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镇位于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南临320国道和上瑞高速公路,东距邵阳市40公里,北与新邵县接壤。境内有3条溶洞溪水自东、西、南方向穿镇而过,相会于镇北,天长地久,积沙成滩,故得此名。元末明初设镇,始称楚南滩镇,后改称滩头镇。

       滩头盛产南竹,南竹面积1457公顷,素有“南竹之乡”的美称。南竹是造纸的极佳原料,为年画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滩头民风淳朴,习俗独特。旧时因老百姓十分信奉各种神灵、命相、龙脉风水等,故迷信用品,如纸马、花纸等的生产十分发达,曾出现过手工造纸村、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木版年画街等,分布区域为滩头镇及周边地区。

       滩头木版年画,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形成期,民国初年的鼎盛期,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的转折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改革开放初时的复苏期,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濒危期。

       滩头木版年画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地老艺人称,明末清初有个叫王东元(绰号“王猴子”)的人,为谋生计,利用此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办木版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等十多种年画作品。道光年间,“和顺昌” 作坊老板胡奇甫又绘制出《桃园结义》等十几种新作品。《宝庆府志》载,清同治国丧期间,曾明令“禁止滩头花纸印行”,其在全国的盛行可见一斑。

       民国初期,滩头木版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年画作坊108家,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产品销往长江以南各省,以及港澳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滩头年画被当成封建迷信品而加以禁止,致使年画生产几乎停顿。1958年,邵阳地区在滩头召开工业生产现场会,重新批准年画生产。1963年,为改造旧年画,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新年画作品。“文化大革命”中,滩头木版年画被列为“四旧”,大量画版付之一炬。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又恢复生产。1982年,滩头木版年画作坊恢复到12家,产销量达140

       多万张。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1984年,隆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4年,文化部举办“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展”,滩头年画获银奖;2003年,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木版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

       一、品种

       传统的滩头水印木版年画有四十多个品种,可分为三大类。

       一为神像类:有门神、财神、灶神、佛像等。门神又分为托货、水货、广货三种(作坊销售语)。托货为秦叔宝、尉迟恭像,有正像、偏像、红脸、白脸之分,正像贴房屋正门,偏像贴侧门。按画幅大小又分托全、托半、托二、托四。水货(俗称苗货)是戴风帽穿风衣的苗族英雄神像,分水二、水四,像单、像双,主要销往湘西、云南、贵州等苗族聚居地。广货即关公、马超像,分金甲、二甲,销往广东、广西等地。其次还有《赵公元帅》、《佛祖》、《观音菩萨》、《钟馗》、《将帅》、《姜太公》、《灶神》等。

       《秦叔宝·尉迟恭》(正像)两将除持鞭锏外,各持一立斧,故俗称“立斧”门神。下端一状元郎骑麒麟,文武童子相随,表达一种平安吉祥、及第升迁的喜庆气氛。

       《苗族英雄》是滩头独有的保留题材。苗族英雄头顶披风,一手持梅枝、如意,一手执鞭、锏,由古代的秦叔宝、尉迟恭,演变成苗族群众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深受湘黔苗族聚居地群众喜爱。

       据老艺人钟海仙称,过去贵州某地发生火灾,除几户过年时贴上滩头年画的人家外,其余均被烧光。后该地又发生瘟疫,人畜皆死,也只有贴年画之户免受灾害。由此,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滩头年画威力大,歪风邪气见它怕。贴上一幅滩头画,子子孙孙幸福家”的歌谣。

       二为寓意吉祥类:如《年年发财》、《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吉祥如意·万福崇来》、《一本万利》、《一品当朝》、《子孙万代》、《和气致祥》等。画中以蝙蝠、佛手寓意幸福,蟠桃寓意长寿,葫芦寓意子孙繁衍等。

       三为戏文故事类:多以历史故事、戏剧故事、神话故事和传说为题材,如《西湖借伞》、《花园赠珠》、《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西厢记》、《五鼠闹东京》、《老鼠娶亲》等。

       滩头木版年画的印版分线版和色版两种。线版也称墨版,这种版必须用老梨木做材料,长久不开裂、不变形,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色版是画幅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每种色需要一块版,色版一般用枫木为原料。枫木色版久用易变形,套印时会使色块出现错位,有的地方产生飞白,这无意中又产生另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滩头木版年画的线版亦颇有特色,线条流畅圆润,细而有力度,布局疏密有致,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年画印版的刻制需要高超的技艺,当地高福昌的陡刀立线技术很有名气,行刀角度一致,用力均匀,手用暗劲,转折、交叉处稳当不乱。线版使用一定时间后,线条变粗,刻工又要修版,以保证印刷质量。学徒只能刻色版,线版一定要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主刀。

