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会同民间手工竹编技艺
会同民间手工竹编技艺
    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边,沅水上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最适合各种竹类生长。全县南竹面积19525.1公顷,尤其是肖家乡、金龙乡、洒溪乡南竹产量全省闻名。天然水竹面积12462.6公顷,桃竹遍布全县各地,为竹编工艺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民间手工竹编技艺主要分布在会同县林城镇。

会同民间手工竹编技艺的历史渊源。自宋崇宁二年(1103)建立会同县以后,随着社会的演进,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民间手工竹艺编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编油箩、晒垫、船篷、缆绳、簸箕、糠筛、米筛、饭盒、凉席等。1928年肖体华的祖父肖乾昌由邵阳逃难到会同县林城镇定居,会同的竹编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肖氏家族是手工竹编世家,肖乾昌祖太公肖正淮自1808年开始便以手工竹编技艺谋生,已传承7代,近200余年。传统平面编织技艺到第五代肖乾昌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凉席上便能用篾丝本色编织出各种图案,如大团合、小团合、万字格、云勾、玉簪阶等,使凉席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的艺术价值。到第六代肖玉时,不仅完全继承了父辈的传统编织技艺,除能在平面竹编上运用篾丝不同层次的竹丝本色编织传统图案外,还创造性地运用竹丝本色和竹丝染色,编织各式各样的山水、人物、书法、鸟兽等造型。

    新中国成立后,肖玉带着儿子们跟自己学艺,其手工编织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少竹编艺术品送省、地参展,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文革”期间,能编各种神态的毛主席像。

    1971年会同县成立竹器厂,肖玉师傅创造性地使竹编工艺由平面上升为立体造型工艺品,在广州、北京等全国性交易会上参展获得好评,并打入国际市场。

第七代肖氏徒弟李盛国1979年8月荣幸地参加了有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等出席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1988年至1992年,曾两次赴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和一次赴牙买加传授竹编技艺。

    会同民间竹编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装饰欣赏类,二是生活日用类。装饰欣赏类,可编山水风景和人物图像,各种花卉、动物、书法等,如1938年肖玉与其父编织的《文天祥正气歌》,由一个驻军营长买去送给他在上海当师长的亲戚,后被英商高价买去(县志有记载)。新中国建立前肖玉还编有《八仙漂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凤栖牡丹》等作品;肖体华、肖体富在“文革”期间编毛主席像最多;肖体贵编有《水淹金山寺》等。书法作品方面,如1958年肖玉编织的挂屏《总路线的方针》,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个字编入其中,送湖南省展出。1971年肖玉带徒弟肖体华、肖体富、肖体贵、李盛国编织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大型条幅,两旁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联。装饰欣赏类还有立体形的,如花瓶、花篮、盘、礼盒和各种动物、禽类造型等几十种产品,内销湖南、湖北、上海、北京等12个省市自治区,外销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1972年4月,会同竹器厂以肖玉为师组编的工艺品首次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交竹制工艺品有蛋形篮、花瓶、盘子、礼盒、桌椅、花篮等产品共200套。1978年2月,会同竹器厂编制的《张衡与地球仪》挂画及5件立体造型竹编工艺品送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80年6月,会同竹器厂为中国对外友好协会赴法国、菲律宾举办“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提供了丝网花篮、团花礼盒两件展品。

    生活用品类:有桌子、椅子、茶几、果品盒、篮子、提盒、书架、各种形状的花瓶等,既美观又实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手工竹编技艺的基本特征:

    1.多样性。手工编织的竹类品种很多,包括艺术欣赏类和生活实用类。只要能画出来或有形的物体,都基本可以编织出来;体形大小由所需而定,可编挂画,可制屏风或编小品。

    2.综合性。可作工艺美术欣赏品,陶冶情操,美化环境;实用性强,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3.民众性。民间手工竹编技艺,群众参与性强,易学能普及,能形成产业。

    4.山区竹材资源丰富,制作工具简单。

    会同传统民间手工竹编技艺,是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千百年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南方竹源丰富,各地竹编工艺都有自己的特点,会同传统手工竹编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风格和民俗文化特色。

    2006年,民间手工竹编技艺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会同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