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古丈跳马节
古丈跳马节
    土家族跳马节,时间为农历春节后第一个马(午)日,属阖族连寨节日性酬神歌舞盛会,流行于古丈县古阳镇太平村和双溪乡宋家村及其附近土家族聚居的村寨。

    古丈县古阳镇由原古阳镇和城关乡合并组成,是古丈县政府所在地。古阳镇位于古阳河畔,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城,土家族人口占一半。县城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为低平河坝,是当阳之地,故名古阳镇。

    双溪乡位于古丈县西部,与古阳镇毗邻,多半人口为土家族。该乡境内多为崇山峻岭,溪河交错,地势险要。宋家村位于该乡东南部,与古阳镇太平村相连,土家风情浓郁,尤以土家跳马歌舞盛行闻名遐迩。

    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境地区,世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毕兹卡”,即今天的土家族。湘西土家族聚居在酉水沿岸。后晋天福五年(940),溪州刺史彭世愁与楚王马希范,在古丈县境内的下溪州故城会坪歃血盟誓,立下闻名遐迩的溪州铜柱,立下“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万个春”的夙愿。古丈县是土家族聚居的大山区,土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1984年以来,其境内的河西白鹤湾战国楚墓群大量文物的出土,揭示了土著(土家族)文化与楚国、巴国文化交融、碰撞、借鉴的历史事象。下溪州土家英雄向老官人(向宗彦)与鲁力戛巴(鲁大王)的后裔,为避战乱,先后沿酉水、古阳河迁至一个名叫热溪(今太平村)的大山中,生息繁衍了土家族人。土家族自古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千百年来长期积淀形成的原始礼仪中,具有神秘瑰丽的楚声遗韵。而在这背景下所形成的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傩祀傩戏,以祭祖为主要内容的社巴歌舞和毛古斯,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迁徙热溪一带的鲁氏、向氏族人,将土家古老歌舞和傩祀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借鉴汉族和苗族古老文化因素,逐步形成了跳马节庆歌舞活动。

    纱箩作头,挑篮作身,枇杷叶作耳,棕树叶作尾,土家后生骑着扎制的战马,跃进马场,这就是居住在湘西古丈县土家族人于岁初每一个马日所举行的盛大酬神还愿活动——跳马。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对跳马曾作如下简述:“如地方突起人畜瘟疫,虫蝗旱灾,其他禳解无效时,方叩许之。叩许此神,不能即时酬还,必待岁丰之年,始酬祭之……并扎马数匹,全身糊以黑白黄纸,外加粉饰,如马一般。马腰间特用竹块扎两圈孔,以便使人身穿入孔内,表示形同骑马状态。赛跑时,无异马跑之姿势。扎马至少要五匹,多则八匹,喜热闹者随人作之。以桌一张,摆于跳马宽坪中为神坛,桌上摆些酒樽肉献。马场满插五彩旗帜,星罗棋布,井井有条。燃烛烧香,觋师念咒,杀大猪一只以祭之。先交生而后上熟。祭仪完毕,方许跳马……远近村人,踊跃前来观看不少。亦有玩狮子、龙灯者。跳马完毕,留客夜宿,餐后晚间主宾相约,男女歌唱,一唱十和,比赛优劣,一般听者,赞声助兴。甚有歌师,男与男唱,女与女唱,大展本能,各显神通。不会歌者,吹乐器,跳鼓舞,随人所好,尽情娱乐也”。

    跳马其时间为春节后第一个马(午)日,内容非常丰富,计有许马、择日、扎马、操旗、调年、驾马、西可乐、出马、祭神、跳马、烧马、抬老爷、审老爷、烧老爷等内容。土家举行跳马祭祀活动,酬谢土地神,祈望年丰,六畜兴旺,国泰民安,并以跳马形式进行操练,显示力量,以歌舞形式表达欢乐之情。

    土家跳马,从祭祀范围来说,属于地区连寨之祭;从时间上来分,为节日性的祭祀。它的活动宗旨是还愿,举行隆重的跳马表演,送马上天献给土地神。跳马整个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包罗万象,既酬神娱神,亦自娱娱人。跳马是土家先民生活、劳动、战争、祭祀、娱乐场面的生动再现,对研究土家族迁徙、习俗、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及民族文化艺术均有极高的价值。

