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
    侗族傩戏咚咚推现存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

    天井寨位于湘黔交界的顶天山北侧,这里原本是一片山野之地。明永乐十七年(1419),一个名叫龙金海的侗族人由本省靖州来到这里,见有一眼长流的山泉,遂在这里定居。

    天井寨属于纯侗族地区,居民的房舍都是木结构的吊脚楼,居民日常用语为侗语,年轻人和部分中、老年人能说汉话。

    天井寨距离新晃县城56公里,距离贡溪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早年一条湖南通往贵州的石板路穿村而过,1986年,一条由贡溪连接贵州的公路修通,在天井寨山下150米处经过。公路成了天井寨与外界沟通的途径。

    关于侗傩咚咚推的历史渊源,进入这里最早的龙姓村民说:“咚咚推头在靖州,尾在天井。”怀化的学者据此推论,这种古老的艺术很有可能是在明永乐年间从靖州传来的。但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龙氏族谱》“四十五仲高三子地盛”载:龙地盛“生元纪武宗甲辰八月十五日辰时,至顺帝二年与弟地文由古州平茶徙靖山飞山脚。聚首年余,顺帝四年与弟地文公分发,后由靖山飞山脚徙晃邑平溪龙寨家焉。后殁洪武戊午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巳时,寿七十五岁”。由此可知,靖州的龙氏,是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从贵州榕江(旧称古州)乐里乡的平茶,迁徙至湖南靖州飞山脚下的。侗傩最早的源头会不会在贵州,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长期以来,村子里的龙、姚、杨三姓村民,只有龙、姚二姓参加侗傩咚咚推的艺术活动,杨姓人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参加侗傩咚咚推的演出。在村子里的水井边,有一块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所立修缮水井的石碑,上面记有这次公益活动头人的名字,其中龙姓4人、姚姓3人、杨姓1人,说明那时候杨姓已经定居天井寨,杨姓人不能参与这一活动,已经有很长时间。

    旧时,天井寨的东头建有一座盘古庙,供有三头六臂的盘古神像,寨子的西头建有一座飞山庙,庙中有个木柜,木柜里放着侗傩咚咚推的面具和戏装。侗傩咚咚推的演唱期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祈求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寨平安。村寨中若遇虫灾、旱灾、瘟病则视情演唱。每次演出前都要供奉面具。演出时,邻近村寨的侗民都要赶来观看。在每年春节期间的演出中,除了演出以外,还必须有教学活动,来完成它的世代传承。

    到了清代咸丰初年,天井寨人丁兴旺,已是200余户、千余人的大寨子,而且还在这里建立了集市,侗傩咚咚推进入它的鼎盛时期。咸丰四年(1854),距离天井寨15公里的甘屯侗民姜灵芝聚众起义,天井人奋起响应,至同治十年(1871)起义失败。近20年间,官军对这一带轮番征剿。天井寨的青壮年,在起义军中或战死、或逃亡,家中妇孺皆惨遭官军杀戮。直至战争结束后70余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天井寨才发展到14户人家,几经坎坷的侗傩咚咚推居然顽强地保存下来。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续修的龙氏族谱中对搬演侗傩咚咚推的戏场作了记载:“一处天井雾云戏场园圃一屯系我秀环公后裔公共之地。”在此期间,前清监生龙继湘曾主持侗傩咚咚推的演唱。龙继湘为侗傩咚咚推第20代传人,字步瀛,生于光绪四年(1878),卒于1961年,系前清监生。民国二年(1913)在贡溪创立国民学校,并充任校长。民国十七年(1928)任贡溪场墟晃县、天柱两属联防委员。他是天井寨中最有学识,且有社会地位的人。数十年间,龙继湘热心于侗傩咚咚推的组织、演唱和传承,对文化部1956年在新晃民间音乐的普查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1949年,解放军进驻天井,村民不知真相,尽皆逃散。解放军战士进入天井寨,在盘古庙里发现了侗傩咚咚推的面具,觉得很好玩,就把面具全部拿走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没有面具,侗傩咚咚推由戴面具改为涂面化妆。1956年,中央民间音乐普查组来到天井,由龙继湘接待。普查小组对侗傩咚咚推的音乐和表演进行深入调查。同年,侗傩咚咚推剧目《癞子偷牛》参加黔阳地区(即今怀化市)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此后,侗傩咚咚推多次到县里演出,受到群众欢迎。

