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大成拳
大成拳

       邵阳古称宝庆,春秋战国属楚,秦建昭陵县,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邵阳地处湘中要冲,境内雪峰山脉巍巍盘桓,资江穿城直奔洞庭,湘黔古道贯穿全境,上控长衡,下制云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山秀水,吸纳了汉、苗、瑶、侗、回、蒙、满等40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纯朴剽悍的民俗民风也形成了邵阳人崇武习武的传统和“宝古佬”精神,为中华武术奇葩——大成拳的创立、流行与传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大成拳源自古老的宝庆梅山洪拳。晚清咸丰、道光时期,湘军宝庆子弟兵江忠源部的武术教头郭元深,以宝庆梅山洪拳为基础,广泛吸收形意、八卦、太极、少林等武术的精华,结合湘军实战训练的需要,独创一套以拳代棍代枪代刀的武术套路,在宝庆子弟兵中广为练习。清朝末年,郭元深与其关门弟子王芗斋刻苦钻研武学,广交各路武林英雄,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参以儒、释、道、医等理论精要,并于清宣统三年(1911)正式开山设堂授徒,将其独特的拳学正式命名为“大成拳”。

       清末民初,大成拳第一代传人王芗斋在上海以大成拳先后击败日本拳坛名宿泽井健一、柔道高手八田一郎、欧洲拳击冠军杰姆士。

       民国时期,大成拳在邵阳各县广泛流传。

       20世纪70年代,大成拳传人王选杰与张礼义在邵阳开办中南武术学校,传习大成拳。1991年,邵阳市政府将大成拳推荐为市全民健身运动项目。

       大成拳主要由站桩、试力、摩擦步、推手、发力、试声、实作七步功法组成,具有养生健身、技击及观赏性三大作用。

       站桩,是大成拳的基本功。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原则、原理进行锻炼,就叫站桩。大成拳的站桩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不仅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且是技击练习的基础和必要途径。其诀法为:

       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意在悬空间,体认学试力。

       百骸撑均衡,曲折有面积,仿佛起云端,呼吸静长细。

       顶上力空灵,身如绳吊系,两目神凝敛,听内耳外闭。

       小腹应常圆,胸间微含蓄,指端力透电,骨节锋棱起。

       筋肉似惊蛇,足腕如蹙泥,力松意须紧,毛发势如戟。

       如或论应敌,拳道微末技,首先力均整,枢纽不偏倚。

       动静互为根,精神多暗示,路线踏重心,履步风卷席。

       旋转谨稳准,钩锉互用宜,劈缠躜裹横,接触揣时机。

       筋肉遒欲放,支点力滚丝,螺旋力无形,遍体似弹簧。

       关节若机轮,揣摩意中力,神活逾猿捷,足踏猫局蹐。

       守静如处女,动似蛰龙迷,纵横起巨浪,若鲸游旋势。

       蓄力如满弓,着敌似电急,鹰瞻虎视威,松紧不滑滞。

       鹘落似龙潜,浑身尽争力,蓄意肯忍狠,胆大心要细。

       神动似山飞,运力如海溢,一触即爆发,炸力无断续。

       学者莫好奇,平易生天趣,反婴寻天籁,躯柔似童浴。

       变化形无形,周旋意无意,随曲忽就伸,虚实自转移。

       勿忘勿助长,升堂渐入室,习之要久恒,不期自然至。

       试力,是大成拳功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站桩在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力由试而知之。”在站桩的基础上,反复做各种缓慢的、连续不断的动作,细心体会在身体有位移的情况下,站桩中培养的“浑圆力”,是否仍然均整得力,运用自如,为随机随势任意发力创造条件。其态式为:

       态似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霸王,一声叱咤风雷响,神情豪放雄且壮。

       遇敌接触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千丈,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

       齿叩足抓毛发似金枪,根根无不放光芒,神光离合旋绕在身旁,譬如水之有波浪,回旋不已,纵横在汪洋。

       无形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悠悠扬扬舒且畅,一经触觉立时紧即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

       闪展进退谨提防,打顾正侧丝毫不需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犹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需忙,丹凤朝阳势占强,拨躜撑拧断飞蝗,钩锉刀叉同互上。

       脚足提缩似螳螂,揣敌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己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齐撞。

       走步,是试力的继续。主要有摩擦步、鸡行步、三角步等基本步法。摩擦步是各种步法的基础。如果说试力是站桩的继续(其脚是不挪动的),那么,走步却是在走动的情况下试力,即脚下试力。通过身体前后、左右、进退的变化转换,检验身体在运动状态中,能否保持重心的平稳和动作的协调一致,做到随时发力。

       试声,是试力的补充。初试求有声,逐渐由有声变无声。要求做到“有声如幽谷撞钟,无声要气充毛发”。《大成拳论》指出:“试声如黄钟大吕之本,非笔墨毫端所形容,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声之情态,方能有得。”