    我们现已掌握的跳马资料有: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中有关跳马的记载;1955年《湘西土家族访问团古丈分团访问工作报告》中有关土家跳马的记述。此外,还有1989年2月10日首次恢复土家跳马节的实况录像带一盘,搜集跳马资料录音带4盒,跳马活动照片50余张。《湘西民间舞蹈集成》与《湘西文化大辞典》中对土家跳马均有相关记载。

    民谣曰:“热溪土蛮有古根,不等三年装马灯,两个纱箩来做嘴,一床花被盖脚裙。”土家跳马其实是“三年两跳”,不是每年都举行。

    跳马起源大约在明初时期。据老人回忆,1942年举行过一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也举行过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没有举行过。1989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五),首次恢复土家跳马节,湖南电视台和州电视台《湘西行》摄制组拍下活动盛况,并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中播放。1991年10月21日,200多名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代表在古丈观看了独具特色的土家跳马傩祀傩舞田野表演。1997年9月建州40大庆时,古丈代表队在吉首市表演土家族跳马。2002年8月,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组来古丈拍摄《土家族跳马》民俗片,并在省内外电视台播放。此外,土家跳马还参加州电视台《把丰收的喜悦跳出来》电视音乐片的拍摄。逢年过节,土家跳马节目常去县城参加新年迎春文娱活动。

    一、许马

    湘西土家族先民避居深山,生产力水平极低,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人们为了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于是向主管山坡五谷杂粮的土地神许愿。土家认为马是最宝贵的礼物,唯有马才能充当祭品。农历二月二,相传为土地神生日,届时由寨主领头,每家一人,来至村头的土地坪,向土地庙中的土地

    菩萨许愿。先上生,即抬着活猪以供;后上熟,即用猪头及全副杂碎热气腾腾地敬土地神。众人一齐跪下,磕头,奠酒,土老司念念有词:

    “抬头望青天,师傅在身边,来到大皇土地殿前……领受在前,保佑在后。千年毛猪一头,凤凰鸡一只,敬你老人家,保佑寨上清静平安,五谷丰登。今年年成好了,我们就跳马。现从六匹许起。阴阳隔纸不得相见,以珓为凭。”若连得阴阳圣三珓,意即土地神已答应了;若没得,两匹两匹往上加,直至十二匹时,土老司又开口了:“一年十二月,给你老人家谢个月月红。”若如此时再拗珓,只好许十四匹,其中两匹归领寨去扎。

    除许马之外,还要许炮火(鞭炮),同样以珓为凭,十万响为限。许马仪式完毕,用一红布披挂在土地神头上。参加仪式的众人,通通在土地坪共食猪羊,以示庆贺。

    二、择日、扎马

    许马后,春耕将至。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劳,秋后粮食丰收,遂择日跳马,以酬谢土地神。按天干地支记日法,农历正月头一个马日(午日)定为跳马日。有时,亦选择正月十五那晚举行,以便安排各项活动,为元霄节之夜增辉添彩。

    扎马一般安排在腊月间,地点在村外溪边一个名曰马扎冲的岩坝,一切花费众人筹集,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人们因陋就简,用纺线的纱箩做马头马颈,用运粮的挑篮作马身,用被单作马皮,用枇杷叶作马耳,用棕树作马尾鬓毛,加以裱糊彩画,即成一匹雄壮战马。

    如今,人们嫌马扎冲路远不方便,改为其中一匹马在那儿扎,其余的就在村外一个偏僻农舍扎制。马扎完毕,得挑选身强力壮的后生担任骑士,在村边不显眼的地方进行操练,做到动作熟练,不露破绽。

    三、操旗、调年、贺马

    马日的前三晚(有时甚至前七晚)都要举行操旗表演。正旗有十二面,长方形,为红蓝黄绿各色,最大的是龙旗凤旗,滚边带丝;陪护旗数杆,为三角形(即蜈蚣旗);此外还加进朝代旗,人们记得有一杆旗上书有“咸丰”二字。所谓操旗,就是旗手们拿着彩旗,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进行列队与操练,其步伐有慢步、细步、梭步、快步、跑步等,队形变化多端,彩旗迎风飘扬,令人眼花缭乱,旁观者大放鞭炮,以示鼓励。操旗队伍沿着村寨街头巷尾进行,最后来到土地坪,将操旗表演推向高潮。操旗一般都在傍晚举行。