       二、工序

       滩头木版年画的印制一般经过选纸、蒸纸、托胶、刷粉、配色、印色、开脸等工序。

       1.蒸纸。滩头年画的纸都采用当地产的原生土纸。印前先将纸捆成一捆,放入圆形木桶内,外用布盖严,放铁锅上加水蒸煮约半小时,蒸后将纸晾干。

       2.托胶。在纸的表面刷胶矾水,称为“托胶”,纸经过处理,柔软不脆,上色后经久不退。

       3.刷粉。当地峡山口岩石夹层中有一种呈淡绿色而非常细腻的天然矿物质,经人工晒干打碎,漂洗后沉淀的泥浆称白膏泥,刷在纸上,土纸呈粉白色。这种粉纸切成小本,夹上香片就是滩头名扬四海的香粉纸了。刷上白膏泥晾干的纸特别上色,印刷的年画色彩润泽、鲜艳、厚重,有浮雕效果。

       4.配色。滩头年画使用的颜料除橘红、煤黑外,其他都用品色颜料。滩头穿街而过的小溪是溶洞溪水,清澈见底,用于调配颜料,色泽鲜艳。有人试验用同样材料和方法,而没用滩头溪水调配颜料,结果印出的年画颜色相形见绌。可能是滩头溪水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因而印出的年画颜色艳丽。

       5.开脸。开脸是印制年画的最高技术活,经过点眼珠、画胡须、打胭脂等多道工序,才算全部完工。在100张一叠的画幅脸部上,画工要把眼睛、胡须、腮红画得完全一样极不容易。检验质量时,常常选择眼角或某一部位,用锥刺到底,如果丝毫无差才算优良,年画作坊常以此评定画师的级别。

       三、主要作坊及代表性传承人

       滩头木版年画的主要作坊及代表性传承人有:

       1.大生昌作坊传承人

       彭岚屏(18761949),男,湖南省邵东县刘泽乡江冲村人。从小与弟彭錍屏随父彭升阶来滩头谋生。开始在同兴斋南杂店打工,后做纸生意,并租房开宝湘裕纸庄。1938年在滩头南长安街建房开设大生昌年画作坊。作坊以生产年画为主,兼做土纸生意。彭岚屏之子彭月秋子承父业,并扩张作坊生意。

       大生昌开办于清末,地址位于滩头镇头排上,现南长安街105号。作坊保持完好,是滩头最大且最有名气的纸庄和年画作坊。该作坊的产品质量高,信誉好,商贩们一见印有大生昌堂号的封签,不但不用验货,而且出价自然比其他年画高出一筹。全盛期该作坊面积2000余平方米,年画品种40余种,花版100多块,雇请工人40余人,分别在武汉、天津、长沙、邵阳等地设有分庄。1953年,作坊因公私合营而歇业。

       2.宏顺庆作坊传承人

       李秉炬,男,道光五年(1835)生,隆回县周旺铺人。曾在周旺铺开钱铺,因管理不善而关闭。30岁左右携子李玉元来滩头年画作坊学徒,后在滩头南长安街开办宏顺庆年画作坊。李玉元之子李良文子承父业,且作坊规模扩大,由一家发展到荣记宏顺庆、华记宏顺庆、富记宏顺庆、贵记宏顺庆4个作坊。荣记宏顺庆作坊主李生荣,系李良文长子;华记宏顺庆作坊主李生华,系李良文次子;富记宏顺庆作坊主李生富,系李良文三子;贵记宏顺庆作坊主李生贵,系李良文四子。4个年画作坊中,荣记宏顺庆规模最大,常年雇工40余人,年生产年画100万张以上。富记宏顺庆常年雇工30余人,年生产年画80万张左右,年画质量超过荣记宏顺庆。公私合营后,4家作坊均停办,只有富记宏顺庆李生富之子李佑海至今还生产花纸和五色纸。

       3.宝悦来作坊传承人

       陈汉卿,男,生卒不详,滩头镇塘市村鸭子冲人。从小在滩头镇年画作坊学徒,20岁左右在滩头镇龙皇殿隔壁开办宝悦来年画作坊。其子陈鼎甲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自幼随父学艺,不仅手艺好,而且将宝悦来作坊规模扩大,使其成为当时滩头镇有名的年画作坊之一。曾经有店铺4家,即东长安街1家,三坡街3家。请画师申佑佰、申从生和陈姓雕刻匠等,雇工40余人,年生产年画100余万张。陈鼎甲之子陈自剑,1938年生,子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初公私合营后,作坊停办,年画版亦散失。

