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有10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6%,苗族人口总数为湖南省之最。
花垣县民风淳朴厚重,民族民间文化丰富,苗绣在西南苗区独具风采,1993年12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绣、织锦艺术)称号。
传统苗绣主要流传于湘、鄂、渝、黔等省市的苗族居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东部六方言区的湘西、黔东、渝东南的十多个县市,而刺绣艺术最精湛的是以花垣县吉卫至麻力场一带为中心的周边县市、乡镇。苗绣既有幻想艺术的共性,又有不同的氏族部落及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类别和样式,有七戎六蛮绣、凿齿民绣、人夷绣、盘瓠蛮绣等。苗绣有四大类,粗犷类分布在花垣县的吉卫镇、排吾乡、龙潭镇、民乐镇等及松桃县、秀山县;秀巧类分布在花垣县的麻力场、排碧、长乐、董马库、排料及保靖、古丈、吉首等县市;细萃类分布在花垣的雅酉镇、补抽乡及吉首市一部、凤凰县、松桃县一部;素雅类分布在花垣县、泸溪县和吉首市丹青及有关县市的部分乡镇。
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雕题就是用刺刺破皮,涂以朱砂或其他色彩;文身就是用刺仿龙、凤、夔花纹雕题,在人身上描绘龙、凤、夔的保护色花纹,借以避龙、夔之害,战胜龙、夔,以谋生存。苗族古代的雕题文身大师是嫁嘎。
濮人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术,蛮氏苴人种麻织出苴布“卡绨”,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护身艺术向追求美的装饰艺术发展,出现了“描”。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骨针、铜针、骨织板、铜织板出现后,雕题文身艺术又进一步演变成挑花和织花。周代出现铁针,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便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挑花是在蚕帛上通过经纬线的垂直交叉网络,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这已难以满足南蛮对生活美的要求,便发展了凿花(剪纸)、绣花技艺。凿花为绣花提供绣模,绣花也促使凿花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凿花、绣花技艺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蛮绣及近代的湘绣。
蛮绣、蛮画主要出自居住在沅江、乌江流域的六蛮七戎,其挑、绣、织的技艺向幻想境界发展,保持了濮人的装饰风格,讲究图案的对称格局,所以用来装饰苗族的服饰。苗族在向中国的西南地区迁徙、定居过程中,创造了冠以“比高芮崇”地名的装饰技艺,以及冠以部族名的绣织品,如“高崇卡本”、“高崇卡”、“高崇卡褓”和“熊莱卡本”、“熊莱卡 ”、“熊莱卡褓”。经不断的革新,精品为熊氏的“熊 ”和麻氏仡卡(又记为“轲”)的“卡本”,联名叠称“熊卡本”,后来被汉语译成如今的“花带”和“苗绣”,形成独特的风格。
苗族各氏族部落大多居住分散,不相统属,各氏族均形成各自的文身装饰艺术和刺绣艺术。元、明、清,汉籍中不断出现按服饰特点将苗民分为红苗、花苗、白苗、青苗、黑苗等的记载。红苗以七戎六蛮为主体,以龙、凤为其氏族徽;花苗以凿齿民为主体,以蝶为其氏族徽;白苗、青苗以人夷、九夷为主体,以夔、麟为其氏族徽;黑苗以盘瓠蛮为主体,以狗为其氏族徽……他们均以某一物体作为自己氏族的代表、崇拜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极大地影响了氏族绣品装饰纹样的主体物象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随着各氏族间频繁地交往,装饰纹样、用色的相互借鉴、补充、渗透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加之不同地域因素的长期积淀,刺绣等装饰板块及总体效果有了一定的制式。因此,苗绣艺术就形成了粗犷、秀丽、细萃、素雅四种类别。在花垣县境,可发现苗绣的共性与差异。
