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菊花石产地主要分布在浏阳永和镇大溪河一带和泸溪浦市镇高山坪一带,其中浏阳发现菊花石并形成工艺的时间最早。浏阳和泸溪的菊花石经研究分析,同属于天青石型菊花石:花蕊以SiO2为主,花瓣以天青石为主。
菊花石呈青灰或褐色,因内有自然形成的白色菊花状结晶体而得名。菊花石的材质总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古生物化石形成,在石面上呈菊花形图案;另一类则是由矿物质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工艺品主要是由矿物质菊花石雕刻而成。据地质部门勘测研究,菊花石是浅海沉积而成,是一种燧石结核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花蕊部分是坚固的硅质燧石,花瓣由方解石晶体组成,存在于距今2.7亿年的早二叠系栖霞浅海相沉积灰岩中,在浅海相海退环境蒸发条件下,以沉积物中的燧石结核为核心,和天青石斜方柱放射状集合体聚合而成,天青石在沉积期后,经过方解石化和硅化所致,其成分大多是天青石和栖霞岩,内含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硒、锶、铋等多种微量元素,无有害物质,无放射性。
湖南菊花石雕手工技艺的历史渊源:
湖南菊花石的发现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据《浏阳县志》记载:“公元1740年前后,浏阳永和镇秀才欧阳锡藩在砌河堤时,于河底采石偶然发现此石,并取石雕砚,果然高雅别致,俊俏可爱,一时传为奇物。”“菊花石堪称石菊花,在县永和镇,大溪河过永和市,中流石亘如洲,一望如漩涡堆积,凹凸万状,如镂如封,色苍然可爱,有纹而晶莹,作菊花状,附萼宛然。其中含苞半吐,殊极有趣。”后来,欧阳锡藩邀同乡木雕艺人程维达共同创作菊花石砚池,同时也开始创作水池、笔架、笔筒、花屏、镜屏、帽筒等,从业人数逐渐增加到十二三人。到菊花石雕第二代,有戴秦盛、戴秦坤等40余位雕刻艺人,作品品种增加了茶壶、茶杯、花碗、酒杯、假花山、茶几、相框、印泥盒、印章等等。这一时期工艺菊花石雕为线刻、平面雕,以实用型文房用品类为主要产品。据《故宫博物院院刊》记载:“故宫博物院藏有菊花石砚台多方,为清代内府旧物,其大者近尺半,小者约七八寸不等。”可见,菊花石雕工艺品在清乾隆时就有收藏和陈列,是湖南特有的名牌工艺品。
清末民国初期,戴清升等第三代菊花石雕艺师,不但继承了师傅和前辈们的传统技艺,而且融各家技艺之长于一体,不断探索、求新,发展了平雕、浮雕、圆雕技艺,花形由平面到立体,菊花石雕创作由实用型发展到观赏收藏型。
1910年,年轻的戴清升创作的“仿古假山”在南京南洋劝业会获得两枚奖章;1915年,又以“梅菊瓶”和“梅兰竹菊”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引起轰动,被誉为“全球一”。可见菊花石雕和戴清升的技艺在当时的影响。此后多年,戴清升在浏阳自营“全球一”菊花石作坊。1928年戴清升与戴洪源等合伙在长沙药王街开设“全球一菊花石”商号,自产自销,长沙成为菊花石雕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基地。此一时期工艺菊花石产品以梅竹、螃蟹、蝴蝶、假山为题,以观赏型为主,作品远销欧美、香港、日本等地,遐迩闻名。在1938年上海南洋协会展览和湘、鄂、赣、粤四省工艺品大赛上,湖南菊花石雕两次获奖,成为与福建寿山石雕、浙江青田石雕齐名的中国三大名雕之一。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菊花石雕终未能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濒临人亡艺绝。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菊花石雕行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1956年,在戴清升带领下,7位菊花石雕艺人成立生产小组,恢复了生产,戴清升亲自担任技术指导。从此,衰落了近20年的菊花石雕,走上了复兴之路。
1961年,湖南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菊花石雕传统工艺,在省会长沙成立了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并将戴清升等菊花石雕从业人员调至这个研究所。戴清升在省工美所为菊花石雕事业培养了一代新的雕刻师,使年轻一代菊花石雕艺人逐步成长为湖南菊花石雕行业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
1961年戴清升的作品“石菊假山”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1979年由其弟子袁耀初、徐佑章的作品“争艳”替换。1982年戴清升的作品“金凤拂菊引彩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奖和湖南优质产品奖,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戴清升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