       4.成人发作坊传承人

       钟登弟,男,1896年出生,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麦南村人。14岁起在滩头镇鼎兴隆作坊学徒打杂,30岁左右开办成人美年画作坊,3年后因经营不善而停产。几年后又开办成人发作坊,生产年画、色纸。其子钟海仙(1928 ),6岁随父学徒,从事年画生产70余年,是目前滩头年画印刷印制技艺最高者。高腊玫(1933 ),女,湖南省新邵县高雅塘人,钟海仙之妻,从小随母学制凿花,随后又随丈夫从事年画生产。1980年夫妻请高福昌重新刻制托二、托半、托四等70块新版。最兴旺时成人发年生产年画40余万张,20世纪80年代初年生产量10万张,现在年生产量不到5万张,是目前唯一正常生产的作坊。20076月,钟海仙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5.金玉美作坊传承人

       李楚北,男,19094月生,滩头镇人。其父李国惟为谋生计,19173月携家眷从湖南省邵东县佘田桥老家来滩头镇,边做纸生意边学徒。稍有积蓄后,便开办了东南美年画作坊。李楚北13岁随父学艺,并于1934年单独在滩头镇三坡街115号(今果胜路124号)开办金玉美年画作坊。李楚北之子李咸陆,4岁起随父学艺,后成为作坊主,不但生产年画,还生产五色纸。鼎盛时期,常年雇工20余人,年生产年画80余万张。公私合营后,李咸陆曾在滩头镇染纸社、搬运队当工人。退休后,又在家从事年画生产。他是目前资历最老、技艺较高的年画艺人之一。20076月,李咸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6.义生和作坊传承人

       曾义生,男,18943月生,湖南省邵东县人。1902年来滩头镇帮工学徒,1947年在滩头镇头牌上63号(今建设街35号)开办义生和年画作坊。请画师黄维盛、黄立忠(均为滩头镇双江桥人,已故)为掌桌师傅,常年雇工10余人,年生产年画30余万张。曾义生制作年画技艺较高,有四子,长子曾祥顺、次子曾超群、四子曾超华先后随父学艺。新中国成立初期公私合营以后,基本停止生产,仅曾超群之子曾焕明偶尔生产点年画和色纸。

       四、基本特征

       滩头木版年画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1.在刻版上,高福昌陡刀立线技术的创立,使滩头木版年画版线条细而坚挺、流畅圆润,且不易磨损,极富表现力。

       2.在制作上的蒸纸、托胶、刷粉、开脸等特殊工艺在全国木版年画门类中独具工艺特色,由此而生产的滩头年画不仅色彩艳而不俗,而且具有厚重的浮雕效果。

       3.在题材处理上有独到之处,滩头木版年画《老鼠娶亲》一反其他年画老鼠被猫吃掉的惨景,而将猫鼠描绘成相安无事,给人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作品多以隐喻、谐音、象征等手法,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反映下层民众的内心世界,造型幽默、风趣,具有较强的装饰特征。

       4.在着色上,大块面的橘红、淡黄、玫红与群青、翠绿、煤黑等形成强烈的冷暖色彩对比,色彩斑斓,极具湘楚“辣味”。

       五、价值

       滩头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其价值有如下几点

       1.学术价值。滩头木版年画过去的服务对象多为普通民众,难登大雅之堂,对它的抢救和保护,不仅在艺术上有研究价值,而且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美术史。

       2.民俗价值。滩头木版年画多反映民众的某种心理需求,或避邪攘灾,或祈富求财,但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巧妙地再构思、再创造,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活力。如门神秦叔宝,周围五童子形态各异,一来用以避邪攘灾,二来显示人丁兴旺、五子登科。《苗族英雄》中白脸门神一手举铁锏,一手却握着“玉如意”,玉如意者,万事如意也;红脸门神一手举鞭,一手握着“梅花枝”,梅开五福,洪福齐天也。这些都是顺应了老百姓的心理需要,巧妙地拓展了门神的内涵。

       3.艺术价值。在造型立意上,滩头木版年画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运用多种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年画产于地处偏僻的滩头,受外来文化影响小,虽然没有准确的人物比例,却保留了难得的古拙、淳朴、真挚、大方的原始气质。

       滩头木版年画的色彩最具楚文化特色,艳丽、鲜明,对比强烈,使人产生兴奋、欢快而热烈的情绪。隆回县是盛产辣椒、生姜、大蒜的“三辣之乡”,滩头年画特别具有“辣”味,极具刺激,这是有别于全国其他年画最为突出的特色。

       滩头木版年画造就了一大批农民画家,他们借鉴滩头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创作了一幅幅贴近生活、情趣盎然、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有的参加全国美展获奖,有的被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因农民画的成就,1988年,隆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2006年,滩头木版年画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隆回县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