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洞口墨晶石雕
洞口墨晶石雕
    洞口墨晶石雕的原材料(楚石)蕴藏于雪峰山东麓从洞口县山门至隆回县鸭田,新化县白溪、油溪一线的狭长地带,主产于新化白溪。

    自古以来,只有湘黔古道上的洞口人(含洞口境内的洞口、江口、山门、竹市、高沙、石江)将楚石雕刻成工艺品,并称其为“洞口墨晶石雕”。

    据史料考证,早在公元前475年,楚国人就将墨晶石雕制成“印”、“信”、“符”、“章”,主要用于官府,后来民间将墨晶石雕制成生活用品和玩赏物品,因产于楚国,故名“楚金石雕”,说明这种墨晶石雕当时与黄金一样值钱。

    据洞口县岩山乡陡山村95岁高龄的墨晶石雕老艺人傅满山师傅介绍:明、清到民国初年,雕刻墨晶石已经成为雪峰山脚下湘黔官道旁山民的主要谋生手段。会木匠、石匠手艺的人,晚上和闲时就将墨晶石雕刻成印章、墨盒砚台、笔架、镇纸及十二生肖、狮、象、龟、蛙等物件,让家人拿到驿站、码头、渡口换钱。官府也专门征集为贡品、礼品。1955年,洞口县人民政府选拔出32位当地著名的木雕、石雕艺人,筹建洞口县工艺美术厂,生产以洞口木雕、墨晶石雕为主的工艺产品。20世纪80年代初,墨晶石雕发展到全盛时期,产品创作达到3200多个品种,出口33个国家和地区,创外汇767.48万元。由于体制及市场原因,1991年洞口工艺厂破产,洞口墨晶石雕随着艺人的流散而消亡。现在洞口境内只有76岁的老艺人唐文泰还在带徒传艺,苦苦坚守墨晶石雕这一古老的民间雕刻技艺。

    洞口墨晶石雕的材质是一种一亿多年前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钙性黏土板岩,仅存于雪峰山东麓长约30公里、宽约1公里的狭长地带,成块状散埋在黑色湿润的土壤中,主产地为新化县的白溪,隆回县的鸭田乡,洞口县的山门、岩山一带。当地人称这种石材叫“楚石”、“墨玉”、“墨晶石”。

墨晶石并不黑,呈暗灰色,质地温顺,石面平滑细腻,油质厚重,适合雕刻运刀,但易碎。

    一、墨晶石雕的工艺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墨晶石雕的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是:

    1.采矿、相石。在矿脉蕴藏地域的黑色湿润田土中,用锄头刨开表层黑土,就可以采集到墨晶石材。再根据所采集矿石的形状、块面结构、材质大小进行构思,确定雕刻的品种,也可以先构思再选石。

    2.雕刻毛坯。按照构思,在石材上运刀雕刻。其雕法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点雕等。雕刻刀具除常用的雕刀、凿子外,还有手锯、皮锤。由于墨晶石材质温顺易碎,在运刀雕刻时讲究力度的掌握,要求一刀到位,刻面平整。小件物品整石雕刻,大件物品分料雕刻,再粘合成形。

    3.打磨水洗。粗坯成形后,放在清水中洗净,然后用雪峰山上生长的油蜡叶(晒干后备用)叶面进行打磨。由于墨晶石质地细腻,打磨只能用干油蜡叶的叶面蘸水,不能用叶背,因为叶背的叶脉会划伤刻面,更不能磨砂。经过用蜡叶反复打磨水洗,墨晶石自身富有的油质光亮感就显露出来了。

    4.打蜡上光。经过打磨晾干后的刻件,再放进烧融的虫蜡或石蜡液中浸润约半小时。蜡液的温度掌握在40℃左右。上蜡后再用软缎仔细打磨抛光,刻件就黝黑发亮,晶莹剔透,变成真正的墨晶石雕艺术品了。

    墨晶石雕制品:日常用品类有印章、镇纸、文房四宝、烟灰缸等。

    观赏品类有十二生肖和狮、象、龟、蛙、雄鹰、仙鹤等动物,八仙、十八罗汉、桃园结义、嫦娥奔月、仕女、兵马俑等人物,岁寒三友、八骏图、五牛图、黄河斩龙等。装饰品类有扣件、挂饰、耳坠、首饰、佩饰等。品类齐全,共计有各类制品3200余种。

    二、墨晶石雕工艺的传承谱系

    洞口墨晶石雕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可上溯到公元前475年,传承关系十分复杂。由于年代久远,清代以前,已无从考证,现仅掌握洞口工艺厂的传承谱系。

    垒发行(1881—1953),清末至民国年间,洞口最有名的雕刻师傅。他的徒弟雷桂云、傅昭松、张金堂、罗顺生都是1955年组建洞口工艺厂时第一批进厂的当家师傅。第一批进厂的雕刻师傅还有傅满山、傅振源、傅昭启、雷栋梁、林亲友。这9个第一批进厂带徒的雕刻师傅中,尚在世的仅有93岁的林亲友。1956年,洞口工艺厂招收第一批青年学徒学习雕刻,他们是曾纪甲、唐文南、唐文泰、傅金虎、傅金龙、谭聪妹、肖玉英。1961年,第二批青年学徒招工进厂,学习雕刻的有黄龙舟、石陆云、王丹臣、曾广书、刘序干等。20世纪80年代工艺厂又陆续招收了多批学徒工,雕刻技艺突出的有唐少平、曾礼、李达华等。

    林亲友,93岁,是1955年参加筹建洞口工艺厂的第一代墨晶石雕刻师傅中唯一在世的雕刻大师。

    唐文泰,74岁,1956年招进洞口工艺厂学雕刻,曾两次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装饰雕刻。1987年被国家轻工部派往法国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东方雕刻技艺4年。2006年被命名为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是洞口县现在唯一仍在坚守墨晶石雕艺术、带徒传艺的民间老艺人。

    三、洞口墨晶石雕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一)洞口墨晶石雕的基本特征

    1.洞口墨晶石雕因石材主产于洞口县而得其名。

    2.洞口墨晶石雕是中国民间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它虽然材质普通,没有玉石、玛瑙、水晶等贵重、明净,但却质地温顺,石面细腻,没有燥硬腻涩的感觉,便于运刀雕刻和设计造型。特别是经过打磨后,墨黑之中富于一种厚重的油质感,更显质朴、别具一格的艺术感染力。

    3.洞口墨晶石雕品类齐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刀工精巧,技法别致,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锤炼和众多石雕艺人的传承发展,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洞口墨晶石雕的价值

    1.洞口墨晶石雕又名“楚金石雕”,是楚文化的重要遗存。对于研究古楚文化、楚地民俗、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洞口墨晶石雕是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的产物。它的材质选择、题材构思、内容表现、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耕社会的使用群体而创作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3.洞口墨晶石雕从雕刻印、章、符、信、器皿等实用品为主演变发展为以雕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神话历史故事等观赏品为主的工艺美术品,将文人的审美情趣、艺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中国古典书画艺术的意境、湘西南地域的风土人情、石雕艺术的雕工技艺融会贯通。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民间雕刻技艺的重要载体。

    4.洞口墨晶石雕材质独特,造型生动,雕工精巧,品类齐全,题材丰富,曾出口世界五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对弘扬古老的中华文明、增进湖湘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的相互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洞口墨晶石雕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