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名录
|
传承人
|
非遗实物
|
非遗机构
|
非遗视频
|
图说非遗
|
非遗研究
|
政策法规
今天是
本 站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献
•
相关图片
•
相关视频
首页
>
非遗名录
>
民间文学
宋玉传说
宋玉的传说流传于湖南沅澧流域,在临澧境内更是家喻户晓,深受群众喜爱。
宋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爱国爱民、佳作甚多、影响古今的杰出诗人。“诗圣”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二中感慨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仙”李白在《感遇四首》之四中也由衷地咏道:“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宋玉的代表作《九辩》时则明白地赞道:“《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宋玉勇于创新,独钟讽谏;他师承屈原,发扬光大。正如北宋重要的政治家、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所说:“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
宋玉因著《小言赋》受到奖赏,被赐田云梦泽(一说为被贬流放),即今临澧县境内的宋玉村。宋玉在临澧生活的时间较长,清同治《安福县志•流寓》载:宋玉“尝居于邑,有城与庙,及看花山,放舟湖诸迹,后殁,葬邑之峪溪河南岸”。现在宋玉赏花、泛舟的湖光山色都成了临澧县的风景点,也成了临澧县历史的一部分。
有关宋玉的传说仍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有:“乾隆戏水放舟湖”、“宋玉魂惩赵美人”、“看花山麓著《九辩》”、“泛舟湖旁编《楚辞》”、“天葬忠魂悼宋玉”、“文星陨落峪溪河”、“宋玉托梦劝学”、“农夫庙中教子”、“穷书生募捐修书院”、“宋玉显灵助八樵”等。现择几则简介于下:
“看花山麓著《九辩》”。宋玉居住临澧之后,白天躬耕垅亩,夜晚秉烛苦读。暇时,他常沿溪而行,在附近的小山上栽种了许多的山花。不日,宋玉在山边结一草庐,每日静坐庐中,开始了他《九辩》的艰苦创作。宋玉的一群朋友也常常聚于草庐之中,与宋玉饮酒弈棋。不觉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深秋九月,他又来到山上,只见满山花草已渐枯萎。宋玉好生伤感,猛然惊醒:百花虽艳,终有凋落之时,我终日沉迷于酒杯棋艺,《九辩》何日著成?不觉自责有加。当即,宋玉从庐中冲出,抱着那副古棋,愤然弃入峪溪河内。从此,宋玉闭门谢客,潜心创作,一部《九辩》终成万世经典。这座山后人也就称为看花山,直至今日。
“放舟湖中编《楚辞》”。秦灭楚后,楚国人满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国大志。因而,秦国的统治者加强了对旧时楚人的镇压,所有为楚国歌功颂德的文人学子、辞赋诗文都在他们的打压之下。宋玉作为楚国旧臣,对楚国怀着很深的感情,他又恨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力,终日沉默寡言。一天正值屈原忌日,他联想到恩师的教诲,精神为之一振,发誓以恩师为楷模,著书述志,以传后人。自此,宋玉怀着对屈原的思念,着手将老师的《离骚》与自己的新作《九辩》合编成册,名为《楚辞》。为了避开时事的纷扰,宋玉每日驾舟独往,泊于湖心,专心于《楚辞》的编写。后来,人们就把他泊舟写作的湖叫做放舟湖。
“峪溪河杏坛施教”。宋玉放逐临澧之后,为使楚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他效法孔子,杏坛施教,在峪溪河南岸的高坡上,设立了“楚辞书院”,将附近农户渔家的子女,不问贫贱全部免费收来书院进行启蒙教育。从此,这里倡教助学之风日盛,一时间,“山野穷觅无顽童,农舍尽闻吟书声”。后人为纪念他倡教的功德,不仅为其建庙四季祭祀,还在他杏坛施教的地方募捐修建了“九辩书院”。相传在修建“九辩书院”的时候,万事俱备,只差8根三丈立柱无处寻觅,急坏了修建书院的主持。忽一日,天上雷雨交加,一阵大风将宋玉庙揭去天盖,殿中8根立柱齐齐倒下,其中一根立柱上赫然留下两行字:“兴教盖万世兮,供我何慷;愿他日之遴风兮,皆此栋梁。”人们知道,这是宋玉把人们供奉他的大殿拆了,将立柱献出来建造书院。
“楚大夫托梦责村夫”。“九辩书院”建成后,乡里学风昌盛。一年,天遇大旱,地里庄稼眼看颗粒无收,农夫心急如焚。有的村夫对自己的孩子说:现在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读书又有什么用,还是回家帮助浇水抗旱。于是,有不少孩子便中途辍学。当天夜里,那些辍学学生的父母,个个做了同样一个梦,梦见宋玉责备他们鼠目寸光,遇到困难就荒废了子女的学业。第二天一早,那些受到宋玉梦中责备的村夫都带着自家的孩子来到宋玉庙中叩拜,并把孩子送进书院继续读书。至今,在宋玉村一带,仍保留有孩子启蒙前,都要先到宋玉庙或宋玉墓叩拜宋玉,然后进学校读书的习俗。“养儿不读书,好比喂笼猪”也成了这一带劝学的俗理。
