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土家族的转角楼建筑艺术,主要分布在泽家、保坪、车坪、朗溪、颗砂、小溪、首车、芙蓉等乡镇。
转角楼,土家语叫“吼嗄”,多为木质结构,为干栏式建筑。据考证,该建筑形式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被称为楚建筑的“活化石”。它是土家族先民长期同自然斗争的结晶,又是对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据湖南地方志记载,转角楼结构是为了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早在土司时期严禁盖瓦,只许盖杉木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
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均实行屯兵镇压的政策,把土家人赶进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载:“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山多平地少,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转角楼。据考证,土家族转角楼的起源和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唐宋以前,唐宋至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
唐宋以前。在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基本谈不上管束,土家先民还处在半原始状态,生产靠刀耕火种,生活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其住房是由树枝树叶搭建的“狗瓜棚”,俗称“窝屎棚”。这种住房遮风避雨功能很差,尤难抵御豺狼虎豹的袭击。为了摆脱野兽的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树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脱离地面,以躲避野兽侵袭。由于这种“房屋”悬在半空中,下面没任何支撑,故名吊脚。
唐宋至清末。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实行羁縻州郡制和土司制度,土家上层人有机会与汉人接触,吸收了部分汉文化,其居住有所改善。尤其是历代土司王朝要向朝廷进贡,亲眼目睹了宫廷建筑艺术,加上当时制陶业的不断发展,土砖土瓦大量生产,土司衙门逐渐实施改造,有钱人也相继模仿,于是便有了半拱飞檐、鳌翅雕花等房屋建筑。但是处于山区地形和低温潮湿的特定环境,干栏式转角楼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其间,大多数土家下层百姓,也从树上搬到了地下,用油竹或树枝当木板,茅草当瓦盖,形成了“千根柱头落地”的茅屋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上相对开放,生产力有所发展,人们生活有所改善,因此,有钱人已相当讲究,一般平民也能修建普通的木瓦结构的房屋。其屋脊用瓦堆砌,中间垒成“品”字形,两头还用瓦砌提成翘角。虽不及有钱人家房屋那样巍峨壮观,倒也体现了贫民的风格。此时的转角楼已相当普遍,只是较为简陋而已。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土家人也过上了新的生活。土家人的住房除部分群众仍保留传统居住习俗外,大部分已开始建造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平房。
转角楼是湘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最能显示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永顺县芙蓉镇劳支庄是土家族转角楼保存相对完好的一个村落。土家族多居住在山区,坡度较大。古色古香的转角楼,飞檐翘角,四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台字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菱形、四方形,悬柱底端雕刻绣球、金瓜等各种形式。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噪枝、狮子滚绣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转角楼已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转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房建在实地上,厢房一边靠在实地上和正房相连,其余边房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房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层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总的看来,转角楼还是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所以转角楼应为半干栏式建筑。
转角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有一边伸出悬空,下面皆有木柱支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依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转角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进大门还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转角楼上再加一层,单、双吊皆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转角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高吊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的木柱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厢房高于正屋。
转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民居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观念。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上梁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生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远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土家族的转角楼是集建筑、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转角楼多依地势而建,洋溢着土家人淳朴、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情,亦充分体现其实用价值。土家族转角楼挺拔、俊秀和丰富的排架布局,体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2008年,土家族转角楼建筑艺术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