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隆回花瑶呜哇山歌
隆回花瑶呜哇山歌
    隆回花瑶呜哇山歌是以山歌的演唱常加衬词“呜哇”而得名。主要流传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位于县境西北边陲,东南毗邻小沙江镇,西北依次与溆浦县葛竹坪、九溪江、源溪江接壤。虎形山瑶族乡境内属雪峰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西面山峰林立,沟壑幽深,东面地势较高,逶迤绵亘,呈现两种地貌交融起伏的景观。由于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交通闭塞,来往不便,如是便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

    呜哇山歌是隆回花瑶历史的见证者。它历史悠久,起源于瑶族祖先劳动时的劳动号子。后来在反抗封建统治者对瑶民的残酷镇压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呜哇山歌的独特风格。

    元末明初,祖居江西吉安的瑶民,屡遭朝廷官军的驱赶杀戮。他们为了生存,群起反抗,几次举行造反暴动。战斗中,他们擂鼓鸣锣,用瑶语唱着高亢的进军之歌,鼓舞士气,与官军进行殊死的战斗。后来,他们被迫逃进深山老林,以狩猎和采集草药为生。在围捕凶猛的野兽时,他们往往几十人结成群体,一人击鼓敲锣,其他人发出“呜哇,呜哇”的吼叫声,向着凶猛的野兽进攻。

    打猎采药之余,他们又在崇山峻岭里刀耕火种,从狩猎转向了农耕。耕作劳动时,群体出动,高喊着“呜哇呜哇”的山歌号子,顽强地向大自然进军。祖先们反抗压迫的战斗之歌,演变成了劳动之歌。再后来,瑶民们为了自娱自乐,经常以呜哇山歌的形式,在田野山冈上自我愉悦。

    呜哇山歌经历了瑶族先祖时代的萌芽期,元末明初战斗中鼓舞唱和的孕育期,明中期至民国在狩猎和生产中的成熟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发展期等阶段。

    呜哇山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历史歌、风俗劝勉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四类。在这些歌谣中,情歌是一个最光彩夺目的部分。

呜哇山歌还可按声腔分类;按音乐形式和内容分类;按历史时期和习俗分类。呜哇山歌的歌唱内容,绝大部分是抒发内心情感,主要取材于劳动、生活、爱情、自然及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基本愿望。

    呜哇山歌相关器具比较简单,演唱时,一只鼓、一面锣即可。

    呜哇山歌突出地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

    1.语言特征。

    呜哇山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直陈、比喻、起兴、夸张、对偶、排比、反复、问答等。

    呜哇山歌在形式上有一定格律,但也可以因时、因地、因景的不同而不受格律约束。一般为七言体,每首六句居多,也有多句的。一般都押双句韵。

    2.曲调特征。

    呜哇山歌的韵脚叫调子,每种调子都有固定的名称,由三个字组成,犹如词牌的名称。这是世界上其他山歌所没有的,独具一格。据考共有24个,但大都失传,现流传下来的大约有10多个,常用的有少年乖、我老哥、我老常、我个贤、话来听、后生妻、后生干、好吃牛、好生谷、好生忧、水上漂、嫩滔滔、墨黑黑等。

    3.演唱特征。

    主要表现为呜哇山歌独特的演唱方法和润腔方法。

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多为成年男子用真假声结合演唱,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有较长的甩腔,常加用“呜哇……”等衬词。呜哇山歌高亢怪异,逼逼地扬到一个莫名的音调上,仿佛有山峰陡立在你鼻尖,你去寻那峰顶,徒令脖子发酸。歌者称“歌师傅”,其中主力已77岁,名王有富,歌时一手按腮,状极吃力,而歌声回环,若游丝不绝,一气跟出上百字,且悠悠地镶嵌许多“伊啊”的感叹。

    隆回花瑶仅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呜哇山歌的传承全靠口授心传,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呜哇山歌是一部花瑶的成长史。花瑶民族热爱美、追求美的美好心愿,全都浓缩在呜哇山歌激昂高亢的旋律里。它忠实地反映了花瑶民族在自然、社会、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感受,反映了花瑶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理想。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隆回花瑶以及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花瑶呜哇山歌对现代人研究花瑶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2.艺术价值。

    隆回花瑶在历史上饱受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种种磨难。但是,他们在痛苦的磨难中,不但没有屈服,没有垮掉,而且用越烧越旺的生命之火,创造出了气势磅礴的呜哇山歌。呜哇山歌高亢的旋律,是其他形式的山歌所无法相比的。正如一位音乐专家所评价的,就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也难以唱出呜哇山歌中的一些高音来。呜哇山歌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韵脚的用法,在所有的韵体文本里,绝无仅有,独具一格。

    3.生命形态价值。

    呜哇山歌是隆回花瑶生命形态的体现,表达出了隆回花瑶的一种生存方式。那穿透云天的“呜哇”甩腔,象征着他们面对恶劣环境,敢于斗争,敢于进取的顽强性格。就连他们对爱情的追求,也是气势磅礴,动天撼地。

    呜哇山歌是一种“口授心传”的民间艺术,全靠一代一代歌手口传下来。现在,老一代歌手健在的已不多。随着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年轻一代的花瑶男女,向往着都市社会的时尚生活,对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渐失热情,纷纷走出深山,进城打工,呜哇山歌后继乏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式微,导致许多人认为新音乐才是科学的、时尚的,而呜哇山歌等民族民间音乐是落后的。年轻瑶民对流行音乐的热爱远远胜过呜哇山歌,使呜哇山歌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因此,现在的呜哇山歌的传承尤显珍贵。

    2008年,花瑶呜哇山歌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