苗绣的立意与表达,立足于深刻的寓意。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同民族图腾崇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老先民部族迁徙、沿途住地概貌的几何绣纹,与民族命运很好地统一起来;情感的抒发、美好的憧憬与色彩的搭配,侧重本民族心理的表达。应用于各地风俗节庆的刺绣设计艺术,蕴含着苗族民众的世界观及历史进程的脉搏。图案内容一般都源于生活,在表达时要按照艺术的要求,结合生产制作的特点进行加工处理,大胆而带有幻想色彩,有意削弱或增强其中的一部分,使之比实在的更鲜明、更强烈、更美好。
图案设计除了考虑苗族民众的审美心理以外,还考虑装饰所采用的材料和装饰对象。苗族装饰纹样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状和尺寸,构图时综合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和统一、对比与和谐。一般来说,都要求对称、平稳、严谨、紧凑,丰满而疏密虚实得当。在衣袖、裤脚花边、围裙花样等小尺寸装饰品中,布局紧密,而在大尺寸装饰品中,就略疏粗。老年人使用的常偏稀,青年人使用的则稍密。
图案的组成,大抵分为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形式。独立枝纹用于点补图案中的空稀部位;具有不同形体的坨纹应用自如;匀称的角纹单用或配合其他形式灵活有致;两方连续的边纹可直可折;四方交接的方纹连续无穷。
刺绣配色具有较强的色阶趋向性。如红苗尚红,青苗尚青,白苗尚白,黑苗尚黑,花苗尚花等,各有特色。同时,注重或关注底色与绣线色的协调与别致,主色与辅色的线面与穿叉,装饰对象与应用场合的鲜明与交融。具体装饰和制作上不求一体化,讲究就物论饰,妙趣横生。如对绣品装饰、服饰颜色的要求,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调和,与生产劳动相适应。不同的装饰对象的刺绣配色:青年、中年女性服饰和室内装饰,用色对比强烈、浓艳,多以红、黄、绿、白等暖色线绣;老年妇女服装和用于生产劳动的服饰,则多以青、蓝、黑、紫等冷色线绣。
花垣苗绣所用的布,有麻布、棉布、丝绸、化纤布,选择时根据不同刺绣针法来确定,绣花、插花用细薄的丝绸布或化纤布;挑花、串花用比较厚实的家织布或经纬纹路布;捆花、洒花、点花、堆花用布随意。
绣线有丝线、棉线、麻线、毛线、金线、锡线和铜线等。麻线配绣粗犷绣品,毛线配绣锦布,金线、银线、铜线多为辅佐,棉线、丝线用于精细绣品。
花垣苗绣工具主要是绷架、针、剪刀、顶针、针夹等。其中绷架由家庭制作,分圆形或长方形的小绣花绷和大绣花架。长方形小花绷多以竹料制成,2根长的,约30厘米,4根短的,约8厘米左右。这种花绷由刺绣者随身携带,绣窄带条形花边,如绣衣袖、裤脚、胸花。
刺绣步骤是先画花样或粘剪纸花模,接着上绷架,之后配线刺绣,最后绞边缝合。
花垣苗绣的针法有独特的系统。综合起来分为8大类20多种。一是绣针类的跨绣、退绣、套绣、圈绣、偷绣;二是插针类的单线插、面块插;三是捆针类的自捆、另捆、组捆、偷捆;四是洒针类的射洒、间洒、串洒;五是点针类的结点、平点;六是挑针类的X挑、米挑、V挑;七是串针类的直串、斜串;八是边针类的包边、绞边、系边。在绣品里,配合运用各种针法则相映生辉,单用则独树一帜。一般整幅绣品常用大面积的针平绣法,在过渡色中用插针体现,凸显立体感的则用洒针、点针和挑针,两面效果一致的则用串针。有的绣品加上粘花、贴花、补花和堆花技艺。
花垣苗绣的传承谱系。
苗族妇女从7岁开始就跟长辈学刺绣,村村寨寨相互学习,代代相传。有的自画绣稿,各乡镇、村寨亦有因画技出色专事创作描花者,这些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更被人尊崇。
1.苗绣传承人
第一代:石金银(1912—1979),女,苗族,花垣县麻栗场镇人。苗绣大师,1952年刺绣三褶式苗服,在北京展出,被民族文化宫收藏。
第二代:吴香莲(1953— ),女,苗族,祖传从艺40年,麻栗场镇角渔村人。
第三代:龙丽萍(1978— ),女,苗族,师传从艺14年,麻栗场镇沙科村人。
2.苗族剪纸(绣稿)传承人
第一代:田大红(1908—1984),男,苗族,祖传从艺56年,麻栗场镇麻栗场村人。
第二代:田桂兰(1946— ),女,苗族,祖传从艺45年,排碧乡板栗村人。
第三代:石七姐(1965— ),女,苗族,师传从艺30年,麻栗场镇沙科村人。
3.苗族画样(绣稿)传承人
第一代:秧初兴(1919—1990),男,苗族,花垣县麻栗场镇角渔村人,湖南省美协会员,苗画大师,绘制的苗画在日本展出,并被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艺术馆收藏。晚年以丙烯颜料直接在布上作画。
第二代:龙廷金(1949— ),男,苗族,师传从艺50年,花垣县麻栗场镇黄土坡村人,苗画大师,刺绣用色独到,刺绣画常在市场展销,为技艺高超的刺绣画稿传承人。
