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花瑶挑花
花瑶挑花
    在雪峰山东北麓的隆回、溆浦两县接壤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支古老的瑶族部落,因其服饰纹样花枝招展、色彩艳丽夺目,人称“花瑶”。

    隆回县共有花瑶7000余人,自明朝以来就居住在县境西北部,今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大水田乡、麻塘山乡境内,为花瑶的分布区域。总面积392.49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瑶山”。溆浦县境内的花瑶分布在丫坪、中都、沿溪、九溪江、北斗溪和葛竹坪等10个乡镇,另外陶金坪、统溪河、小横龙、横板桥、温水等乡镇也有零星分布。明万历元年,瑶民为反抗朝廷压迫,建有唐梅寨、尖岩寨、鹅羊寨、天心寨、蕨芽寨、歇官寨、香炉山寨等八大寨。清末划为瑶山16峒,据清《邵阳乡土志》载:“徭(瑶)不编都以峒分,峒十有六。在县西北,属隆回巡检而统于县。”

    瑶山属雪峰山脉,群峦叠嶂,沟壑幽深,境内有大托石瀑、虎形山大峡谷、崇木凼花瑶古寨、旺溪瀑布群、江边怪石群、白马山仙境、百鸟朝凤奇观、草原梯田等众多的奇特自然景观,为花瑶挑花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素材。因长期生活于封闭、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花瑶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一直保存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以前,花瑶挑花就已兴起。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花瑶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记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这种描述与今天隆回花瑶女子的服饰正好相同:头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上着蓝色圆领衣,腰系挑花彩带,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绑带。

    明洪武元年(1368),花瑶从洪江迁往龙潭后,定居隆回。一天,瑶族姑娘在岩壁上玩耍,突然发现岩壁上丛生绿色花朵,十分漂亮,她们便模仿挑刺成挑花服饰,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花瑶挑花基本图案“杯干约”(《湖南瑶族百年》)。从此,挑花制作水平和技法日臻成熟,能以简练生动的手法,表现出复杂的自然形象和抽象的思维理念,且不用描图设计和模具绣架。

    新中国成立后,花瑶翻身做了主人,对美更加珍惜热爱。没有文字,他们就用挑花表达美好的心愿。“文化大革命”时期,花瑶服饰差点被当做“四旧”破除,花瑶女子改穿汉装,挑花艺术一度受到制约。改革开放后,独特的花瑶挑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瑶山被县委、县政府作为重点扶贫区和旅游开发区,花瑶传统文化得到了有力的挖掘、保护和发展。1994年,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花瑶挑花获铜奖。1999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局领导在东京召开的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花瑶挑花作了全面介绍,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花瑶挑花获传统工艺品金奖。2004年,浙江卫视、湖南卫视、陕西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相继拍摄了花瑶电视专题片,多方位展示了花瑶挑花亮丽的风采。花瑶挑花已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花瑶挑花主要体现在女子服饰上。她们的头巾、衣领、袖口、绑腿、小孩背带和筒裙都是挑花。除筒裙后片以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绣。筒裙后片则是在藏青色的直纹土布上用白线挑出各种图案。由于筒裙后片面积较大,一般长100厘米左右,高50~60厘米,其挑花纹样题材,有上千种之多。主体纹样可分为四类:

    一是动物类。以蛇、龙、鸟、鹰、虎、狮、马、兔等最为常见,有数百种之多。

    1.蛇:图案最为丰富,有盘蛇、交体蛇、昂头翘尾蛇、无尾双头蛇、蛇缠图腾柱、比势蛇、蛇上树、无足蛇、群蛇聚首、双蛇戏珠、训子蛇、吐信蛇等等,多达上百种。且蛇的形态各异,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

    2.虎:主要有侧身正面虎、侧身侧面虎等20多个品种,其中侧身正面虎为最常见的虎纹饰,也是挑花中纹饰最繁复、图案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的部分。

    3.龙:有双龙抢宝、漂洋过海、腾云降雨等10余种,另有一种奇特的龙蛇共舞图。

    4.鸟:有六鸟连环、梧桐栖凤、双凤朝阳、枝头报喜、比翼双飞、鹰击长空、鹰蛇相斗等,约20余种。

    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有数十种之多。一般用树木花草的变化图案组合,并按几何图形排列做主体图案,整齐而大方。有时在一块绣片中要挑几十种花纹,形成自由、不规则的组合图案,或花中藏花,或将几只鸟、昆虫等组合成花,大胆而奇特。

