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麻阳盘瓠祭
麻阳盘瓠祭
    麻阳盘瓠祭以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漫水村为核心区域,以锦江河沿岸高村镇、兰里镇、和平溪乡、绿溪口乡、隆家堡乡、江口墟镇、长潭乡、锦和乡、郭公坪乡、尧市乡10个乡镇各村寨为中心区域,辐射麻阳境内所有的村寨。盘瓠祭起源于远古的盘瓠图腾崇拜和盘瓠神话。

    盘瓠神话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和范蔚宗的《后汉书•南蛮传》等都有类似的记载,至今麻阳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与古籍记载的大体相同。《后汉书•南蛮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风俗通义》又载:“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将犬覆缸内七天可变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间,公主怜夫饥渴提时开缸,龙犬果是人肤。但颅欠之。帝仍以女配盘瓠。”这些记载是荒诞不经的,但与麻阳民间“龙犬娶公主”、“龙犬化人形”等传说惊人的相似,实际上却是湘西五溪地区信奉犬图腾的反映。

    “武陵蛮”又称“五溪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武陵有五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五溪蛮,主要由苗族先民组成,是以盘瓠为图腾的民族部落,故史书又称“盘瓠蛮”。五溪,历史上说法不一,但诸说中辰、酉二水是共同的。麻阳(锦江)位于辰水中游,因此麻阳苗民是五溪蛮的一部分,属“盘瓠之种落”。

    麻阳盘瓠祭多以盘瓠庙为文化活动依托。目前,已经查明的盘瓠庙(民间多称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等,一般不直接称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其中,高村乡漫水、兰里镇新营、郭公坪乡陈家坡保留完整,庙中供奉石碑刻“本祭盘瓠大王位”、“盘瓠大王位”、“敕封三座盘瓠大王位”。

    麻阳《漫水龙歌•根源歌》(又名《路程记》)述说了“三座大王”(盘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的来历:三座大王原住在辰州府的沅陵县木官上,后来溯辰水进入麻阳,先在兰里镇新营停留,龚、王二姓建了祖庙;继续上行,在麻伊口安了神位;再上行,张姓在绿溪口乡沅郊建“龙王殿”;又上行,文姓在岩角坪建庙祭祀数百载,渐渐冷落。文姓族人龙船寮建在漫水田姓棉花地旁,田姓农人耕作休息,发现龙船寮梁顶的龙歌书,拿来传唱,感动盘瓠神,于是最终落址漫水。后来,漫水田姓族人遭遇瘟疫,祖神托梦划船可免灾,果然病人上船划两趟即病愈。为感恩,明永乐二年(1404),漫水在村后四星塘建龙王庙, 并年年划龙舟纪念祖先。

    光绪十七年(1891),漫水盘瓠庙迁现址,堂正面内墙壁建宝台,宝台正中竖有“本祭盘瓠大王”(居中)、“本祭新息大王”、“本祭四官大王”三块石碑,宝台上空安放一对金光闪闪的龙头。殿前照面枋上有一块0.5平方米呈扇形的木刻浮雕图案,图案左正中刻有一龙头、狗耳、牛身、狗尾(上翘)、虎爪,麒麟形状的“龙犬”,“龙犬”右顾立在一块呈山洞形的岩石上;“龙犬”左上方飞舞四只蝙蝠。此为盘瓠崇拜“图腾”。该图腾被日本及国内专家认为是从未看到的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图腾。盘瓠庙与龙舟寮,成为附近苗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驱邪恶、求吉利等的祭拜之处。

    一、麻阳盘瓠祭的主要过程

    盘瓠祭历经数千年,麻阳盘瓠祭历经数百年的流传,祭祀和民间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麻阳苗族独特的大端午习俗,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每年举行的五月盘瓠龙舟节,是麻阳盘瓠祭的核心文化活动。整个活动分开神门、唱大戏、龙下水、参神期、竞渡期、回神日六个阶段。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十七结束,共历时17天。仪式古朴,声势浩大,场面宏大,观众如潮,具体过程如下:

    1.开神门(农历五月初一)。意为预先向祖神发出参加活动的邀请。主事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饮后,穿起青衣长衫,头包笋壳丝帕;到五更天,鸣第一遍锣,召集百十个龙舟桡手。卯时,开盘瓠庙门,燃火把照亮庙堂,噤声,首司掐诀讨筶(卦),众人合力就庙中石槽盆、石凳杀猪一头;鸣第二遍锣,上五供,敬36盅酒,参拜祖神数遍后,歌手成二纵队排列两边,继而大鼓大锣,大号齐鸣,爆竹声中敞开大门,首司五老同唱《开神门歌》:

    五月初一开神门,开而不开见得真。

    当初不是凡间马,我是三座大王神。

    ……

    (五老唱,每两句,百人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接着唱《根源歌》:

    且消停来慢消停,漫漫消停将歌吟。

    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有根本。

    大王原居辰州府,沅陵县内有家门:

    ……

    (五老唱,每两句,百人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歌毕,由等候的各家各户给盘王敬酒,放鞭炮,直到下午五点,摆上十余桌酒宴,划拳唱歌,各尽所欢。

    2.唱大戏(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十)。方圆百里苗民及远道游人,不辞路途辛苦,纷纷赶赴盘瓠龙舟节会。为酬谢来客,盘瓠庙临近村寨多组织各类戏班,搭台演出娱乐。演出剧种有地方传统傩堂戏、辰河高腔、阳戏及麻阳地方自创剧种——麻阳花灯戏。

    3.龙下水(五月十一)。恭请盘瓠庙中龙头及龙船寮龙船下水。 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饮后,穿起青衣长衫,头包笋壳丝帕;到五更天,鸣第一遍锣,召集所有族人。卯时,开盘瓠庙门,燃火把照亮庙堂,噤声,首司掐诀讨筶(卦),男子合力就庙中石槽盆、石凳杀猪两头。接着举行三项仪式:

    (1)拜神(拜寿,上午8时至10时),鸣第二遍锣,将解剖后的两头全猪摆上贡桌,上五供,敬36盅酒,参拜祖神数遍后,歌手成二纵队排列两边,继而大鼓大锣,大号齐鸣,爆竹声中敞开大门,首司五老同唱《敬寿歌》:

    大王诞生高辛时,来到漫水永乐春。

    永乐二年来到此,代代相传到如今。

    ……

    (五老唱,每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2)游神(上午10时至12时),拜神后,鼓锣号鸣,五老端着三大王牌位,手拿香把,领队前行;4人抬盘瓠图腾,8支大号、120人划旱龙舟、24人舞龙灯、12人舞草龙灯、30面大旗随后。4面大鼓齐擂,鞭炮不停,请盘瓠大王游观后代子孙的村庄,乞求祖神保佑。游毕,回庙侧龙舟寮集合,在两只龙舟前头共进中餐,呷泡汤稀饭。

    (3)请神(下午2 时至4时),在龙舟寮前设贡桌,五老叩拜两只龙舟,掐诀请神(请龙舟下水),胜筶(阴阳卦)到手,扬头、掌艄、锣手、鼓手上船到位,200桡手围扶两只龙舟两侧。五老高唱《请神歌》:

    请神三杯上马酒,子孙今日来请神。

    今日请神花船上,要到水上去观景。

    ……

    (五老唱,每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歌毕,锣鼓喧天,将船抬下水,将龙头龙尾装好,蜈蚣旗插上,桡手在船上坐好,五老龙歌又起:

    ……

    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祭龙神。

    子孙人人把礼行,大喊三声上船行。

    今日子孙来拜请,拜请大王水上行。

    大王请在龙船上,子孙一同上船行。

    (五老唱,每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歌毕,鞭炮、锣鼓齐响,两只“花船”(盘瓠水龙舟俗称)平头划向江中。当天,在锦江河中龙船潭(水流相对较缓,长期用来划龙船的江中河段,俗称“龙船潭”)里划船上下八趟后,船靠岸,举村寨共享晚餐,当天晚餐最少50桌,参加人员包括外乡、外县和本地参加活动的乡民。

    4.参神期(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四)。

    (1)龙舟寻祖。每天卯时,首司虔诚讨筶,早饭后,鸣炮开船,携带香纸,沿河参拜临近数十里水路的庙宇庵堂。

    凡盘瓠曾落脚驻留或建有盘瓠庙的地方,必全体下船进庙上供敬奉,齐唱《根源歌》,缅怀祖神公德,当地村寨苗民必杀猪设宴招待聚餐。遇伏波庙(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或道、佛等诸神庙宇及神灵遗址,船不上岸,但须在相距参神处200米时,就紧锣密鼓,船头的8对桡子指空竖立,扬头对参拜处栽跟斗,继双脚原地奔跑,8名桡手丢冥钞于河中,余人噤声,仪式完毕,齐喝“划!”锣鼓齐鸣,划往他处。

    (2)接茶求吉。寻祖途中,锦江两岸的苗民在河边码头设贡桌,摆几百个粽子粑粑和香烟、鞭炮,备两面大蜈蚣旗,按照自己需求制作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好年成等内容的信旗,恭立河岸迎接盘瓠龙舟,俗称“接茶”。为酬谢主家,龙舟歌手根据所求,选择歌词,回唱《谢茶歌》:

    且稍听来慢稍听,慢慢稍听将歌论。

    今日尊亲接龙神,金纸银钱用火焚。

    饮酒须说酒中事,吃茶须说茶根本。

    ……

    (歌师唱,每两句,百余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接茶人求子,要回唱《求子谢茶歌》:

    且稍听来慢稍听,慢慢稍听将歌论。

    大王下江来观景,今日尊亲接龙神。

    ……

    (歌师唱,每两句,百余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接茶人求祛病,则回唱《病茶歌》:

    ……

    尊亲接神为生病,特别今日谢龙神。

    桌上摆起斋贡果,三杯清茶谢龙恩。

    尊亲敬神神甘领,保佑尊亲免灾星。

    ……

    (歌师唱,每两句,百余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接茶时,岸上男女老少争先以事先准备的麻纤交换“龙须”(请神前,挂在龙头上的麻纤胡须),戴在脖子或手上,作为免灾符;很多人抱小孩上龙船舱里洗澡(不生疮),接喝“龙涎”(随船首司沿龙头倒下的水,传说可治肠胃病)。接茶的人络绎不绝,盘瓠龙舟桡手起早贪黑忙个不停。

    5.龙舟赛(农历五月十五至十六)。邻近每个村寨各出一只龙舟,数十乃至上百艘龙舟齐集龙船潭竞技。竞渡前,所有桡手都须持桡参拜盘瓠庙,龙舟集体面向盘瓠庙方向鸣炮示意。两只盘瓠龙舟则游而不竞,其他龙舟也可与其相戏,但盘瓠龙舟绝对不能获胜,否则是对坐“花船”观光的盘瓠神的不敬。其间,锦江两岸遍插五色蜈蚣旗,盘瓠庙外坪地蜡染幡旗林立,如潮观众云涌而至,大端午盛会达到高潮。

    6.回神日(农历五月十七)。请盘瓠神回归神位的日子,当天举行三项仪式:

    (1)抢神(比发人)。上午10点,两只盘瓠龙舟划到距离盘瓠庙左近接龙亭。先由首司五老将猪头、五贡及香宴在接龙亭摆好,亭子两边插蜈蚣旗八面,大锣、大鼓、大号、鞭炮齐全。五老在接龙亭掐祖师诀法式,两只龙舟在对岸用绳子连紧并齐。待双方扬头把香纸烧完,鞭炮一响,两只船分开,齐向接龙亭奋进,接龙亭的鼓、锣、号、鞭炮齐鸣,至两船拢岸方止。五老用稻草量船(由于船势凶猛,且允许船头水手离船拉船,所以龙舟往往滑岸上数尺),哪只船居前3寸,就谕示该船水手多发一房人(意即人丁兴旺)。

    (2)扫瘟神(划倒船)。据传,倒划盘瓠龙舟能扫除瘟病,因此,每年龙舟上岸前都要划“扫瘟船”。抢神仪式完毕后,两只龙舟头向上游、尾朝下游排齐,艄橹横放船尾,扬头翻倒跟头,手掐八卦诀,口念咒语,桡手面对船尾,边划边吆喝,直到龙船洲头。众人立船上唱《扫瘟歌》:

    天瘟地瘟神赶去,天财地保送子孙。

    麻衣孝服神赶去,百年长寿送子孙。

    ……

    (歌师唱,每两句,百余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然后,桡手面向船头,向盘瓠庙快速靠岸。

    (3)回神(请神回庙)。岸上大旗招展,香案齐备,炮声隆隆,锣鼓接应,庙内20面幡旗、60面方旗布置就绪。两只盘瓠龙舟一拢岸,几百人即将船抬进龙舟寮。所有划手集中盘瓠庙内,待大堆的纸、大把的香烧得最旺时,五老高唱《请神回庙歌》:

    请神三杯上马酒,请回下马酒三巡。

    今日请神庙堂内,各坐各位受香灯。

    ……

    (五老唱,每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

    歌毕,全体水手享用两头猪,厨子早已办好佳肴,大家吃得酒醉饭饱才各回各家。

    旱龙舟:麻阳习俗——水上木龙舟在河中连续划三年,必须在岸上歇三年,否则不祥。在木龙舟不能下水的三年里,陆上旱龙舟承担木龙舟的全部职能。其间,除了没有水上龙舟赛外,其余的仪式一项不缺。

    二、器具

    (一)盘瓠庙中器具

    1.贡台。盘瓠庙中堂内侧正中设石贡台,为祖传数百年神器。平时,贡台内侧供“盘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石碑牌位(一般高0.6米、宽0.4米),牌位前供石香炉(一般高0.7米,上端长口径0.5米,呈元宝状);岁时祭祀,摆36个酒盅斟酒,并五供及一对红蜡烛;五月龙舟节,加摆剔毛白条全猪(包括内脏)。

    2.杀牲器具。盘瓠庙前石坪有数百年历史的祖传石槽盆、石板凳(漫水盘瓠庙现用盆、凳据传已经承传900多年),是专门用来杀牲的神器。一般石槽盆长1.4米,宽0.6米,呈椭圆形;石板凳长1.8米,宽0.4米,长方形。

    3.龙头、龙尾。共一对,龙头长3.5米,身体周径0.8米,头周径1.5米,口径0.9米,红色龙舌凸出0.3米,眼睛直径0.15米,8个扎小红旗0.2米高鹿角,颔挂2斤长0.8米的麻线作龙须;龙尾4米,直径0.6米,为木质雕刻制品,金黄底色,间红、蓝、绿、黑色,龙头有镂空花纹及鳞甲,龙尾雕刻鳞甲及三叉尾鳍(扇宽1.1米)。平时悬挂盘瓠庙中堂两侧;日常酬神,请出神庙,安放旱龙舟首尾;五月龙舟节,请出神庙安放水上龙舟首尾,回神时请回庙中供奉。

    (二)传统仪式器具

    1.首司穿戴。举行请龙头、龙尾仪式时,首司五老着法衣(青布长衫),头戴前额处插有三片笋壳的青丝帕(据传,龙犬盘瓠杀敌立功后,为化人形,需入桶蒸七日七夜,高辛公主怕蒸坏盘瓠,提前一夜开桶盖,盘瓠头部仍为狗状,剥笋壳环丝帕遮羞,后人因此沿袭)。