    “文革”中,盘古庙、飞山庙相继被拆毁,侗傩咚咚推演唱活动停止10余年。1981年县文化馆吴声前往调查研究,撰写文章《新晃侗族傩戏简介》参加湖南省傩戏研讨会。此后,陆续有怀化地区艺术馆李怀荪、方晓慧等人前往天井考察,也撰写了论文。1992年,受到怀化地区艺术馆的资助,侗傩咚咚推重新制作面具,恢复了本来面目,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日本、韩国专家前来考察,湖南卫视也对侗傩咚咚推作了专题报道。2002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将天井寨定为傩文化基地,采取措施对这一古老艺术进行扶持,现在天井寨里的傩戏班能够进行正常演出,还到县城、怀化、吉首等地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侗傩咚咚推,又名“跳戏”。其演出期一般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半(即 “鬼节”),或如遇天灾或节庆,天井人也以咚咚推祈祷、庆祝。其演出场地,就叫“跳戏场”。

    咚咚推是天井人的集体活动,不为私家演唱。演唱之前,全寨人执香火纸钱,聚集一起,盘古庙祭祀盘古和飞山庙祭祀“十峒首领”杨再思;主祭人铺摆猪肉、糯米粑、果品和米酒,向神禀告演出的目的,请求神的保佑。随后炮声一响,开箱取出演出用具,依次排列于神前进行祭祀。然后商定演出剧目。接着,主祭人将面具、戏装搬至演出场地,再次供奉;继而进行演出。

    侗傩咚咚推现存演出的剧目有:

    《跳土地》:农人到田中耕耘,田头有土地庙。农人见到了土地神,农人向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土地神慨然允诺。开场必演此剧。

    《跳小鬼》:小鬼公、小鬼婆舞蹈、嬉戏。意在驱瘟逐疫,纳吉迎祥。《跳土地》之后,必演此剧目,以后的剧目便可随意安排。

    《天府掳瘟,华佗救民》:村寨中,因鬼蜮作祟而瘟疫流行,农人、农妇皆染疾,请来看香婆(巫婆)看香(即跳神),无法制止瘟疫。请求巫师冲傩,也无济于事。适有华佗走乡看病,被留至寨中,华佗为村民清洗患病肚肠,瘟疫被制止,黎民得救。

    另有两剧与此剧情节大同小异。一为《关公教子》,叙述关公教子极严格,其子关平受不了,被憋在肚肠之中,生了病,疼痛难忍。请来看香婆看香,疼痛不止。请来巫师冲傩,也无济于事。适有华佗路过,被留至营中。华佗破开关平肚皮,取出被憋坏的肠子洗净,关平得痊愈。一为《云长养伤》,叙述关公出征,被射伤肚子,久治不愈,同样也请看香婆看香,请巫师冲傩,均无济于事。后来也是由华佗为关公洗净肠子,关公方得痊愈。若逢天旱搬演侗傩咚咚推时,必演此剧。关公在伤愈之后,要连续不停地舞刀,一直舞到天边出现乌云,方罢手。

《癞子偷牛》:癞子偷盗成性,前往秀才家偷牛。狗吠,秀才将癞子捉住。癞子拒不承认。秀才告官,癞子被捆绑责打。另一种演法是,偷牛癞子与强盗同往,同被抓获、笞打。

    《菩萨反局》:剧中菩萨系以木雕神像绑在艺人的前胸进行演出。整个演出过程,都是人对神进行调侃,最后,要神背着他下山。因此,该剧又叫做《菩萨背活人》。

    《老汉推车》:一位老汉推着一位侗家阿妹在山路上行走,一位侗家阿哥随着行进,在推车老汉的撮合下,车上的阿妹和车下的阿哥产生了恋情。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以比武(射箭和搬举石头)排定大小。

    《关公捉貂蝉》:王允、吕布、貂蝉与二小鬼欢娱歌舞。关公欲捉貂蝉,二小鬼护卫。关公箭射貂蝉,也被二小鬼遮挡。关公施法术,貂蝉被擒。二小鬼禀报王允,王允命吕布追回貂蝉。吕布途中遇周仓,厮杀,周败。关公上阵,也不敌。后刘备,关公、张飞同战吕布,吕布遂被擒。