临澧宋玉的传说的表现形式有口传、文章、诗、民间曲艺演唱等,深受群众欢迎。宋玉的艺术作品和品格,影响、激励着后人。
宋玉传说的基本特征是:
1.宋玉的传说在民众中的亲和力特征。宋玉人品高洁,他的作品反映的是劳动大众痛恨腐败朝廷,因此他的人品深受人民群众所敬爱;他的传说伴随着楚文化的音韵而诞生、成熟,上下两千年,纵横三千里,为楚南大地劳动大众赞颂,在田头地边、茶馆火塘旁都为人们津津乐道,他的传说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
2.表现形式的口语化特征。宋玉的传说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劳动大众用方言俗语在田间地头、屋场火塘等场所讲述的,讲述者是按照当地的方言俚语,绘声绘色地讲述的。它通俗易懂,增强了传说的艺术感染力。
3.民间传说的趣味性特征。宋玉是一个生活在民众中间的伟大文学家,他的身世与遭遇构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宋玉的传说千百年来经劳动人民的不断加工,使其更富于趣味性。人民对宋玉这个伟大的文学家,爱戴有加,赞美有加,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很多美轮美奂的故事,其中包括附着神话色彩的美妙故事,使其更加鲜活动人。宋玉的传说的表现形式不仅有民间的口头传说、故事,还有民间艺人演唱的曲艺节目,增加了艺术魅力。
4.宋玉的传说内容的真实性特征。宋玉的传说每个故事都有翔实的史料佐证,据安福镇县志记载:“周宋玉屈原弟子,尝居于邑,有城有庙,及看花山、放舟湖诸迹,后葬邑之峪溪河南岸。”除此之外,《澧州旧志》、《湖南通志》等也都有记载。常德市方志办应国斌先生在撰写的《宋玉终于临澧考》一文中,从赐田、居邑、葬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这些历史记录,增强了传说的真实性。
宋玉是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人物。宋玉的传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发展。我们研究“临澧宋玉的传说”,也就为研究宋玉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古代文化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宋玉的传说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临澧宋玉的传说”语言口语化,情节生动感人,内容健康积极,也是一般民间文学作品所难以比拟的。到今天,宋玉的传说已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篇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更是一篇铭刻着楚文化发展轨迹的历史性文学史诗,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宋玉作为历史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进步有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对他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通过听他的传说,不仅是高雅文化的享受,也在享受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历代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心雕龙》称:“屈宋逸步,莫乏能追”;李白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杜甫诗赞:“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欧阳修云:“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历代文人泰斗无不视其为宗师,引为楷模。因此,有关宋玉的传说这一口头民间文学,无论是对宋玉本人,还是对楚辞文化进行学术性研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008年,宋玉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临澧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