    2.乐具。(1)大锣,一面,铜质,直径0.6米,圆形,祭祀前召集、开祭,整个祭祀过程使用;(2)长号,一对,铜质,长1.6米,口径0.2米,铜管自然收缩,至吹口设掌形封口,一般吹两长两短节奏,运用于整个仪式;(3)大鼓,一面,高0.8米,直径1.2米,鼓点多变,视情形而定,运用于整个仪式;(4)钹,大小各一副,铜质,多1、2、3点子,运用于整个仪式。

    3.装饰。(1)幡旗:8面,长12米,宽2米,蓝布蜡染花纹,镶花边,五月龙舟节期间布盘瓠庙外坪地;(2)蜈蚣旗:120面,三角形,旗面画象征性动物图案,外镶花边,五月龙舟节期间布盘瓠庙外坪地,临近进村寨道路两侧延伸300米以外及“花船”(盘瓠龙舟)两侧;(3)图腾面具:8个,木质,0.6平方米大小,画传说中盘瓠神异形象,盘瓠庙祭祀、旱龙舟陆上游神、“花船”水上参神用;(4)盘瓠图腾:1个,木质,1.6平方米大小,上刻龙犬瑞畜图案,运用于陆上祭祀。(5)虾兵蟹将:各一对,以竹篾为骨架,外罩黄布,制虾须、蟹爪等,身以红、蓝、绿、黑等色画鳞甲等,为龙舟装饰用具。

    4.盘瓠龙舟。俗称“花船”,2只,船长27米,宽3.5米,船首尾安盘瓠庙供奉龙头、龙尾,尾插2面蜈蚣旗(长2米,宽1.4米),安黄红色龙尾(木质雕鳞甲艄舵),中设大鼓、大锣各1,插18面小蜈蚣旗,桡子(划桨)52支(一般为椿木制,紫红色,长1.15米,宽0.2米),扬头小旗1面。所有水手赤脚、着青色衣、戴青巾或狗头帽,用于寻祖、回神等仪式。

    5.旱龙舟。长48米,外围画蓝、红龙鳞黄布,挂40划手腰间呈船形,船首以板车推装盘瓠庙供奉龙尾及扬头,中间分两行布虾兵蟹将8个,图腾面具8个,板车推装大鼓1面,抬大锣1面、盘瓠图腾牌1块,船尾以板车拉盘瓠庙供奉龙头及掌艄。整个旱龙舟队包括首司、指挥等120人。桡手随鼓点轻重缓急划船,缓时弓步,喻缓流漫进;急时蹲划,喻激流勇进,用于陆上酬神,1992年后也用于迎宾活动。

    麻阳苗族是盘瓠后裔,盘瓠是他们信奉的始祖、崇拜的图腾。麻阳盘瓠祭,把祭祀和民间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麻阳苗族独特的大端午习俗,也是国内独一无二有苗族特色的端午习俗。

    三、麻阳盘瓠祭的主要特征

    1.历史的悠久性。从麻阳现在保留完好的盘瓠庙宇碑记看,麻阳盘瓠庙建成最迟在清代光绪年间;从麻阳口头传承文学看,麻阳盘瓠祭最迟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已经相当盛行。已经传唱600余年的《麻阳漫水龙歌•根源歌》,就是一部“盘瓠”辰水迁徙史,从唱词中可以推算“盘瓠”迁入麻阳是在唐代以前,此时,麻阳盘瓠祭已经存在。