“文革”期间,菊花石雕创作受到干扰,我国唯一研究菊花石雕的专业机构——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所在地被烧毁,机构一度被撤销,但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菊花石雕的研究创作。直到1971年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恢复机构,菊花石雕的研究工作才重新步入正轨。
1972年,泸溪农民在开采的石灰岩中发现有菊花纹,当时浏阳河中菊花石资源正日益匮乏,泸溪菊花石原料的发现在业界无疑是一大喜讯。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在省政府支持下立即投入到对泸溪菊花石的研究之中,并成功开发出湖南菊花石雕另一富有特色的品种。1999年,湖南省政府赠送澳门特区政府庆回归礼品——大型菊花石雕“龙球”,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引起轰动,被誉为“国之瑰宝”,为菊花石雕史上的里程碑。
湖南菊花石自从200多年前被发现和应用以来,其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但众多菊花石雕艺人和研究工作者不管处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都刻苦求索,发展了平雕、浮雕和圆雕技艺,并创新了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雕刻技法。湖南菊花石雕从最初工艺简单的实用书房类用品,逐步发展到品种丰富多样,工艺日益精湛的艺术收藏品,充分体现出菊花石雕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菊花石雕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一、菊花石雕的工艺程序
菊花石雕工艺分为采料、选材、开花、造型设计、雕刻、打磨、上色、配座八道工序。
第一步:采料。采料即开采菊花石原石。
第二步:选材。选材即“相石”,通过相石摸准石料的优劣、花形、纹理、石质等情况,然后再确定恰当题材。
第三步:开花。在已选定的原石上开凿,并初步使花形显露出来。
第四步:造型设计。选定花形和雕刻角度,并用墨笔描画出轮廓。
第五步:雕刻。菊花石雕刻手法包括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立体刻、线刻、综合刻等,其雕刻程序可概括为:
1.先外后内:大坯,先打外沿边角、皮层,再清理内面裂纹、杂石;细刻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2.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同步雕刻,先粗打后细刻磨光。
3.先上后下:底面确定后,先从上部开始雕琢。
4.先清空后通眼:通眼方法是先按设计线用凿圈围,从相对的两面清空。
5.内径小外径大:孔洞雕刻时保留设计线。雕内孔,琢面小于设计线;雕外沿,琢面大于设计线。
6.内厚外薄:内质厚可保证作品有坚实质地,外观薄使作品看上去玲珑轻巧。
第六步:打磨。先用砂轮进行磨削,再进行抛光,同时磨去边缘的角槽,使花形轮廓清晰,细腻光滑。
第七步:上色。上色的作用一是保护石质,二是使菊花石花形更为突出。
第八步:配座。菊花石的配座十分考究,它对作品起到固定、协调和完善作用。
菊花石雕的制作工具:主要分为凿、油石、铁锤、砂布四大类。每大类根据实际操作要求又分为多种型号,如凿可分为平凿、圆凿、月牙凿、斜凿、尖凿,还可分为大、中、小多种。油石可分为柱形、圆柱形、条形、半圆形、锥形等。
二、菊花石雕的主要代表作
1.清代菊花屏(1780年作);
2.谭嗣同用过的砚台;
3.毛泽东用过的砚台(现陈列于韶山滴水洞纪念馆);
4.“石菊假山”(原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现收藏于湖南省工艺美术馆);
5.“金凤拂菊迎彩蝶”(“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6.“争艳”(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7.“石菊秋容”(赠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8.“菊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9.“金雕”(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
10.“青铜遐想”(获湖南省首届工艺美术博览会特等奖);
11.“鸟鸣山更幽”(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12.“龙球”(湖南省人民政府赠澳门特区政府回归礼品,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制作)。