    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主要表现瑶族先祖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故事。 有乘龙过海、盘王升殿、朗丘(瑶语,意即头人)御敌、元帅跃马等。

    四是日常生活类。如反映花瑶传统习俗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表现场景宏阔、人物众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瑶独特的风俗。

    花瑶挑花是花瑶女子为自己准备的日常服饰,挑花的技艺代表一个花瑶女子的才智,她们将自己的全部情感爱恋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倾注在挑花之中,每件挑花品作品都具有深邃的内涵。

    花瑶挑花的工具为绣花针。

    挑花材料有:(1)直纹粗平土布:筒裙、前摆为藏青色或深蓝色布,绑腿、袖口用白色布,腰带为黄、白或红色布,裙边用红布。(2)线:白纱线,各色丝线和毛线。

    花瑶挑花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选购布、线—穿针引线—挑花—缝合。

    挑花的基本程序是:一种是从一处开始,不论主次,一个一个图案铺开,然后曲折返回加挑一层;一种是先挑出主图案的轮廓(类似线描),接着将主图案填满,再挑次图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花瑶筒裙主体图都是由两片对称图案组成的,在挑好一片后,另一片必须对照前一片的图案,往相反的方向,一针一针数着布纱挑。因经纬线的制约,如果多数或少数了布纱,图案就会走样,不再与前一片相同、对称。

    花瑶挑花的基本针法有“十字针法”和“一字针法”,即以布的经纬纱交叉处挑成“十”字形,对角插针成“十”字形,或作“一”字形。挑花时行针的长短、用线的松紧,均须一致。繁密处针针相套,不现底色,简练处仅一朵花、几条线。

    花瑶挑花的花纹种类很多,使用最多的纹样有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也叫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蕨叶纹、勾勾藤等。还有一种用得最多的被称为“杯干约”的像花的纹样(汉语叫花露岩),这是模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生物菌体的图案。据说,每到年成好时,这种花露岩石的图案特别显露。花瑶姑娘便把这种美丽而又预示吉祥的图案作为挑花的一种基本纹样。

    挑花裙的前摆花、边花、袖口花、衣襟花基本上是几何图形,基本形式是几根平行长线并列,其中有在双根平行长线之间加横线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单线或双线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线交叉成网状的等。各种形式中间如有较大空隙时,即挑小花填满。

    在主体图案两边,配以用红、黄、绿等七彩丝线挑绣的彩色花饰。整件挑花画面黑白分明,色彩对比鲜明,“远看颜色近看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180余个工日才能完成。

    花瑶挑花操作简便灵活,不用描绘设计, 也不用绣架,全凭挑花女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及纹样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线徒手挑制,可随时随地进行。花瑶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口传身授下学习挑花,需几年工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艺。

    花瑶挑花为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至今代代相传。挑花已成为所有花瑶女子一生的必修功课,并以挑花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女子的才智,不会挑花的女子很难找到婆家。因此,花瑶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挑花,一代传一代,挑花技艺就这样不断延续和发展至今。传承过程中,都是大家在一起互学互教,不拜师,更没有具体的师徒关系、师承谱系。2007年6月,奉雪妹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花瑶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 。

    花瑶挑花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花瑶挑花题材绝大部分来源于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挑花图案以动物形象为主;挑花图案都是图案中套图案,动物中套动物,属填充式挑花;整件挑花图案都是均衡、对称的,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花瑶挑花色彩对比鲜明,主体图案全部是黑、白两色,朴实而对比强烈,主体图案两边加配七彩丝线挑绣的彩色花,一艳一素,反差极大;花瑶挑花是日常服饰所用,实用性很强;属群体普及性技艺;花瑶挑花是隆回花瑶所独有的,与其他民族、地方的挑花、刺绣都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民族性。

    花瑶挑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花瑶挑花是花瑶历史的重要载体。隆回溆浦花瑶是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长期采取大汉族主义政策,瑶族同胞在历史进程中,进行了不屈的反抗和不断的迁徙。从元末至今的近千年间,隆回溆浦花瑶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花瑶群落从江西吉安迁往广西桂林,后又辗转来到湖南隆回溆浦。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主要记述在山歌和挑花之中,如乘龙过海、盘王升殿、朗丘(瑶语,意即头人)御敌等。因此,保护、发展好花瑶挑花,对研究花瑶历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花瑶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

    2006年隆回花瑶挑花、2008年溆浦花瑶挑花分别被确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隆回县文化局、溆浦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