    2.表现的唯一性。麻阳盘瓠祭有三个全国绝无仅有:一是“盘瓠图腾”浮雕,麻阳漫水盘瓠庙横枋正中刻有扇形浮雕图案,主体是龙头、狗耳、牛身(前后大腿根部有水涡纹)、狗尾(上翘)、虎爪,身子左倾,顾首右盼,闲步洞顶“岩块”上的“龙犬”;其左上方环绕四只蝙蝠,乃一幅五福瑞图(盘瓠的“瓠”,蝙蝠的“蝠”,与“福”谐音),这是保留最完好的反映农耕及生殖崇拜意识的“盘瓠图腾”。二是划龙舟怀祖,其他地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划龙舟是为纪念屈原,而麻阳五月划龙舟是为怀念祖先“盘瓠”。三是盘瓠庙体系,麻阳有据可查的盘瓠庙及其遗址有18处之多,保留完好的尚有8处,如此区域性普遍修建盘瓠庙实属罕见。

    3.内容的独特性。麻阳盘瓠祭发展至今,已经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庙堂敬祀是以“三王合一”为象征的蛮汉文化合流,并且由单纯的祭祀演变为娱神娱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集原始祭祀、文化娱乐、体育竞技、人际交往等内容为一体,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4.形式的古朴性。麻阳盘瓠祭无处不体现出原始的古朴特性。五月初一“开神门”,卯时(早晨五点多)开庙门杀猪,全部在火把的光亮中完成,而且整个杀猪过程必须在庙中已流传数百年的石槽盆中完成。据传,盘瓠化人形时,头顶未成,顺手剥竹笋壳遮羞,因此,首司五老在履行所有传统仪式时,除着法衣外,还需戴笋壳丝帕。

    5.崇拜的广泛性。一是广泛的群众性,麻阳境内盘瓠庙普遍建立,盘瓠祭深入民间。二是举行仪式的长期性,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七,包括开神门、唱大戏、龙下水、水陆乐、龙舟赛、回神日六个阶段,历时17天,期间要完成“八神”程序,即拜神、游神、请神、参神、敬神(接茶)、抢神(比发人)、扫瘟神、回神,并且农历十月还有专门的谢神仪式。

    6.传承的完整性。麻阳盘瓠祭,有完整的庙宇场所体系,完整的活动程式,特别是“龙歌”得以完好、系统地保留和传唱至今,充分说明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四、麻阳盘瓠祭价值

    麻阳盘瓠祭,作为一种区域性苗族文化习俗,是苗族盘瓠文化的原始积累,是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价值主要有:

    1.文化价值。盘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瑶、畲等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麻阳盘瓠祭,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了远古的盘瓠文化。麻阳盘瓠祭保留完整的传统仪式,特别是传唱600余年的“龙歌”,以及世袭的民间山歌、花灯戏、摇橹歌等,全面地反映了盘瓠文化的特征,揭示了苗族的精神生活、心理活动、思维方式。

    2.社会价值。(1)强化民族传承意识。麻阳盘瓠祭,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强化“不忘历史,不忘传统”的民族心理意识,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反映。(2)展现民族包容心理。麻阳盘瓠庙中都设有三块牌位——盘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其中的“新息大王”即东汉时征伐五溪苗蛮的朝廷大将(授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敌对双方代表同处一庙,象征的是民族大团结,展现的是民族文化的包容心理。

    3.学术价值。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而言,现存建筑、口传文学成为研究民族历史的主要依据。《麻阳龙歌•根源歌》是一部苗族辰水迁徙史书,记载了苗族从沅水迁入辰水的大致经过,对考证苗族历史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4.实用价值。麻阳盘瓠祭已经成为地域性的文化活动,盘瓠庙成为展示民间民族文化的平台,方圆数百里苗民云集节会现场,人们的交流,不仅仅是情感、文化、生产经验等精神层面的交流,而且包括生产、生活等物质的大量交流,在增进民族团结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五月龙舟竞技,则不仅是全民性的体育竞技活动,而且由于盘瓠龙舟竞渡的独特性,它吸引了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人们赶赴盘瓠节,麻阳盘瓠祭在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序交流中,也构建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平台。

    2006年,麻阳盘瓠祭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麻阳苗族自治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