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湘西苗族服饰绘画
湘西苗族服饰绘画

       湘西苗族服饰绘画主要分布在保靖的水田河镇、葫芦镇、夯沙乡,以及花垣县、吉首市的苗族聚居地。

       湘西苗族服饰绘画是苗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创造出的一种古老、质朴而又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礼·玉制》载:“东方日夷,被发文身……南方日蛮、雕题,交趾……”雕:谓刻也,题:借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额。周代,苗民对美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开始通过凿花、勾画的形式为绣花提供绣模,《逸周书·王会篇》说:“成周之会……卜人以丹砂。到荆楚之苗‘画本以飞空走险’。”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湘西苗族绣稿绘画,开始是作为苗绣的绣模,随着不断发展,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题材不断丰富,着色也更趋成熟,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品,美化人们的生活,其效果是“亦画亦绣”。如保靖水田河镇白河村梁永福老先生所画的湘西苗族绣稿绘画和水田河镇保存的一些苗绣(门帘、被面、服饰),其图案色彩都是相同的,但湘西苗族绣稿绘画构图更复杂、色彩更丰富。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选择吉祥的麒麟、龙、凤和生活中常见的夔、蝶、鱼、鸟、虫、虾、蝙蝠、喜鹊以及花卉(桃花、李花、杏花、梅花、荷花、百合、牡丹)和桃子、石榴等,反映一种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景象,同氏族图腾崇拜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喜鹊噪梅、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等题材,反映古老先民迁徙途中地貌的几何图纹,与民族命运很好地统一起来。绣稿上有山川、河流、云霞、日月、人物、建筑物、传说中的仙人善神等,通过这些图案,美化自己的生活,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图案的组成,大抵分为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五种形式。枝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纹样,如一枝花、一只鸟、一只蝶等,主要用于填补图案中的空稀部位,使之平稳、紧凑、活跃。坨纹是与周围没有连续、重复的一种较大的独立单位,用几种枝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圆形、四方形、五方形、六方形、八方形、菱形等。坨纹的用途很广,小的可以组成花边,大的可用于大幅画面中间或单独应用。角纹是一种能单独应用或和坨纹等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装饰图案,有两边对称、两角对称、三面对称和自由式几种形式。边纹是依照一定的边周两向延长的图纹,它分为直线和非直线两种,又分为对称连续和非对称连续以及对称不连续等几种。方纹是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周围循环连续组成大的图案,它有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等几种形式。湘西苗族绣稿绘画中不同形式的组合所蕴含的意义不同。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配色十分讲究,除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外,还很注意与生活环境的协调和与生产劳动的适应。装饰色彩的搭配种类繁多,又具有较强的色阶趋向性,主要使用的底色有红色、青色、黑色、白色、绿色、橙黄、深黄等,图案的色彩在强调对比的同时,又考虑到色彩的调和。这样既注重了底色和图案色的对比,又考虑到了其和谐与别致;既注重了主色和辅色的线面交叉,又考虑到装饰对象与应用场合的鲜明与交融。画面给人感觉既明显,又不觉得“花”、“扎眼”。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配色就是在强烈对比中取得一种和谐,得到一种既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装饰性极强。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几何纹样,追记了苗族的历史遭遇和文化崇尚的秘迹概貌,这种默默的追记和唯美装饰相结合,形成了在严酷条件下的无字天书。

       苗族民众各自以自己的图案内容的主体性和用色的趋向性,加上各个艺人的精神需求,巧妙地加以美化,在整体风格一致而特色多样的湘西苗族绣稿绘画上成功地体现了自己的精神理想、智慧和技能。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应用于苗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服装上,还有门帘、被面、床檐、壁挂、佩饰等,处处都用来装饰,为苗族带来一个五彩世界。

       苗族青年相爱,常用湘西苗族绣稿绘画、苗绣作为互赠的信物,在其他交往中,也作为礼品赠送。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步骤:①白描(勾轮廓);②渲染;③罩色;④提线。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工具包括: 染色笔,用大白云、小白云等羊毫;勾线笔、花纹笔、叶筋笔,用小红毛等狼毫类;画纸、画布:纸可以选择水粉纸、宣纸,布主要是棉布、丝绸等;颜料包括丙烯、油画颜料、油漆,或者几种颜料混合使用,初学者可以用水粉颜料。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大门帘”(梁永福创作)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有记载的传承谱系如下:

姓名      性别 年龄 从艺时间    承传方式     备注

梁求瑞      男 86岁 12岁开始学画    家传         已故

梁永福      男 68岁 7岁开始学画     家传 

龙志乾      男 50岁 10岁开始学画    师传
 
    龙明修      男 62岁 15岁开始学画    师传 

梁德颂      男 42岁 7岁开始学画     家传
 
    梁金翠      女 16岁 8岁开始学画     家传 

梁秋平      男 25岁 24岁开始学画    师传 

龙明俊      男 36岁 36岁开始学画    师传 

       梁永福,男,苗族,1941920出生在水田河镇白河村。梁永福的父亲梁求瑞常为村姑画绣稿,在其父的影响下,他从小喜欢画画。7岁时,他的大姐采用他画的画作绣。开始他只是简单的工笔方式,用单线白描在布上,随着技艺的不断发展,绘画题材不断丰富,逐渐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装饰品——湘西苗族绣稿绘画。他成为湘西苗族地区苗族彩色绣稿绘画的开拓者。

       2007年以来,梁德颂将湘西苗族绣稿绘画教学带入保靖县迁陵小学、水田河镇民族中学、保靖县民族中学。各校都有30多人的学习班,他们初步掌握了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基本功,为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的基本特征:它的绘画主要内容体现民族地方特色、图腾崇拜,用绘画的形式记载和传承苗族的人文历史。

       湘西苗族绣稿绘画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山川云霞、日月星辰、草木竹藤;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方面的风俗民情;取材于神话传说、龙凤神物、历史人物典故,赋予象征、比喻的意义;色彩浪漫、浓厚,装饰性极强。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湘西苗族绣稿绘画是弥足珍贵的古老遗产。从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它保留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宗崇拜甚至性崇拜等上古时期遗存的种种精神符号,是人们研究中华上古时期宗教源流的“活化石”。从民间工艺的角度来考察,它是一个载体,汇聚了工艺生产各个环节的要素,为研究苗族工艺美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08年,湘西苗族服饰绘画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