三、菊花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姓名 性别 出生时间 工作单位 传承方式 技术职称 居住地址
一代 欧阳锡藩 男 1700年 作坊 自创 无 浏阳
程维达 男 1705年 作坊 自创 无 浏阳
二代 戴秦圣 男 1850年 作坊 师传 无 浏阳
戴秦坤 男 1854年 作坊 师传 无 浏阳
黄家权 男 1852年 作坊 师传 无 浏阳
贝时栋 男 1855年 作坊 师传 无 浏阳
三代 戴清升 男 1890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师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浏阳
戴兆升 男 1888年 作坊 师传 无 浏阳
四代 袁耀初 男 1947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师传 省工艺美术大师 长沙
于智勇 男 1955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师传 高级工艺 美术师 长沙
李渝光 男 1945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师传 高级工艺美术师 长沙
徐佑章 男 1950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师传 省工艺美术大师 长沙
肖育武 男 1954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院校 高级工艺美术师 长沙
林长绵 男 1952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师传 高级工艺美术师 长沙
李 鹰 男 1964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院校 高级工艺美术师 长沙
五代 陈兴旺 男 1984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院校 工艺美术师 长沙
许金玉 女 1984年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院校 工艺美术师 长沙
戴清升:已故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菊花石雕刻工艺美术家。13岁从事菊花石雕业。1915年,他所创作的“菊花屏”、“梅兰竹菊”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在传统的平刻、浮雕的基础上发展圆雕、镂雕等技法。品种有砚台、盆景、花瓶、嵌屏等10多种。他创作的“金凤拂菊引彩蝶”、“水纹笔架”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曾多次陈列于人民大会堂。
袁耀初: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戴清升弟子。从事菊花石雕工作40余年。主要作品有“石山秋菊”,陈列于中国驻美大使馆;“争艳”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双龙戏菊”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参与创意和担任首席制作完成“龙球”。
徐佑章: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戴清升弟子。 在3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作品多次获奖,其中“菊魁”、“龙虎戏菊”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菊花石雕“福寿屏”获湖南省优秀质量奖;“龙球”主创人员之一。
李渝光:戴清升弟子,高级工艺美术师。从艺40多年,作品多次获部、省、市级奖。主要作品有“菊花孔雀瓶”,参加1978年全国美展;“菊魁”获1989年全国百花奖一等奖;“争艳”、“圆瓶”等一批精品先后由国内外博物馆收藏;“龙球”主创人员之一。
于智勇:高级工艺美术师,戴清升外孙及弟子。代表作“龙凤呈祥”,参加1992年北京中日传统工艺品联展;“龙球”主要创作人员之一;发展了菊花石雕壁挂件。
肖育武:毕业于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雕塑学会会员,创作菊花石雕作品百余件,作品多次在国外展出。代表作有“五龙戏菊”、“四季飘香”等。
李鹰:毕业于益阳工艺美术大学造型专业,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开始从事菊花石雕刻,共创作菊花石雕百余件,代表作有“品秋”、“采菊东篱下”、“护花使者”,系“龙球”的主创人员之一。
林长绵:戴清升弟子,高级工艺美术师,代表作“踏花归来马蹄香”获省优秀创作一等奖 ;作品“鸟鸣山更幽”获全国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龙虎戏菊”获全国百花奖优秀创作奖。
