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宁乡麻山锣鼓
宁乡麻山锣鼓
    宁乡麻山锣鼓是湖南宁乡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吹打乐,是类似于宗教音乐和民歌的曲牌,因发源于宁乡县麻山而得名。麻山锣鼓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的麻山、朱石、东湖塘、南田坪、花明楼、道林、三仙坳等乡镇及临近的湘潭的韶山、如意亭、南竹山、银田寺,湘乡的大湖、白田等部分农村。

    宁乡麻山锣鼓是很有湖南宁乡地方特色的民间吹打乐。远在明末清初,外地一名游方和尚来到宁乡麻山一带的白云寺、白云庵等祠堂、庙宇化斋时,传授了一种类似宗教音乐和民歌的曲牌。后来经过几个时期的流演,到了清代光绪、宣统年间,这种音乐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从《接姐》、《叫五更》等几支曲牌发展到十几支、几十支。后来这些曲牌在几个县广泛流传。后由麻山杨文台先生整理成工尺谱,于1945年至1948年,编印成册。1956年正月,宁乡文化馆调著名艺人蒋三道师、汤东道师等来县现场演奏并录音,整理记谱,还参加了全省民间艺术节。1981年,中央音乐学院来人对麻山锣鼓进行了专门采访录音。1988年宁乡麻山锣鼓的论文载入了《中国民间艺术大全》。1993年4月湖南电台、长沙市电视台音像公司出版了《宁乡麻山锣鼓》磁带。

    宁乡麻山锣鼓虽史书和典籍缺乏完整的记载,但从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形制、曲目内涵记谱等方面可推测其发展脉络,从而知晓其历史渊源。

    宁乡麻山锣鼓演奏形式自由,既可室内演奏,也适合室外行进中演奏。麻山锣鼓在其演变渐进的过程中始终对地方民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宁乡麻山锣鼓的演奏形式分室内团奏和室外行奏两种,基本上是以五吹六响为基础,再加上丝竹乐器伴奏,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三四人组成,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喜庆之日,常在路途中边走边吹打麻山锣鼓曲牌,故人们又称为“路皮子开台”。

    宁乡麻山锣鼓的五吹为:大唢呐、小唢呐、笛子、竹引子、管子。

    宁乡麻山锣鼓的六响为:堂鼓、汉钹、锣、小锣、云锣、阴阳锣。后来还加上湖南的丝竹乐、大筒、中胡、统胡(亦名低胡)。

    室内团奏是以鼓为中心,右以两支唢呐并座以下再依次并座,小唢呐、竹引子、两支苏笛和丝竹乐器大筒、中胡、低胡。鼓的左边以云锣、小锣并座,钞、钲并座,阴阳锣、大锣并座。

    室外行奏是以打击乐先行,管弦乐后跟。打击乐小锣、云锣并行先导列其一,肚脐锣、阴阳锣并行列其二,钞、钲并行列其三,司鼓、大锣并行列其四,大铂列其五,管弦乐两胡琴并行列其六,两苏笛并行列其七,两小唢呐并行列其八,两大唢呐并行列其九。这样宁乡麻山锣鼓的演奏才有条不紊,行序不乱。

    宁乡麻山锣鼓是属于单牌体方各性结构形式的民间吹打乐。曲牌丰富,格调清新、秀丽大方,曲牌大多节奏平稳,富有一定的韵律,听之心旷神怡。

    宁乡麻山锣鼓据传说有104首,但多数已经失传。20世纪40年代,宁乡麻山杨文台和宁乡刘禄生、张芳之合编了一套宁乡麻山锣鼓《乐谱选粹》,共分5册。其中《小曲集》一木刻本上收集了一部分(工尺谱),但2002年宁乡文化馆搬家中又遗失。现仅约存曲谱32首(简谱本)。现有正式曲谱的32首曲名列述如下:

    1.接姐      12.调伙         23.菜园边

    2.排衙      13.枫树落叶     24.十双鞋

    3.白牡丹    14.画眉子钻山   25.夜落金钱

    4.四季红    15.八仙过海     26.瓜子红

    5.荷花出水  16.扯笋         27.茉莉花

    6.叫五更    17.神调         28.雪花飘

    7.调叔      18.捉蝴蝶       29.小花鼓

    8.放风筝    19.麻城歌       30.五杯

    9.烂板子    20.虞美人       31.交情调

    10.露水梭   21.下棋         32.生嫩笋

    11.劝调     22.绣麒麟

    以上这些曲牌大多是以景物来署名的,如《荷花出水》、《茉莉花》、《露水梭》、《白牡丹》、《画眉子钻山》、《雪花飘》、《瓜子红》等。这一类曲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描述和赞美,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接姐》、《白牡丹》、《调叔》、《叫五更》、《放风筝》、《四季红》、《荷花出水》、《枫树落叶》等8首,收入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00年正式出版的《中国民间吹打乐》曲集中。1993年3月曾由杨天福和省艺院杨向东与省花鼓剧院乐队一起,采用现代录音磁带录制了宁乡麻山锣鼓部分音响资料,当时发行磁带几万盒,但现已没有保存完好的音响资料。

    宁乡麻山锣鼓在流传的过程中,以自愿学者为传承特征。多为社会上自愿组合型,绝大多数是因爱好而业余参与,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宁乡麻山锣鼓名师开班,传艺是传承的主要方式,授艺时间较短,一般三四月到半年不等,他们都是“一脉相承”来传授宁乡麻山锣鼓的。

    宁乡麻山锣鼓以“古”、“慢”、“较多”为主要基本特征。

    宁乡麻山锣鼓的演奏归纳起来有四大特点:一是首尾慢速呼应式;二是捎鼓起吹固定式;三是高八度、低八度重叠和声式;四是起承转合齐奏式。

    宁乡麻山锣鼓的存在,证明中国古老的民间音乐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以丰富曲牌的乐曲体系以及独特的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形制和曲目内涵,体现了麻山锣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宁乡麻山锣鼓曲牌格调清新,秀丽大方,节奏变化多样,富有一定韵律,不但为本乡、本土的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受到国内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2006年,麻山锣鼓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宁乡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