    《古城会》:关公与甘、糜二嫂抵古城,得知张飞下落,欲相会,张飞不肯开城。关公表明心迹,张飞更生疑心。后关公在张飞擂鼓三声中,斩下蔡阳首级。张飞释疑,开城相会。

    《打瓜精》:刘高看守瓜园,有瓜精作祟。刘高打瓜精以除邪恶。吉庆戏。侗傩咚咚推演唱期间,每日必演此剧,作为结束剧目。

    《造反》:侗傩咚咚推演唱全部结束时,由关公、蔡阳各率领一支人马戴上除狗、牛以外的所有面具,在戏场穿花、舞蹈、奔走、呐喊,以象征两支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侗傩咚咚推还有一些多年辍演、濒临失传的剧目,仅有九十多岁的老艺人龙子明一人能够排演,亟待发掘。这些剧目是:《盘古会》、《盘古开天地》、《土地公拜土地婆》、《姜郎姜妹》、《五马破曹》、《战华容》、《姜公钓鱼》等等。龙子明,1914年生,从小跟随父亲龙继湘学习侗傩咚咚推,1956年曾到黔阳地区(现怀化市)参加会演,他是目前天井侗族傩戏班班首,所有的剧目都是他一手所教,虽然年过九旬,仍然可以戴着面具上场演唱。他多次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侗傩咚咚推的历史和艺术状况,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艺人。

    侗傩咚咚推的唱腔,多是当地侗族民歌,如嘎阿溜、嘎消、山歌等发展而成。常用的有溜溜腔、石垠腔又叫苗腔、吟诵腔、垒歌,以及各种山歌腔调。

    侗傩咚咚推的舞蹈以双脚随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反复跳跃中行进。艺人们说,这种舞步来源于耕牛。牛头和两条前腿是一个三角形,牛尾和两条后腿也是一个三角形。

    侗傩咚咚推有36个面具(侗语称“交目”),一般为专用面具。

    侗傩咚咚推的乐器较为单调,仅有鼓、包锣(一种中间有小圆形凸包的锣)、大锣、钹两副;旧时侗傩咚咚推无管乐伴奏,近年增加了唢呐。

    侗傩咚咚推的道具除《菩萨反局》中的一具菩萨神像外,还有用布和竹条制作的“推车”,以及关刀、龙头拐杖、锄头、镰刀、木凳等。侗傩咚咚推服装依照剧中角色由当地裁缝自行缝制。

    侗傩咚咚推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它流传在湘黔边境地区,在这一带少数民族的其他傩戏中,不论是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各民族的傩戏,用的都是汉语,唯独侗傩咚咚推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侗语。咚咚推的流行范围最小,只在一个村寨流行,但它的人文价值丝毫不亚于其他傩戏。

    湘黔一带的傩戏演唱,都是由巫师演唱的,唯独侗傩咚咚推由普通村民演唱,它是一种村民参与的全民艺术。湘黔一带的傩戏,都以东山圣公、南山圣母为傩神,唯独侗傩咚咚推以盘古大王和飞山大王为傩神,东山圣公和南山圣母反而成了被嘲讽的对象。

    侗傩咚咚推中抑巫扬医的剧目,体现了古代侗族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情形在湘黔一带的其他傩戏中是见不到的。

    在艺术表现上,它的整个演出,除了角色的道白以外,都是在侗傩咚咚推的锣鼓声中进行舞蹈。这种以舞蹈推进剧情的傩戏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侗傩咚咚推作为一种侗族傩戏,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不但表现本民族的生活,也把汉族的故事纳入其中,对汉族的人物作了侗族化的处理,使当地群众更加能够接受。

    具有上述特征的天井傩戏侗傩咚咚推,在中国傩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古老侗族傩文化的缩影,是侗族地区优秀的民间戏剧文化。发掘、抢救、保护侗傩咚咚推,其主要价值有:

    1.民族学价值。一是侗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的繁盛与衰落、稳定与变迁、文化的传承与消失、接纳与摒弃,都在侗傩咚咚推的流传中得到体现或受到影响。二是侗傩咚咚推完全用侗语演唱与传承,拒绝使用汉语的“巫傩”加入以及抑巫扬医戏的再三出现,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将激发民族学家的浓厚兴趣。

    2.戏剧发生学价值。侗傩咚咚推作为一种原始戏剧,依附于宗教祭祀而产生,它的一些剧目还仅是戏剧的雏形,从中可以看出从傩舞到傩戏的过渡,为研究中国戏剧的发生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3.人类学研究价值。侗傩咚咚推演唱是侗族人对历史扑朔迷离的回眸,从对开天辟地的盘古,侗族人古代英雄飞山太公的祭祀,到对土地神的祈求,反映了侗族人进入农耕社会的心理状态。

    4.文化传播学价值。侗傩咚咚推作为一种侗族傩戏,却增加了许多汉族的内容,体现出汉族文化和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通过对剧中人物侗族化的处理,给这些汉族人物的形象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华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现象为研究中华各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开发价值。开发侗族傩戏咚咚推,使这一古老艺术得以流传 ,一方面可以为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提供古老文化的生动例证;另一方面可以打造成一个旅游品牌,使国内外游客领略古老文化的风采,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2006年,侗族傩戏咚咚推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