第三代:麻明进(1958— ),男,苗族,师传从艺30年,花垣县麻栗场镇沿坝村人,苗族民间工艺和理论的研究者。
花垣苗绣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苗绣的基本特征为:充满幻想色彩的苗族装饰艺术风格,雕题文身的先民生存习俗,强烈情感的图纹设计配色哲理,突显意念的各式图腾崇拜标徽。
花垣苗绣艺术充满了幻想的色彩,是一种独特的幻想艺术。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生活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刺绣装饰艺术。
苗族的历史比较独特,长时期远距离大分散的远古迁徙,以及后来生活区域的相对封闭,环境的相对恶劣等,形成了苗族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苗绣装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中的奥秘,是研究苗族精神世界的素材和途径。
1.记录着历史文化艺术的轨迹。苗绣艺术折射了古代濮人的艺术足迹,反映了其历史源流。苗绣各氏族族徽的展现和结合,有“熊莱卡本”和“熊卡本”等,成为记录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2.传载着苗族的智慧技艺。苗族是个富于幻想的民族,饱经风雨沧桑,希望过和平、人寿、年丰的美好生活,创造了幻想的刺绣艺术。苗绣以图案的主体性、配色的趋向性,分别反映拜龙犬尚黑、崇名花好五色、尚夔麟喜青色、好龙凤涂红色等不同氏族部落的精神世界,巧妙地在作者作品中加以美化融合,充分体现了苗族的智慧。从古到今,人们对一个苗族姑娘的评价,多以刺绣、银饰等装饰艺术为重要标准。因此每人都要从小就向先辈学艺,不断将其承传在各自的艺术装饰之中。
3.美化着苗族古往今来的生活。苗绣艺术历来运用于苗族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服装装饰上五彩斑斓,在中国各个民族,甚至世界不同民族中尤为突出。此外,苗绣艺术还有门帘、被面、床檐、壁挂、坐垫、鞋帕、佩饰等。
4.沟通着苗族人民间的感情。苗族青年相亲相爱,常以“卡本”和“熊”、银饰作信物相赠。情投意合的男女“换彩”赠绣品等物为凭,以昭信守。男赠戒指、手镯、项圈、花绒布匹、绸缎之类,女赠绣花巾、花带、花裙、花鞋、花荷包、银饰珍宝。婚姻中有了此信物作凭,才能动媒提亲。信物是重要的约定,不能随意丢失失信,否则要接受处罚、赔礼道歉。在其他交往中,不论是个人的、群体的,赠送苗绣艺术品,以示情义结定、感情融合。
2008年,湘西苗绣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花垣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之一。
凤凰苗绣
凤凰县境内居住有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等17个民族,苗族居多,约占全县人口的54%。
苗族刺绣分布在凤凰县境的苗族聚居区域,9个纯苗族聚居乡镇,105个行政村,400多个自然村寨,以山江、腊尔山、禾库镇及落潮井、都里、千工坪乡最为集中。
凤凰苗族刺绣在苗山俗称为绣花,学术界称之为“苗绣”,是继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之后的又一精湛刺绣品类。
凤凰苗族刺绣工艺有多种针法。一般常见的如挑纱绣、平绣、粘绣、绕绣、花籽、米粒绣等。每一种绣法都有不同的特点,艺术技巧也十分独特。
一、凤凰苗绣的几种常见针法
挑纱绣: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绣法。首先挑选一种纹路十分清晰的平布,依照平布纹路以针挑纱走线。针法有平挑花和十字绣两种针法,即在平面布上用绣花针扣上十字形,然后以此为背架填上自己构思的图案。
平绣:此种绣法是苗绣常用的一种绣法,采用苗族剪纸艺术的凿花图案作底样。具体程序为先将选好的剪纸图样用糨糊平铺粘贴在布料上,待其自然晾干平整,然后用丝线绣。
粘贴绣:这种绣法也是苗家常用的绣法之一,其绣法是用8~13根彩线在编织架上编织成0.3厘米宽的辫条,将此辫条比照布面上绘制好的图案线条平铺,并用糨糊粘贴,待其晒干后再用熨斗烫平,之后用彩线将辫条钉紧。此种绣法多用于苗族中老年人的服装装饰。粘贴绣朴实庄重,多用深色彩线,配色近似,不显艳丽。
绕绣:也称为缠绣,十分精致,为苗绣中较为复杂的绣法。首先贴好剪纸图样,再用两根各穿有不同颜色丝线的针来绣。即甲针向乙针缠线,乙针又向甲针缠线,然后向下刺。这种绣法要格外细心,在缠线时,缠多少圈,每针都要心中有数,多了或少了都会使绣面凸凹不平,影响整幅作品的效果。