       发力,即能量释放的训练。作为一门实战的拳术,有效的打击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站桩、试力、走步等都是为发力创造条件。前者等于能源储蓄,后者等于能量释放。通过发力训练,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势发力,这是大成拳所长之一。

       推手,是训练懂劲的手段。运用这种方式,观察体会对方劲力的虚实、强弱和动向,有意识地通过“点”上的接触,即皮肤的感应与大脑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作出本能的反应,解决运动中意识与行动脱节的矛盾,保持力量圆整、均衡,从而牵制和控制对方,使自己处于合适的发力地位,以便施以有效的打击或避开有威胁的攻击。

       散手,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在大成拳中称之为“实作”。可以说,它既是站桩、试力、走步、推手等各项功法训练的总成,又是直接和最后检验技击水平的唯一标准。、

       大成拳主张“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它认为兵器是手的延伸,只要身上有功夫,什么器械都能用。常用的有刀、剑、棍、枪和拂尘。

       创始人:郭元深(生卒年已无可考,大约在清中晚期)。

       第一代传人:王芗斋(18851963),已故。

       第二代传人:王选杰(1930 2000),已故。

       第三代传人:张礼义(1951 ),男,中国大成拳研究会主席、邵阳中南武术学校校长。

       第四代传承人:江非,男,现年46岁,邵阳市中南武术学校教练。邓大河,男,现年46岁,邵阳市中南武术学校教练。张刚,男,现年42岁,邵阳市中南武术学校教练。肖文胜,男,现年36岁,邵阳市中南武术学校教练。

       大成拳的基本特征:

       一、无程式化套路、无固定招式。

       在大成拳的整个训练过程中,没有程式化的套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招式。它认为:原始的搏击是不存在招式和方法的,套路是后天所创,是出于表演的需要而产生的,与拳道精神相差甚远,不但与技击毫无关系,而且妨碍和束缚了人体本能的发挥。因为套路是形式,没有很强的技击效果,只有注重内容实质,舍弃那些虚有其表的招式,才能切实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

       二、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炼。

       强调精神锻炼(即心理训练),是大成拳训练的又一特点。众所周知,精神因素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在精神力量的作用下,人们能克服许多困难,产生非凡的力量,干出超乎寻常的事情。大成拳的精神训练并不是矫揉造作,强打精神,而是在自然修炼的过程中,以意念诱导来培养人的精、气、神,恢复人的原始本能。

       三、似休似练、养练合一。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把锻炼和休息看成是对立的。在练功过程中,大成拳主张用意不用力,反对使蛮力、拙力,集养练于一炉,对解除人体疲劳、恢复人的机能有其独特的功效。工作繁重的人,紧张劳作之余,再进行体育锻炼,则感力不从心,年老体弱者,更是如此。许多人年轻的时候蹿、蹦、跳、跃、打球、举重无所不能,当年龄增大、体力衰退之后,就无法保持过去的锻炼了,甚至搞出伤病,不得不与从前的运动生涯告别。这不能说他所从事的运动不好,而是那些剧烈的运动由于体力消耗量大,非年轻力壮、精力旺盛者不能承受。大成拳讲究舒适自然,反对勉强从事超负荷运动,视锻炼与休息为一码事。同时认为,锻炼的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这样说,这种似休非休,似练非练,寓休息于锻炼之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养生健身,又能增长劲力。

       四、力量圆整、触觉敏锐。

       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一系列训练,逐步达到动作协调,触觉灵敏。与人作拳交手之时,劲圆力整,锐不可当,相比之下,风格迥异。各家拳术都讲发力,但其发力的方法,大都以局部之力为打击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一般离不开强制性的肌肉训练,如练石锁、举杠铃、做俯卧撑等等。由于训练不得法,尽管力大过人,一旦与人交手,仍然免不了被动挨打。

       简言之,大成拳的力量要通过站桩而得,试力而知,推手而懂,实作而用。

       大成拳的主要价值:

       一、有良好的养生健身价值。

       “大成拳道其使命在于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通过大成拳站桩练习可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强身之目的。

       二、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大成拳是文化拳,其拳理以儒、释、道、医、武等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为理论依据,使人习之甜蜜,却之不能(儒以修德、佛以修心、道以修性、医以修命、武以修形),它繁荣和发展了中华武术文化,是武林文化的百科全书。

       三、治病、疗伤。

       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用不同的养生桩法或因病设式,配以合适的意念,运用独特的手法,达到治病疗伤和解决现代医学都难以解决的医学难题。

       四、有很强的观赏性。

       大成拳虽无程式化的套路和固定招式,但在表演中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举手投足空中留迹,力量圆整浑厚,动作飘逸潇洒。

       五、有很强的技击实战作用。

       通过七步功法训练,使身心内外达到高度协调统一,内力充盈,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和抗敌自卫作用。

       2008年,大成拳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邵阳中南武术学校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