四、菊花石雕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一)主要特征
1.天然菊花:花是菊花石雕之本,完全是天地造化,然形成。菊花石花形千姿百态,花色洁白晶莹,质地坚硬细腻,花瓣宽大,疏密有致,潇洒脱俗,逸趣天然。
2.作品造型:菊花石雕造型大多因材施艺或定题选材,追求意境,传神写实,力求形式美。作品外形完整,构图新颖,主题突出,构思巧妙,布局合理,使形、神、情巧妙融合。
3.雕刻工艺:菊花石雕有镂空、浮雕、圆雕、线刻等多种处理手法,作者根据石形和题材运用适当的雕刻技法进行创作,转折自如,顿挫有致,生动流畅,轮廓分明,整体感强。
菊花石“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鬼斧神工,自然天成,花形绝无雷同。因此,每件菊花石雕工艺品都独一无二,均为孤品,从而更显其珍贵。
(二)重要价值
菊花石雕的重要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点:
1.历史价值:菊花石雕手工技艺经历代雕刻艺人的不断充实、完善、丰富和发展,有着长达200多年的悠久工艺史。
2.文化价值:菊花石雕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着作品创作年代的社会、文化、经济信息和当时的审美取向。
3.工艺价值:一件菊花石雕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八道基本工序,精雕细刻,充分融入了作者对于艺术和人生的感悟,是作者心灵的创造。
4.欣赏收藏价值:菊花石雕材质天然独特,技艺精湛别致,作品生动具神韵,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雕之一,因而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2008年,菊花石雕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浏阳菊花石雕
浏阳菊花石主要产于浏阳市永和镇柳家湾。此外,浏阳沿溪镇榴花和古港镇磊狮山也有分布。菊花石雕刻艺人主要分布在以永和镇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浏阳菊花石是一种放射状排列的天青石或方解石结晶,因其形似自然菊花而得名。菊花石又名石菊花,我国最早发现于湖南省浏阳市永和镇境内的浏阳河支流大溪河石丛之中。其“花”孕育于两亿多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菊花石一词,最早见于章鸿钊著《石雅》一书,书中把它归为文玩类。谭嗣同的《浏阳集》中有菊花石砚铭数章,“考之乃为灰质粘板石,其结为花形者,悉方解石为之也”;“盖当方解石结合时,其质由散而聚,即聚而凝,向中愈密,以其余液,迸流四射,辄复坚结,玉洁冰莹,宛若花瓣,或大或小,而常呈菊花之形,此菊花石之所得名也”。
清光绪年间,从业艺人增多,品种花样百出。浏阳阳长厚开设了第一家菊花石雕作坊,取号为“补天石菊花石作坊”,雕琢艺人有黄家权等20余人。萌生时期的工艺菊花石作品留世不多,多见于官府或民间藏品,特别是菊花石砚成为清廷贡品,更为藏砚者青睐。
民国初期,浏阳戴清升、戴杭炎等一代菊花石雕艺人,潜心以菊花石雕为业,尤其是戴清升已成为当时菊花石雕行业技艺首屈一指的名师。1910年,他采用圆雕和镂空雕手法将自然界山水浮云凝聚于作品《仿古假山》、《镜屏摆件》中,参加清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展出,荣获金奖。1915年前后,戴清升与秀才李佩秋、画师刘贤生等根据天然菊花石料的形状、花形分布进行构思,创作了《梅菊瓶》、《梅兰竹菊横屏》、《荷叶烟缸》、《池趣》、《菊花镜屏》一系列产品,被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被誉为“全球一”。此后多年,戴清升在浏阳自营“全球一”品牌菊花石雕作坊。
1928年戴清升还与戴洪源等合伙在长沙药王街开设“全球一菊花石雕”商号,自产自销。这一时期菊花石雕产品以观赏性为主,作品远销欧美、香港、日本等地。在1938年上海南洋协会展览和湘、鄂、赣、粤四省工艺品大赛上,两次获得金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菊花石雕行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1956年戴清升出席湖南省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会后他将散落在各地的菊花石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浏阳 “全球一”菊花石雕生产合作组,专门从事菊花石雕事业。同时,他为菊花石雕事业培养了新一代工艺师。1959年他的作品《石菊假山》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1979年由菊花石雕《争艳》替换。