花籽:这种绣法是处理图案中花蕊的一种针法,使花蕊有凸出的立体感。绣时,针从背面刺入,将针脚在丝线底脚卷上两圈或三圈,第一针是多少圈,那么后来也是多少圈,十分严格。然后刺下去,绣好后,布面上呈现出许多小圆点,花蕊则由许多小圆点组成。
贴花绣:这种绣法多见于孩童帽子、鞋子上的图案,如虎头帽、猫儿鞋,绣法十分细腻。绣前选择好配色的花布绸缎,然后一个花瓣一片叶片地贴在布面上,由花瓣叶片组成花朵。贴时由里及外,整个图案贴好后,待其晾干后用熨斗烫平,最后用线沿花瓣叶片边缘成单线条滚边绣制。
米粒绣:是苗绣中一种最基础的绣法。一般苗族姑娘七八岁时接触绣花,都是由米粒绣开始。此绣法是采用单色彩线,工笔般地勾勒出图案。针法距离限于米粒长短,故称米粒绣。
二、凤凰苗绣的图案
1.采用的图案。苗绣的图案以苗族信奉的图腾为主,围绕图腾绣制作品。在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自己信奉崇敬的图腾。苗族信奉的图腾有龙、凤、牛、野猪、犬、鹰、猴、燕、鱼、竹、枫树等。自古以来,苗族将这些图腾搬上绣花图案,体现具有个性的民族特色。这些图腾出现时,在苗绣中通常可以看到有水波纹、太阳纹、山脉纹、蝴蝶鸟兽等配合图腾,显得朴实大方、线条流畅。
2.图案的表现形式。苗绣与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一样,十分讲究图案造型。基本上是由几何图形组成,有方形、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几何图形的造型具备三种美感,即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对称美: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要求完全对称。充实美:就是整幅造型不留空白,显得饱满充实。艳丽美:大红大绿,色彩鲜艳夺目。这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
苗绣的基本工具为针、线、蜡版、纸、凿刀、尺、茶油、面粉、铅笔、毛笔、箍子、剪刀、熨斗。
苗绣表现的题材内容及作品有:《双龙夺宝》、《喜鹊造梅》、《凤造牡丹》、《八仙过海》、《九龙袍》、《苗族状元》、《汉族状元》和苗族服饰及门帘、桌布、手帕、背包、帽子、鞋子、鞋垫等。
三、凤凰苗绣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1.历史性。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古的苗民由北向南大迁徙,以彩线绣于服饰上记事而发明了苗绣。苗绣包含了许多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民族性。苗绣是苗族民众喜爱的技艺,它代表着这个民族的特征,展示着这个民族的精神。
3.民俗性。苗绣代表着苗族的风土民情,是苗族民俗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4.实用性。苗绣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镶嵌在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等部位,以增强服装的耐磨功能;又可以缝制挎包,是这个民族男女青年初恋时定情的信物。
5.艺术性。苗绣制品每一件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都有着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凤凰苗绣的基本价值:
1.历史价值。苗绣的发展折射出苗族对美的追求,亦是一部苗族的文明史。
2.艺术价值。苗族刺绣艺术在中国民间刺绣的基础上,突出了本民族的特点,具有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
3.实用价值。苗绣对其本民族而言,实用价值极高。盛大节日穿上本民族盛装,展示本民族风貌,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是识别民族形象的标志。
4.商品价值。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大山的苗绣吸引了山外的人们,苗绣成为商品已远销到东亚各国和地区。
5.收藏价值。苗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收藏价值。
2008年,湘西苗绣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