    操旗之后,就开始调年。土家打鼓调年就是跳社巴舞。社巴舞亦称摆手舞,是土家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歌舞。“正月初间,男女齐集歌舞,拔除不祥,名曰摆手,又谓调年。”这里的调年规模不怎么大,且不用土老司主持,男女老少自行组织起来,在锣鼓声中围圈而摆,尽情欢跳,两人一组,面面相对,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扭腰旋转,刚健有力,大都跳些模拟农活动作,舞姿矫健,粗犷大方,乡风浓郁。人们边调边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男女双方爱慕表白。调年一直要进行到天煞黑才收场。与此同时,土地坪两边,人们爱看的地方戏(高腔、阳戏、灯戏等)也纷纷敲响闹台,大唱对台戏,观众随人所爱,选择节目欣赏。

    以上活动,一直要延至马日前夜。马日前一天下午,还要进行一场热闹异常的贺马表演。贺马,顾名思义,即祝贺土家跳马节。邻近的客家和苗家与土家早有姻联关系,彼此和睦相处。他们特组织庞大的龙灯、狮子灯、武术贺马队伍,抬着用竹摇杆绞着的长串鞭炮以及三眼炮,在鼓锣声中浩浩荡荡向土地坪汇拢。主人亦出动溜子队、操旗队,抬着老爷出寨去接,在土地庙前同拜土地神。拜毕,随即举行玩龙舞狮表演,共庆土家盛大节日。

    四、西可乐

    西可乐表演是在马日前一天晚上,紧接操旗与调年之后。西可乐系土家语音译,汉语简称西灯或邪灯,确切含义还无法确定。现有四种说法可供参考。①“西”意译铁,“可乐”即荒笼柯,连起来意为用铁制的生产工具去开垦荒山,表现远古时期土家先民披荆斩棘,砍火畬挖土时的欢乐情景。②西可乐意即铁砣子,土家民间故事中,讲述一位农妇用绳拉铁坨子在地里来回行走,以除去杂草,这与上边说法有近似意思。③西可乐即“打鸣——咳”的意思。打鸣即召唤,咳即玩,整个意思是“大家邀约玩热闹”去。④有人还把它意译为杂古笼统。还是让我们从西可乐表演的本身去推敲它的含义吧。

    西可乐表演者为男性,有的头戴罗皮帽,有的用帕子遮着脸,有的倒披蓑衣,装扮成一群山鬼子从马扎冲呐喊着冲进土地坪,表明山鬼子也高高兴兴地参加土家跳马盛会。他们在灯笼火把油香的映照下,在坪场当中分头同时表演打粑粑、钓鱼、扎豪、掳虾、打卦、打莲花落、送春、打九字鞭、打溜子、吹木叶、春牛耕田等妙趣横生的原始艺术,并与观众交流感情。例如打粑粑的两个男士,蓑衣倒披,用勾勾槌向粑粑槽(地面)使劲反复锤打,扮演妇女的一旁作虚的出坨,做粑动作,并向围观人群送粑粑:“你一坨,他一坨,中间还有一大坨。”又如春牛耕田,装牛的(一人或二人)皮褂子反披着,用枇杷叶作牛耳,用稻草扎两只牛角,在前面爬行,摇头摆尾装成拉犁状,另一农民戴着斗篷蓑衣,掌着木犁(去掉铧口),手拿竹鞭驱牛耕田,喝骂声不绝于耳,将田间劳动情趣表演得淋漓尽致。有时,两头牛碰在一起,表演激烈诙谐的牛打架,惹得观众捧腹大笑。算命瞎子拉着胡琴,给观众用土话算命。钓鱼的手拿钓竿,随时向人群中抛饵,猛扑过去声称抓到一条大鱼(一般是逗惹年轻妇女)。捞虾者多系苗家妇女,她们背着小孩,手拿三角捞兜,腰系篾篓,穿行人缝间,作掳虾、提兜、捧虾、装虾等连续舞蹈动作,天真烂漫,滑稽可笑。西可乐表演带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土家人民纯朴、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表演中既夸张,又不乏细腻。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表演西可乐的有男也有女,再不搞男扮女装,衣裳也较讲究,接近生活和舞台装束。道具也较真实,如用真糯米粑或萝卜片片做道具,向观众抛去,众人抢粑粑,类似土家上梁甩梁粑,把西可乐表演推向高潮。表演西可乐时间较长,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主人宾客,演员观众,全体出场,逗趣耍笑,插科打诨,尽兴娱乐,各得其趣,直至深夜,真谓可喜可乐也。

