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传承人级别
世界级
国家级
省级
地市级
邹昆山
性别:
出生年份: 1963
民族: 汉族
级别: 省级
项目名称: 祁东渔鼓

  出生于渔鼓世家,幼小在家受到渔鼓艺术的薰陶,对这门艺术非常喜爱,父亲(渔鼓创始人邹祖西)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授于他。对渔鼓的唱腔、导白都认真地学习,掌握了传统的演唱风格,继承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本色。一腔一式都严格地按照家父的传授。早先的渔鼓是一人演唱,生、旦、丑、净于一身,一人多角的表演形式。渔鼓是一门说唱艺术,从中又有人物的表演,演员要有很深的功底,才能完成,为了学好这门艺术,与很多前辈艺人同台演出,学习人家的长处,借用自己的祁剧表演,溶合于一体,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广大群众的接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在渔鼓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社会发展,群众对艺术欣赏也有了变化,对单独唱渔鼓提出了要求,多几人在台上表演,能活跃人物与舞台效果,大胆试行,在表演形式中,借用戏剧表演方法,男女对唱,这在一些感情戏上更能体现出来,观众更能分辩出剧中的人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大家喜欢这种形式,在演出中,大胆地借用各剧种的唱腔,如花鼓、黄梅、越剧、京剧、祁剧等等,在演出中插上一段,使渔鼓演唱中更丰富多彩,促使了渔鼓在近二十多年来迅速发展,在祁东、祁阳、邵阳、零陵周边地区影响很大,打开了广泛的市场。

  为了应市场需求,由八十年代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五百多人的队伍,对渔鼓的传承深感责无旁贷,为使渔鼓发扬光大,只要来的,都一招一式,一腔一板地,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其中他的两个徒弟,一男一女,王伟、周芳华两个都15——16岁拜师学艺,见他两个苗子好,严格地要求他们学好,手把手地传教,一句一腔地传授,几年功夫,在他们的努力刻苦学习下,现在年青艺人当中,可谓是领头雁。为了与时俱进,将党的富民政策及时传到群众中去,将政策内容临时编成渔鼓小段,插入演出中,这样使群众更容易接受,配合县各单位做宣传工作,义务宣传,得到了很大的起色。在2000年首次将祁东渔鼓与湖南金峰音像公司合作,拍摄成光碟,首次拍了四部:《乾隆皇帝下江南》、《三拜花堂》、《勾魂丹》、《马府逼婚》其拍摄中,自己唱主角,导演、编制、策划于一身,在长沙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光碟面世,走向市场,当时轰动一时,只要那里放,就是一大群人在看,群众非常赞赏,碟销江南几省、国外。使渔鼓在曲坛上声誉鹤起。2002年省文化厅音像公司对祁东渔鼓进入第二次拍摄,四部剧本;《全家义》、《玉镯冤》、《抱子图》、《好丑媳妇》将祁东渔鼓推出湖南,走向全国。2007年中国曲协调察祁东渔鼓,积极参与,协同政府部门搜集材料,2008年成功被中国曲协将祁东评为“中国曲艺之乡”。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备案证书 2016年8月