷上半部分(踏板以上部分)内侧要用木工圆刨刨成内弧形,以便和高跷师傅的腿部充分接触,增加人、跷的统一性。高跷踏板的大小、制作和安装也很讲究,踏板大小一般为2.5寸宽,1.2寸厚,5寸长,制作时不仅要求材质好而且榫口开凿要求内紧外松,安放位置一般在离高跷顶部1市尺到1.5市尺之间。
绑带:高跷绑带要求使用柔性好、牢固、耐用,长2丈、宽5寸的绸布作为高跷绑带。
脸谱:财神、土地公、媒婆、猪八戒、孙悟空、沙僧等。
舞龙舞狮道具;狮被、狮头、龙被、龙头。
其他道具:刀、枪、耙、棍、剑、拐、拂尘等。
民间乐器:大鼓、小鼓、唢呐、板鼓、小钗、大钗、黄红绿三角旗、开道用的大锣。
主要作品:《西游记》、《八仙过海》、《阔佬取亲》、《救母传》、《白蛇传》、《空城计》等。
白仓高跷在流传过程中,主要以曾氏家族为主,也有师徒传承的方式,其传承谱系为:
第一代曾氏老祖父,祖传
第二代曾宗荣,祖传
第三代曾延发,祖传
第四代曾志玉,祖传
第四代王忠祥,祖传
第五代曹海军,祖传
第五代屈海军,祖传
白仓高跷最主要的特征是“高”而“险”,高跷低者1.5米,高者3.1米。它把地面表演的舞狮、狮龙、戏剧人物形象运用到高跷上,使其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白仓高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艺术价值
白仓高跷是民间戏剧和民间竞技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它以内容丰富,高跷高度“高”表演惊奇,惊险赢得观众,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民俗价值
白仓高跷是白仓人为祈求平安,在求神拜佛的祭祀活动中产生,是当地最为流传的民俗活动,对于研究本地风土人情,民俗特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白仓高跷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