    五、出马、祭神、跳马、烧马

    当寨上雄鸡开口啼鸣,宣告马日来临。铁炮轰响头遍,凡参加跳马活动的人各自回家消夜(禁止吃酒);二排炮响后,跳马队浩浩荡荡沿着马道向土地坪奔来,沿路燃点大股大股油香,照得如同白昼。马队三人一组,骑士们头戴草帽,手举篾刀,扬鞭催马,威风凛凛;赶马人头戴纱箩帽,一手握刀,一手拿棕扇(防炮火烧马皮)尾随其后;旗手高擎战旗,马前开道。整个队伍游行次序为:土乐队、操旗队、抬老爷,最后是马队。此时,鞭炮齐鸣,鼓锣喧天,马铃叮■,热闹非凡。剽悍的骑士大显身手,以跳代跑,所向披靡,杀气腾腾地向跳马场(即土地坪)挺进。

    大队人马来到马场后,由三名土老司及一名女巫带领,在土地庙前设坛祭祀,燃点香纸蜡烛。献上猪头酒菜。掌堂师念咒几遍,带领众人及马队向土地神虔诚跪下磕头三次,转身向天地磕头三次,祭礼毕,鼓锣、万民伞放置当中,马队旗队入场进行跳马表演。抬老爷的在四周往返打旋观看。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在圈定的范围外观看精彩的跳马舞。马队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在热烈的炮火号乐声中,绕场数周后,以刚劲粗犷的马步、变化多端的队列、优美雄健的造型,表现紧张的操练和激烈的战斗场面。时而马场闲步,时而互相嬉戏,时而冲锋陷阵,时而万马奔腾,把节日气氛渲染得如火如荼,别有一番情趣,赢得众人阵阵掌声和喝彩。跳马表演历时大约一两个钟头,其间鼓乐不停,炮火不止,花费颇巨。

    尽兴表演完毕,马队旗鼓队送老爷至村后溪边后,再返回土地庙前,土老司焚香烧纸,口念送马经,遂将马骨架堆放在一起,在熊熊烈火中,马骨渐化,意即将马如数献给土地神。

    六、抬老爷、审老爷、烧老爷

    老爷为黎民百姓父母官,理应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于是,人们用竹子扎一乘敞篷大轿,并精心制作如真人一般大小的官吏,头戴乌纱帽,身穿长袍,端坐轿中,由两名小鬼抬着,四名小鬼手拿乌梢鞭前呼后拥,一顶万民伞开道,鱼贯而入,好不风光。官老爷今天也闲下心来,与民同乐,观看跳马盛典(据说以前县城里的县官老爷常骑着真马亲自观看跳马)。当跳马表演结束,马队送老爷到村后,就开始对老爷进行审判。一名土老司充当审判官,另一名土老司模仿老爷腔调作答。将老爷放在地上后,审判官首先发问:

    “老爷老爷,今天我们土家举行跳马庆典,抬着你走遍大街小巷,威风堂堂。现在我要问你这当老爷的,今年年成好不好?”

    老爷答道:“年成十二分好。”

    “人民是否安康?”

    “人民安康福长。”

    “六畜是否兴旺?”

    “六畜兴旺发达。”

    “六畜可有瘟恙湿气?”

    “没有瘟恙湿气。”

    “今年是否国泰民安?”

