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非遗名录
相关文献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泸溪傩面具
泸溪傩面具

       泸溪傩面具主要流传在泸溪县的兴隆场镇、潭溪镇、浦市镇、梁家潭乡、白洋溪乡以及其周边县城,其中以兴隆场镇和梁家潭乡较为完整。

       傩,是中国古代人们驱逐疫鬼的祭祀活动,以头戴面具为主要表现特征。在傩祭之风盛行的商周时期,为了在傩祭中获得强烈的祭祖效果,主持傩祭的方相氏佩戴着“黄金四目”面具。

       泸溪县是上古时期三苗集团盘瓠部落繁衍生息的地区。在这块古楚地上,苗族先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重淫祀、信鬼神”的巫傩文化。泸溪因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这种封闭性社会环境和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以及古楚文化的渗透,为傩面具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保存的品种多而齐全,特色显著。

       一、泸溪傩面具的品种

       泸溪傩面具品种繁多,造型各异,功用不一。有祭祀面具、傩戏面具、驱鬼面具、战争面具、开山面具、跳香面具等。

       傩面具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演化,已渗透深入到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样本,渗入土家苗寨的日常生活。大致可分为36类(部分已失传):

       1.狗神:象征忠贞不渝、吉利、除灾。

       2.鸡神:象征吉利、避邪、平安。

       3.蛇神:象征机智、聪明、幸运、吉祥、神圣。

       4.虎神:象征勇猛、威武、权势、权威、胆魄、刚毅。

       5.猴神:象征机灵、聪明、驱邪。

       6.龙神:象征权势、高贵、尊荣、成功、出类拔萃、不同凡俗。

       7.马神:象征发达、昌盛、升腾、圣贤、健康、刚健。

       8.牛神:象征身强体健、力气、肚量、才干。

       9.猪神:象征财富、平安。

       10.鼠神:象征生命力、繁殖能力强、寿命长、性灵、聪明、神秘。

11.兔神:象征美好、希望、生命。

       12.羊神:象征平安、化祸为福。

       13.风神。

       14.雷神。

       15.电母。

       16.雨师。

       17.傩公。

       18.傩母。

       19.五谷神。

       20.判官。

       21.小鬼。

       22.开山。

       23.先锋。

       24.牛头。

       25.马面。

       26.土地神。

       27.赶邪神。

       28.压邪天师。

       上述28种传统傩面具中,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它们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多采用“人兽合一”这种复合型艺术表现手法,再加上夸张变形手法,增强傩面具的艺术感染力。傩面具的种类之多,形象之各异,门类之齐全,是其他面具无法比拟的。

       二、泸溪傩面具制作器具

       1.桐木树:桐木质地细腻柔软,干后不易开裂,分量轻,是雕琢面具的上等原料。制成后还要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个时辰,据巫师说“方可显灵”。一般傩面具长约32厘米,宽22厘米,厚5厘米,略大于人头,便于戴在面部,扮演不同的神灵角色。在这个尺寸框架内,木雕艺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雕出造型各异的面具。

       2.锤子:施力工具。

       3.斧头:用于砍削木料。

       4.圆凿:分大、小圆凿。

       5.平板凿:大小各异,一式三样。

       6.方凿:大小不同,一式三样。

       7.尖凿:大小各异,一式三样。

       8.三叉凿:大小不同,一式四样。

       9.砂纸:表面抛光。

       10.桐油:打底色。

       11.颜料:红、黑、黄为三种主要颜色,共约十几种颜色。

       12.棕线:饰头发、胡子。

       13.铁钉:用于穿眼上头发、胡子。

       三、泸溪傩面具的传承

       泸溪傩面具以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传授面像、开光口诀和制作技艺。因此,现已确定各地区的传承人有:

       李楚汉,男,兴隆场镇人,生卒年不详,以雕傩面具为业。

       梁铁,男,1949年生,兴隆场五里坪村人,李楚汉之徒。

       梁卫华,男,1980年生,梁铁之子,从父学艺。

       刘民生,男,1950年生,浦市镇人,汤明军之徒。

还有许多傩面具艺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已居贵州铜仁、古丈、吉首、凤凰等地,他们移居外地后,也将傩面具带到外地,如吉首木雕艺人吴兴芝原是兴隆场镇人,学艺于李楚汉。

       四、泸溪傩面具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泸溪傩面具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能充分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

       泸溪傩面具的基本特征:

       1.别具一格的原始内涵。傩面具的造型艺术除民间传说外还应追溯到巫傩源头上,方能了解它的原始含义。据《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己及身。”《史记正义》称三苗为饕餮,把三苗描绘成蛮恶的凶族。而周朝“鼎著饕餮”是神权无上的象征。对饕餮“人兽合一”的造型观,其目的在于能“通天入地,避邪鬼神”。泸溪是古代三苗集团盘瓠部落聚居的中心地,傩面具的造型表现手法,也就自然承传了这一古老的“人兽合一”的造型艺术,并作用于“驱鬼逐疫”、打洞赎魂等活动。

       2.表现手法多样。泸溪傩面具多以武力征服的假面出现,咄咄逼人,狰狞凶猛,怪异奇特。多采用似人非人、似畜非畜的夸张变形手法,力求强化傩面具造型艺术的感染力,达到震慑鬼神的目的。另外木雕艺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抓住神灵的性格特征,对眼、鼻、嘴进行变形处理,如双眼被雕成圆凸深浮雕式,突出在脸额上,鼻头肥大,鼻翼扩张,并有意识地将鼻梁缩短,为塑造血盆大口留足空间。嘴角且尽量向耳根延伸,再配以长獠牙悬露嘴外。这种“复合型”原始艺术,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造型上惊人的综合能力。

       3.种类多。泸溪土家族、苗族的傩面具,种类繁多,包括了十二生肖和三十六天罡里的部分人物,及地狱中的判官、小鬼、牛头马面,还有巫傩文化中的傩公、傩母和对自然崇拜的五谷神等。

       4.浓郁的民族气息。傩面具的装饰特色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性。在表现手法上十分注重整体效果,如将发须用长短、粗细不一的粗麻染色,从头顶至下颚全部披满,再将弯曲的牛角、羊角、鸡冠、蛇头等能体现动物特性的标志设置在头顶适当部位,突出烘托怪异、剽悍的兽性和粗野凶蛮的气势,达到造型完美的艺术效果。在色彩上则古朴、单纯,强调对比变化,如黑脸配白色发须,青脸配红色发须,红脸配黑色发须,绿脸配黄色发须。这种色彩对比关系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各神灵的面部表情形态。面具上的纹饰,多沿用苗族古老的“十字”挑花纹,如眉毛用锯齿纹,面用曲云纹,鼻用菱形纹。沿用面具的凹凸起伏,巧妙地配合各种线纹进行装饰,增加了傩面具的立体感和神秘感,五官的形态更加突出。

       泸溪傩面具的基本价值:傩面具蕴含和承接着楚地的原始文化,泸溪傩面具广泛用于傩堂戏、跳香、祭祀等多种民俗活动,体现了民族的生活面貌、宗教心理和民族心理。

       2008年,泸溪傩面具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泸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