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花鼓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原长沙市花鼓戏剧院)组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由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新义和民众两团合并而成,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有国家一级演员2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2人。已发展成为饮誉省内外、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地方戏艺术院团和保护传承中心。 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地处风光秀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湖南省会长沙,深得湖湘大地之灵气,各个不同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编导、音乐、舞美创作人才,拥有独具湖湘特色和相当规模的优秀传统剧目库,并长期坚持创演一系列现代剧(节)目。 建国初期拥有何冬保、肖重珪、胡华松、谢莲英、张汉卿、王命生等为代表的优秀演员阵容。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贺艾芸、毛甲玉、陈年秋、彭兆安、王亮贤、王美莲、刘少华等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和黄满斌、张桦等优秀表演人才。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心重新调整人才队伍,梯队培养,招收一批新学员,邀请花鼓戏老艺人授课传艺,更新创作思路,致力于传承发展、出戏出人才,培养了蔡政武、胡建忠、冯正和、王勇、文君、王文杰、汤丹、何婵、丁城欢等中青年才俊。 拥有《刘海砍樵》《梁山伯与祝英台》《八百里洞庭》《南庄收租》、《皮秀英四告》《疯哑奇冤》《凤冠梦》《春草闯堂》《谢瑶环》《女杰贺英》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传统和创排、移植的剧目。上世纪80年代,整理、改编的《刘海砍樵》(又名《海哥与九妹》)随政府代表团东渡日本鹿儿岛访问演出,深受好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时代发展,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更是创排了一批现代花鼓戏精品剧(节)目,如《秋天的花鼓》《万年牌》《手心手背》《拦车》《从头再来》《太阳出来唱山歌》等,并获得一系列国家及省、市级奖项。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奖”、中国第九届艺术节“群星奖”、中国戏剧家协会首届地方戏曲牡丹亭剧目奖、三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省艺术节金奖、省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等,并获得诸多单项奖项。2008、2009连续两年中纪委来长沙视察,点名观看花鼓戏《手心手背》。《太阳出来唱山歌》和《手心手背》作为长沙市重点推介剧目分别参加建党9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和省、市廉政文化建设优秀剧目展演,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和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办的“好戏天天演”和“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中,每年演出200多场,恢复剧目30多个,为丰富长沙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