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二酉藏书洞传说
二酉藏书洞传说
    二酉藏书洞的传说源于怀化市沅陵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二酉苗族乡境内二酉山。

沅陵二酉山,乃大酉山与小酉山之合称,小酉山前有酉水、酉溪相汇,小酉山半腰有一山洞,便以二酉洞得名。二酉山原为乌宿镇所在地,200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的乌宿区所辖的落鹤坪、棋坪、清水坪、乌宿四乡合并成立二酉苗族乡。居住的人大多是苗人和土家人,他们的语言是果雄语,俗称哇乡,同时也是生苗和熟苗的分界之处。

    二酉藏书洞的传说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湖南为最。二酉藏书洞的传说久远。相传上古时黄帝于此山藏书,武陵人善卷因避战乱,隐于此山守护黄帝藏书,并以之教化当地百姓。周朝时,周穆王又在此山中收藏异书。二酉藏书洞高2米,宽3米,洞内面积约100平方米,厅内有两块岩石,一块矩形石台,相传是伏胜当年用作读书的简易书桌。另一块岩石是原生的,形如菩萨,人称菩萨岩,上面凹凸不平,似若干

    小尊佛刻。洞厅后壁,又有一个小洞,人要伏下身子才能钻进去,深不可测。曾有人入洞探险,找不到尽头,只说在洞中能听到头上有撑船的篙声。传说这个洞直达东海,是东海龙王到二酉洞偷阅古人藏书时潜游的秘道。

    《方舆胜览》载:“小酉山石穴有书千卷,相传避秦人所藏。”《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郡国志》则记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凡博士官以外所藏《诗》、《书》、《百家语》也在焚烧之列,有敢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30日不烧判黥刑,并罚为城旦。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恐慌,大量珍贵典籍灰飞烟灭。秦国大儒、博士官伏胜,学识非常渊博,能过目不忘,且惜书如命,情急之下,他连夜在家中修造了一道夹墙,将家中“禁书”藏于其中。第二年,在伏胜住地咸阳发生了坑杀四百六十多名儒生事件。这迫使终日为保护“禁书”而提心吊胆的伏胜决心铤而走险,他带领一名心腹仆人扮成药材商人,悄无声息地潜出咸阳,将一千余册经典书籍藏到周穆王曾经藏过书的二酉洞中,效法善卷所为。

    伏胜在二酉洞守护藏书期间,每日背诵抄写被秦始皇焚烧绝版的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填补了一些失落著作的空白,增加了藏书量。秦国灭亡后,伏胜将所藏之书全部献给汉朝,受到刘邦的高度嘉奖,赐高官厚禄,伏胜不肯接受,唯一心愿就是继续默写被烧掉的书,到汉文帝时,伏胜已九十高龄,自己不能动笔了,就躺在床上将书背给女儿羲娥听,再由羲娥转背给他的弟子龟错,由龟错记录成册以后传后世。

    有一年,汉文帝急需《尚书》,但是这部书被秦始皇烧掉了,伏胜的藏书里又没有这部书,于是伏胜不顾病重,拼着生命残余的最后一点精力,将《尚书》背给羲娥,书刚背完,伏胜就耗尽了生命的火花,走完了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龟错将其誊写好送呈给了文帝,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文《尚书》。伏胜一生主要著作有一部《尚书大传》。后人有“嬴氏烈焰中,大力负之走。茫茫九州有,选胜于二酉”的诗句,纪念此事。

    由于伏胜、由于二酉洞,秦始皇焚书的目的失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薪火相传,伏胜成为捍卫中华文化的大功臣,人们在二酉山顶为伏胜建殿塑像,焚香祭拜。二酉洞也成为天下读书人敬仰的文化圣地,被历代文人视为天下第一文化名山,前来追思缅怀先贤圣迹的游人、墨客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

    唐朝诗人刘禹锡初贬为朗州司马时,曾游二酉藏书洞,留下一首《咏伏生》的五言诗:“京宅紫宫巷,飞车若云游。峨峨舆篷内,卷卷百家书。字字准宣尼,步步拟相如。皓天舒荆楚,灵景照神州。”吟下描绘伏胜冒险藏书,一路尘土飞扬的情景,让后人看到一个极端艰难、极其悲怆的人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宋真宗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隐游于此,感慕追思善卷之德,上书真宗皇帝赵恒,建祠庙祀善卷,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皇帝准其奏,下旨在二酉山顶为善卷建立祠堂。明朝时,辰州卫人董汉策、王世隆分别自费在山中建翠山、妙华书院。

    清光绪六年(1880)二月,原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提督、湖南学政、北京大学第四任校长张亨嘉到二酉洞祭拜先贤,挥笔题写了“古藏书处”四个笔锋苍老、遒劲有力的大字,刻成石碑竖在二酉洞下的山崖下。

    同一时期内又创办了两座私立书院,一座是翠山书院,另一座是妙华书院,办学的目的旨在能培养出一批如翠山高耸的人才,个个都能写妙华文章,成为美才俊杰。

    抗日战争期间,湘府迁沅陵,来此避难的专家、教授很多,方圆百里内学风盛行,为二酉人才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二酉村出了近百位专家教授,成为远近闻名的教授村。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山寨中就考取了数十名大学生,走出了更多的人才。

    二酉藏书洞的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如下一些显著的特征:

    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在沅陵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口中一代接一代地流传至今,是一个不老的神话。

    由于二酉洞伏胜的藏书使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二酉藏书洞成为中华文明最古老“图书馆”的代名词。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里或与此相关。最常用、最著名的有“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有“湘东遗恨”、“才贯二酉”、“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等。

    二酉洞的传说崇善尚德。伏胜因慕名善卷而不远万里将禁书选择藏匿于二酉山的二酉洞,是因为善卷知识渊博,为人谦和,曾做过尧帝的老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象征。

    二酉山一带之所以为古代的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处,是因为文明教化的结果。由于有儒家思想为主体内容的汉文化进入大湘西,二酉山一带的老百姓开始摆脱茹毛饮血的习俗。文化的影响,使这里的生产、生活逐渐进入了文明阶段。长久以来,文以载道,二酉山藏书洞的传说强化了这一文明的进程。

    二酉古藏书洞的故事本身所包含的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发愤图强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莘莘学子顶礼膜拜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依托。

    二酉藏书洞的传说是民间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它所延伸的洞穴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文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地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酉藏书洞的传说具有珍贵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价值。从东汉《汉书》到《辞源》所载,都证实了二酉藏书的传说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学富五车通四海,书通二酉行天下”,二酉藏书洞的传说是中华文化、楚湘文化、五溪文化的源头,为中华文明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2008年,二酉藏书洞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