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孙氏正骨术
孙氏正骨术
    孙氏正骨术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正骨医术,主要流传在湖南省邵阳市、娄底市一带的城乡,并在新邵县建立了治疗基地——邵阳正骨医院,为湖南省二甲特色专科医院。

    孙氏正骨术是民间祖传的中医骨伤治疗医术。起源于湖湘民间梅山文化中的“梅山断骨接续术”。民国初年,已在梅山医术中小有名气的骨伤郎中孙孝焜外出游方寻师,师从少林武僧七豹子习武学医,练就少林医治骨伤的独门绝技。学成回乡后,孙孝焜大胆地将少林骨伤治疗绝技与本地传统的梅山骨伤医术融会贯通,刻苦钻研神秘的接骨技巧,悬壶行医,济世救人,至20世纪40年代,已成为湘中地区饮誉杏林的一代骨伤名医。新中国建立后,孙孝焜响应政府号召,在新邵县城开设了骨伤联合诊所,住院病床达20张,成为当时邵阳地区第一家有一定规模的骨伤专科诊所。1960年,年仅52岁的一代名医孙孝焜不幸逝世,孙氏正骨术的第二代传人孙广生,自幼随伯父孙孝焜学医,尽得伯父正骨疗伤绝技的真传。他12岁即开始行医疗伤。为了弘扬家学孙氏正骨医术,他先后在湖南省卫生干部学校、湖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天津医学院深造进修,汇通中西,博采众长,在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的同时,始终坚持传统的孙氏正骨医术,提出了“形神并重、整体调治、理筋正骨、期位辨治”的正骨治伤理论。在孙孝焜逝世后,孙广生独自承担起孙氏正骨术的传承重任。1974年,在孙氏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大胆引进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现代骨伤技术。他1975年在新邵县中医院创办了孙氏正骨专科。1978年,新邵县政府正式任命孙广生为县中医院院长。1996年,新邵中医院被邵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邵阳正骨医院”,使孙氏正骨术得以迅速发展。1998年,孙氏正骨术的第三代传人廖怀章出任正骨医院院长,廖怀章是中医医学博士、孙广生的得意门徒,一直担任孙氏正骨术研究学科的带头人,他在孙广生的支持下,从骨伤理论上、临床治疗上、组方配伍上,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孙氏正骨术,利用孙氏正骨术的传统骨伤疗法,开展多项高难度骨科治疗手术和治疗研究,取得了数十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2003年,邵阳正骨医院被省政府确定为湖南省中医骨伤医疗重点专科医院。

    孙氏正骨术是湖湘民间传统的正骨医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学原生态传承保护下的一门独特技艺,因主要流传于古老的“梅山文化”区域,因此历来被赋予神秘传奇的“梅山医术”色彩。孙氏正骨术在民间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广泛的使用性,以保守治疗思想为原则,因“简”、“便”、“廉”、“验”而著称,采取“推、拉、端、扯”等手法正骨技艺,以及内服外敷祖传秘方所制膏药及冲剂的方法,使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经济、便捷,无后遗症。

    一、正骨手法

    1.高突复平:肱骨、股骨骨折,受外伤冲击和筋腱收缩造成骨茬错位隆起。手法:摸准部位,助手按住远端,整骨者待伤者外用止痛散生效后,稳、准、狠地采取伸拔、按摩对茬、捋平,正骨至平复状态,敷药、夹板固定即可。

    2.碎骨复原、险坑复起:各骨段因受外力挤压或碾砸造成骨体破碎、破碎粉状。手法:看准部位,涂敷自治止痛散,待伤者情绪平稳后,在助手帮助下,正骨者两手掬拢陷坑,十指分别用力,摸梭碎骨,推拿端整,归位平复(此手法凭医者经验和感觉),外敷止痛活血散,内服孙氏接骨散。

    3.抻摸、推摩、端整、按手、对接、正位、小固定。治疗过程不开刀、不手术、不住院,治疗周期短。骨外伤病人,一般只要十几分钟即可止痛,正骨后,一般只需一个月就能恢复如初。