《金凤拂菊引彩蝶》获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奖和湖南优质产品奖,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1979年8月,著名菊花石雕老艺人戴清升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9年为祝贺澳门回归,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制作的菊花石雕《龙球》赠送给澳门特区政府。2005年5月,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将《岁岁平安》菊花石雕赠予50年来首次回乡省亲的台湾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
我国地质矿产部将浏阳的天然菊花石列入宝石类,并命名为“玉叠妃”。菊花石储量稀少,比珠玉宝石更为珍贵。其色彩由黑、灰、白组成,在黑色为主体的基础上散落着白色晶莹的花朵,形态酷似菊花,如自然的菊花一样多姿多彩。再经过艺人的精雕细琢,将石块镂空,雕上茎叶,便成了永不凋谢的菊花。菊花石是质、色、形三佳的天然观赏石。其质是碳酸盐岩石上开出的永不凋谢的“白菊花”;其色是指花色白,有玉洁晶莹之美;其形是指形似菊花,千姿百态,自然天成有趣。
菊花石的花形:由花蕊和花瓣两部分组成,花蕊多为晶粒状矿物集合体,花瓣为长柱状和粒矿物状集合,以花蕊为中心,向三度空间做放射状排列,主要有绣球菊、蝴蝶菊、金钱菊、蟹爪菊和竹叶菊等。菊花石花形结构有圆球花形、蝴蝶花形、爪形花形、圆柱花形、盘形花形、杯形花形以及不规则花形六类。
一、菊花石雕刻的技艺
“相石”即选材。相石是菊花石创作过程中极重要的步骤,所谓“一相能抵九天功”。通过相石找准石料的优劣、花形、纹理、石质等情况,然后再确定恰当题材,运用适当技法进行造型﹙因材施艺﹚,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花为主:菊花石雕不同于其他石雕之处,是它有洁白晶莹的石菊花,作品必然受自然花形的约束。在创作中须巧妙运用“花为主”的原则,做到“以花定形,依花设计,按花雕琢”,花在作品中应摆在最显眼的恰当位置。
形为主:即“借形就势”。石料形体千姿百态,有特殊美感,在造型中,要尽可能保留材料自然美的形式,根据石形、花形的大小、朝向和分布,合理安排景物的位置,用墨色毛笔在石料上勾出大体造型结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石料的有效面积,使大材、小材甚至废材都能做到物尽其用。
质为主:在创作时,对材料进行一次性清理,去掉石料中的杂石,尽可能避免裂纹。区分石质软硬、粗密。
雕刻应先外后内:大坯,先打外沿边角、皮层,再清理内面裂纹、杂石;细刻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先整体后局部:从整体出发,同步进行雕刻,先粗雕后细刻磨光,可保持效果一致,便于修改、防止损坏。
先上后下:底面确定后,从上部开始雕琢,往下而行。这样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以校准结构,便于修正。
先清空后通眼:通眼方法是先按设计线用凿圈围,从相对的两面清空,不要定位后再通眼,可保作品不损坏,并能凿通小而深、弧度大、间距大的洞。内径小外径大:孔洞雕刻时保留设计线。雕内孔,琢面小于设计线;雕外沿,琢面大于设计线。刀路留有一虚线,以防不准和损坏,并保留修光用的石料。
内厚外薄:内质厚可保证作品有坚实质地,外观薄使作品看上去玲珑轻巧,这样既不易破损又便于保存。
二、菊花石雕工艺流程:
1.采料。在原石中选取可用于创作的石料。
2.选料。表面评价、深度分析、花形评估。
3.开花。在已选定的原石上找寻并初步使花形显露出来;重开:把表层无花或花周围的石料清理掉。轻开:动作由重到轻,由表及里,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粗开:粗线条雕刻。细开:线条短、角度浅、手法轻。
4.粗磨。砂轮粗磨:用手动或电动砂轮进行磨削。手工抛光:用细砂轮或细磨石进行石料表面抛光,同时使用各种油石磨去边缘的角槽,使花形轮廓清晰,细腻光滑。
5.造型设计。选型:选定花形和拟雕刻角度。选座:根据作品形状、选好相应的底座,用根雕,也可用石质底座。描花:用墨笔描画出粗轮廓,并充分考虑花与花之间的茎、叶的连接。
6.雕刻。菊花石雕刻技艺主要有:平雕:使石料在平面上稍微起些线条,使线结构、花纹和石料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特点是简洁、流畅。线刻:犹如“白描”。其特点是:起刀无痕、下刀有锋、刀锋稳健、运刀流畅、转刀有势、深浅均匀;布局讲究图案合理、完整,同所雕器形协调、统一。浮雕:在平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线面结构、纹饰,使图案高出基面达到随形一致。镂空雕:在圆雕基础上,对各层次之间的部位进行镂空,并深入细致地雕刻,使作品细腻、薄透通灵。立体雕:利用花形自然放射的球形特征,将花雕成瓣蕊分明的立体状。圆雕:圆雕相对于平雕、浮雕、高浮雕造型设计、制作要求更加全面扎实的技法,它注重于作品的三维造型和立体效果。
菊花石雕技艺的制作工具:
1.手工工具:主要分为凿、油石、铁锤、砂布四大类。每大类根据实际操作要求又分为多种型号,如凿可分为平凿、圆凿、月牙凿、斜凿、尖凿。又分为大、中、小多种。油石可分为柱形、圆柱形、条形、半圆形、锥形等。
2.电动工具有:电动切割机具,电动打磨机具,电动金刚砂磨头(磨头有圆、锥、尖等各种形状)。
二、菊花石雕主要代表性的作品
清代《菊花屏》(1780年作);谭嗣同用过的砚台(现陈列于浏阳谭嗣同故居);毛泽东用过的砚台(现陈列于韶山滴水洞纪念馆);《石菊假山》(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作者:戴清升(1924年作),1958年精加工;《秋菊傲霜》(现陈列于湖南工艺美术馆),作者:戴清升;《龙球》(991.2×780),湖南省人民政府1999年赠送澳门特区政府礼品,作者:袁耀初、宋定国、李渝光、徐佑章、于智勇、李鹰;《岁岁平安》,作者:曹明珠, 湖南省委赠送给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礼品;《春归天地》(曾获湖南省首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作者:陈继武。
三、菊花石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戴清升 ﹙1889—1987﹚,浏阳县永和镇菜花洲人。13岁因家境贫寒弃学,从师于著名匠师黄家权学艺。他在传统菊花石平刻浮雕的基础上首创圆雕。1901年作品《仿古假山》在南洋劝业会上获两枚奖章;1915年作品《梅菊瓶》、《梅兰竹菊》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而一举成名。1957年参加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他的代表作《仿古假山》,于1958年开始一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长达20年;1982年,90高龄的他又以《金凤拂菊引蝶飞》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韶山滴水洞毛主席用过的一块菊花石砚也是他的作品。1987年省会各界人士举办“戴清升98寿辰暨从艺80周年” 庆典,中国工艺美术杂志及省会各媒体广为报道。在长达85年的艺术实践中创作菊花石雕1600多件。20世纪70年代后期,湖南省二轻工业局将其从浏阳乡下调至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传艺带徒,他培养了袁耀初、李渝光、林长绵、徐佑章、于志勇、易志红等一批后起之秀。1989年8月,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为菊花石雕技艺的承前启后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曹明珠﹙1949— ﹚,湖南浏阳人,出生于菊花石雕刻世家,16岁开始学习雕刻,共先后创作菊花石雕刻2000多件。1997年4月,作品《石中缘》获湖南首届林木花卉盆景展览会一等奖,其作品《岁岁平安》作为湖南人民的礼品,馈赠给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2006年被命名为“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多年来,他对60多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员给予无私帮助和指导,培养壮大了菊花石雕刻技艺的后备力量。
陈继武﹙1970— ﹚,湖南浏阳人,现任浏阳市菊花石雕刻行业协会会长。1990年学习雕刻,其作品《傲霜图》荣获2000年第二届中国特产文化节艺术展金奖;2003年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制作12件菊花石雕珍品,获“湖南省工艺美术行业雕塑大师”称号。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规范了雕刻工艺,使菊花石雕工艺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2006年,浏阳市的苏波、贝先华、余志强、杜心其、罗伟等获“湖南省工艺美术行业雕塑大师”称号。
菊花石的花纹是天然的,这种岩石形成于2亿年以前,是十分珍贵的观赏石料。石中花纹千姿百态,酷似菊花;花蕊也有单蕊、双蕊、三蕊和无蕊之分;花形有叶菊、蟹爪菊、绣球菊、龙葵菊、金钱菊和蒲叶菊多种。花小的不到5毫米,大的超过200毫米。雕刻艺人利用菊花石的花纹特点,找出花团,理清花瓣,添枝加叶,把零星分散的花朵联合成有机体,经过艺术造型,赋予本来呆板的形象以生命,雕成生机勃勃的立体的或浮雕的丛丛菊花。这些美丽的石雕作品,有的是供观赏的艺术品,有的则兼具实用价值。菊花石雕以其天然的肌理美和技艺的创造美,以鲜明的地方特色著称于世,是湖湘文化中的奇葩。
2008年,菊花石雕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浏阳市菊花石雕行业协会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