    老爷无所谓答道:“这个你应该问问皇上。”

    “那再问你,社会上坏人偷扒摸抢危害百姓你管不管?”

    老爷一口拒绝:“这个我可管不了!”

    “那寨子上牛吃麦子马吃荞你管不管?”

    老爷不耐烦了:“这些区区小事我当官的就是不管!”

    审判官与老爷重复一次以上,一问一答,老爷态度十分傲慢,死不改口。审判官大怒:“你这个老爷,大事管不了,小事不愿管,看来一定是个糊涂官。来人啦,把他重打八十大板!”

    众怒。在一片喊打声中,原先抬老爷的小鬼这时反仆为主,用乌梢鞭“一十、二十、三十……”重打老爷屁股八十大板。尔后,再审问第三遍,老爷还是不改口,众人怒不可遏,齐声喊道:“把他用火烧了!”老爷于是在熊熊烈火中焚毁成灰。

    土家族跳马节相关制品:

    土家族龙凤大旗及朝代旗、唢呐、土号、锣鼓、道具马、纸扎老爷、万民伞及供品等。

    土家族跳马传承人:

    鲁选明,男,78岁,高小文化,1942年从艺,土老司。

    鲁光高,男,82岁,私塾文化,1946年从艺,土老司。

    鲁选龙,男,67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司乐。

    鲁选福,男,70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司乐。

    鲁选长,男,68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司乐。

    鲁选瑞,男,71岁,初中文化,1989年从艺,导演。

    鲁昌洪,男,70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导引。

    鲁显林,男,74岁,中师文化,1989年从艺,美工。

    向光福,男,74岁,中师文化,1989年从艺,美工。

    鲁选生,男,77岁,初中文化,1989年从艺,美工。

    向光祥,男,59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司乐。

    曾纪莲,女,68岁,初中文化,1989年从艺,操旗。

    张正满,女,42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调年。

    彭秀英,女,62岁,高小文化,1989年从艺 西可乐。

    土家族跳马节主要特征:

    1.连寨节日性歌舞盛会。跳马节的活动以土家族村寨为主体,邀请苗族、汉族同胞参加盛会,即举行“贺马”表演。届时,苗族的舞狮、捞虾与汉族的龙灯参加表演,喻民族大团结之意。

    2.祭祀活动与歌舞活动相结合。跳马节上举行祭祀土地神仪式,并举行跳马舞表演,最后烧马,意即将马献给土地神,祈望年丰。

    3.民族歌舞的大汇串。土家族固有的梯玛跳神、跳摆手舞(即调年)、毛古斯(即西可乐)以及操旗舞、跳马舞在这里尽情表演,既娱神,又娱人。

    4.民族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操旗舞与跳马舞的表演,显示出土家人抗倭保疆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而抬老爷、审老爷、烧老爷又表现出土家人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最后将这糊涂老爷(贪官)焚毁成灰。这充分说明外御强敌,内惩贪官,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奥秘所在。

    土家族跳马节是土家族独特的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熔土家族民间艺术为一炉,对研究土家历史、征战、迁徙、生产、民俗、民间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土家族诸多民族民间艺术在这里都有较全面的展示,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如山鬼子在西可乐中的表演是毛古斯中毛人表演的发展,其对话与屈原《九歌》山鬼与女巫之间的对话十分相似,故可以这样说,屈原笔下的山鬼,有可能来源于湘西土家族歌舞中之鬼神。

    2.历史研究价值。土家族的历史及族源,诸说并存。而土家跳马节的有关资料,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为土家族与楚人、土著、巴人之间的渊源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3.文艺观赏价值。摆手舞在跳马节上尽兴表演,舞姿优美,粗犷大方;操旗舞、跳马舞又以矫健的舞姿、多变的阵容、优美的造型表现紧张的操练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土家跳马节录像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受到观众的欢迎。

    4.旅游开发价值。土家跳马节表演曾参加1991年中国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田野表演,及1997年建州40周年大庆演出,令学者专家刮目相看,认为这是古老的土家族民间艺术的集中表现。尔后,又多次在本县旅游区和节庆活动中展演,逐步形成具有湘西特色的旅游品牌。随着原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她必将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2008年,古丈跳马节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