    二、自采药

    地龙:俗名蚯蚓,以每年端午节下午获取的身长、体粗、黑亮色为佳,剖去内脏,置阴凉干燥处晾干半年,后研细末备用。

    土鳖:俗名簸箕虫,以每年端午节下午在老房内获取的为最佳,掐头待制。

    青蛙:俗名土蠊蝈,端午节捕,抓青蛙若干,剖去内脏,将去头土鳖填满青蛙肚腹,用少女头发丝缝合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半年,后研细末备用。

    孙氏正骨术外伤治疗,一般分为跌打损伤、骨折、粉碎性骨折。在祖传验方中有一基本祖方:孙氏接骨散,即:降真香、没药、乳香、川乌炮、藏红花、地龙、土鳖、海马、苏木、麝香、自然铜、血褐花、当归、五加皮、大三七等组方。

    在具体治疗中,因伤者骨伤轻重程度不同,采取加减药物用量的办法,分别研制成内服剂1号按骨散(主治粉碎性骨折);2号接骨治血散(主治各种骨折和骨折肿痛);3号止痛活血散(主治一般的跌打损伤)。

    孙氏正骨术骨外伤外敷用药制药技艺:

    组方:续断、川椒、丁香、川芎、当归、樟脑、五加皮、生南号、番白芷、生草乌等配伍而成。

    制作:研细末调成药膏。

    在外固定方面,主要采用夹板固定,对于夹板和外固定器械的制作,强调“势”(符合解割形态结构,有利于功能锻炼)、 “韧”(具有韧性,牢固固定骨折)并在传统夹板固定的基础上,改进了夹板的设计,发明了用于小腿骨折的托跟夹板,用于肱骨干骨折的支架夹板,用于前臂骨折的系统夹板,用于股骨粗隆骨折的带钩外固定支架;在“∞”字绷带的基础上发明了肩臂带,改进了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对于不稳定性长骨骨折,倡导经皮穿针配合夹板外固定等等。

    特色方药有:“七味金黄散”、“上肢伤1-3号方”、“下肢伤1-3号方”、“胸伤系列方”、“头伤系列方”、“脊柱伤系列方”、“跌打膏”、“止痛散”、“活血散”、“止痛胶囊”、“接骨胶囊”、“跌打胶囊”、“壮骨胶囊”等四十多个疗效显著的祖传验方和特色制剂。

    孙氏正骨术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代宗师:孙孝焜(1908—1960), 幼年拜师于少林和尚七豹子习武学医,后师从刘泽成,并认真研习新邵、新化、隆回一带梅山水师推拉、端、扯的接骨、正骨医术。20世纪40年代即成名医,饮誉杏林,授徒众多。门徒主要分布在娄底、邵阳两地区,以民间医师为主体。

    第二代学术传承带头人:孙广生(1946—2003), 为继承骨伤学科“绝招”,12岁即拜伯父孙孝焜为师,专攻中医骨伤学科,并得伯父真传。在学术上他博采众长、广为涉猎,独辟蹊径;青年时期他的临床和学术思想就已经自成体系。他的医术在中医骨伤界影响甚大,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第三代传人为孙氏正骨术中医骨伤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廖怀章和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孙广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孙燕、孙连益为代表的一批有丰富临床经验有成就的中青年医生,主要分布在邵阳市、娄底市两地区,湖南怀化、郴州、株洲和广东、广西、香港等地区,也有孙氏弟子行医,绝大部分在县以上医院工作。

    廖怀章为科班出身的医学博士,在医学上师承家学,推陈出新;在传统医术基础上更长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于临床,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劳模,是公认的孙氏正骨术的第三代传人的杰出代表。

    孙氏正骨术的基本学术思想是强调“形神并重”、“整体调治”、“理筋正骨”、“期位辨治”;重视传统手法的运用,主要手法有“拔伸牵引、提凹压突、触顶压合”等11项正骨手法;“拉蹬拽离、摇晃解锁、旋撬复位”等8项上骱手法;“捋顺法、捏弹法、屈伸展收、拔伸牵引”等9项理筋手法。孙氏正骨术在保留各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陈出新。

    孙氏正骨术产生于古“梅山文化”的核心圈——新邵,是神秘的湖湘民间传统正骨伤医术与现代正骨术的有机融合的产物,对研究湖湘文化,揭示梅山医术的科学成分,丰富我国传统的正骨医术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008年,孙氏正骨术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邵阳正骨医院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